明朝一清官死后裹草席下葬,300多年后坟墓被打开,挖出10亿珍宝?

在史书《康熙临海县志》中,关于明朝官员王士琦之死有这样一段记载:“殁之日,帑无长物,旅榇萧然。”也就是说,等到下葬之时,他家中穷得连好的棺木都用不上,只能再用草席包裹起来。

一代清官的清廉淳朴可见,在这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然而,300多年后他的坟墓被打开,人们却从里面挖出了10亿珍宝。一个清官的墓葬中,哪来这么多珠宝呢?

明朝一清官死后裹草席下葬,300多年后坟墓被打开,挖出10亿珍宝?

农民意外挖出珍宝,考古学家确认墓葬主人

1956年4月,浙江临海市城西张家渡农业社的社员林某来到村外的庄王山上取石头。由于家里要修猪圈,林某就来到了庄王山上一处乱坟堆前取石头。庄王山上的这一处乱坟堆,不知道从何时起就堆了很多碎石头,散落在荒山杂草之中,村民们经常上山来取石头回去修猪圈。

中午时分,林某在挪开一块条石之后,从条石底下发现了一个土坑。从这个土坑里,林某发现了大量的金子。现实版“挖到宝”的事情发生在眼前,让人有些不敢相信。那天上午,在这个不起眼的土坑里,林某捡出了20多件金器,有金簪子、金戒指等等。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林某挖到金子的消息很快在村子中传开。村民们纷纷涌入乱石堆挖金子。人们将碎石挪开,从地下发现了一座大型古墓。

而后,有关的专家闻声赶来了这里。在专家的抢救性挖掘下,这里被确定为一座明代古墓,而墓主人也正是王士琦。随着墓葬的挖掘,一些精美的文物随之出现,大多都是金银器,且部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因为属于国家保护文物,那些被村民哄抢的金条也被追回,成了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

根据浙江省博物馆收到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移交的文物单据,1956年临海王士琦墓随葬器物共计107件:其中金丝发罩1件;金带板20件;各种金饰包括戒子、耳环等33件;各种杂金饰连宝石、玉、银29件;各种银饰20件;青花小方瓷盒1件;银花1件;玛瑙虬龙佩1件;唐代海马葡萄铜镜1件。

明朝一清官死后裹草席下葬,300多年后坟墓被打开,挖出10亿珍宝?

按如今的市场价估计,他墓中的珍宝价值将近十亿。

墓葬中珍宝之多令人咋舌,王士琦究竟是何身份,以至于死后能有10亿珍宝陪葬呢?

清官仅裹草席下葬,皇帝论功行赏珍宝

令人意外的是,拥有十亿珍宝陪葬品的墓主人王士琦并不是多么显赫贵族,反而是一个清廉贫苦的小官员。

明代万历年间曾爆发朝鲜海战,当时任兵部郎中的王士琦,领兵2万赴朝作战,阻挡倭寇东西中三路。

对于王士琦,人们最集中称道,且又有正史记载的事迹,是他在入朝之初,驻节全州,当时刘綎军进攻失利,军心动摇。而在此危急关头,他挽狂波澜于即倒。

明朝一清官死后裹草席下葬,300多年后坟墓被打开,挖出10亿珍宝?

据《明史·刘綎传》记载:“监军参政王士琦怒,缚其中军,綎惧,力战破之”。而有了这关键时刻扭转了战局的壮举,这才有以后克粟林、夺曳桥的胜利。从史料记载来看,王士琦不仅有勇有谋,还文才武略,实乃慷慨悲之士。但他却从不肯居功,因此在国内名声并不大。

做了一辈子清官之后,微薄的俸禄仅能给家中带来温饱。等到王士琦临终时,家中连体面一些的陪葬物品都没有,最终只让王士琦裹着草席下葬了。一生清贫之后,他临终前也接受了如此简朴的安葬方式。

至于为什么又有价值十亿的珍宝陪葬,则是后来他人为王士琦添上的。此人不是一般人,正是当时的皇帝。

原来,万历皇上在听说了王士琦如此清廉,以至于无法体面地安葬的时候,不但赠给王士琦后人了一些钱财和土地,而且还下旨盛赞了王士琦一番。同时,还赐了王士琦大量的陪葬金器。

于是,在王士琦去世几年后,他的墓地又被悄悄进行了重新修缮。为了不打扰逝者,所以他的棺木里面就没有放随葬的金器,只是放在了外面。也就是为什么棺椁依然破旧寒酸,而外面却有大量珍宝的原因了。

明朝一清官死后裹草席下葬,300多年后坟墓被打开,挖出10亿珍宝?

万历皇帝虽然平时很抠门,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也不会含糊。在王士琦去世的时候万历皇帝也是很大方的将自己御用的宝物赏赐给他作为陪葬,所以王士琦是清官这是毋庸置疑的。万历皇帝的做法,是为了对清廉且有功的王士琦表示抚慰之情,更是为了激励后人向王士琦学习,形成朝廷中的一股清流。

小结

“清廉如水”的官员,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立下赫赫功劳之后,王士琦依然选择清廉淳朴的生活。而皇帝感其功劳,最终还是为他添上了体面的陪葬品。清官墓中出现大量珍宝,也是出于特殊原因,可别将其误解为有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