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之后的皇帝不再封禅泰山,是不是耻于与宋真宗为伍?

花非花夜非叶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看看历代举行过封禅的有哪些人。他们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总共六人。

秦皇汉武没问题,非常有资格;光武帝刘秀雄才伟略,也没问题;唐高宗李治时期,唐朝疆域达到了唐朝之最,也还说得过去;唐玄宗封禅实在安史之乱前,那时也有资格封禅;但宋真宗封禅是怎么回事?

宋朝虽然经济发达,但却一直受到北方的辽国侵略,檀渊之盟更是整个北宋王朝的耻辱。然而宋真宗却引以为荣,觉得做下了天大的功绩,于是兴冲冲的跑到泰山举行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次封禅。

也正是由于宋真宗的这种奇葩行为,导致后世帝王都羞于与之为伍,严重拉低了泰山封禅的档次。于是,自宋真宗以后,历代帝王再也不愿意举行封禅大典了。


博美大观


是的,自从宋真宗之后,历代帝王再也没有在泰山封禅过了,简直是一颗老鼠屎毁了一锅汤。

司马迁在《史记》里对封禅是这么说的:自古受命帝王 ,曷尝不封禅 ?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简单来说,想要封禅,那必须是功至、德洽、符瑞、受命四点,不过还有默认的条件是大统一。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大家公认的千古一帝,那自然是有资格的。重振汉朝的汉光武帝虽然没有汉武帝那么威名显赫,但也符合这些条件,而到了唐朝这个泰山封禅就有些水分了,毕竟连名气最大的唐太宗都没去封禅,唐高宗和唐玄宗不免过于牵强。如果说唐朝两位是有些水分的话,那宋朝的宋真宗就直接将泰山封禅变成了一个笑话,乃至后世皇帝都不再去封禅了。

宋真宗在位期间,虽然没有徽钦二帝那么昏庸,但是也没多大的建树,其执政期间最大的事当属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这条盟约虽然换来了宋辽数十年的和平,不过也是在能打赢的情况下,主动要求和谈的,这多少令人觉得不耻。

澶渊之盟签订后,宋真宗心里还是有点数的,知道自己占了优势还被迫签了城下之盟,多少令人诟病,为了给自己挽回一些面子上的荣耀,于是厚着脸皮去泰山封禅了。要知道,当初唐太宗手下劝他去泰山封禅时,凭借唐太宗那样的功绩,他还谦虚的回答自己不尧舜,且天下尚未太平,没有必要劳民伤财,以此拒绝了封禅。可宋真宗这一封禅,导致后世好大喜功的乾隆都放弃了泰山封禅这一想法、当初乾隆登上泰山时,一度想要在此封禅,但是经手下提点宋真宗在此封禅过,便扫兴的放弃了。

当然啦,除了宋真宗的行举令泰山封禅权威性降低外,后世不封禅的原因还在于隋文帝、唐太宗的拒绝封禅,给了后世君主很好的表率,毕竟连这两个称得上千古一帝的人物都谦虚的拒绝封禅了,如果自己功绩不行却强硬封禅的话,那便会和宋真宗一样遭后世耻笑。鉴于这个原因,当初有人劝明成祖封禅时,他便以两位皇帝功高盖世却拒绝封禅一事而推辞了。

最后一点则是,泰山封禅还有加权皇帝权威这一作用,昭示着君权神授。可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自朱元璋废掉宰相制度后,皇帝的权威已经足够大了,根本也不需要通过“封禅”这种方式来加权皇权。不举行封禅还勉去了劳民伤财之举,这比封禅引起无端的责骂而言,显得更加妥当,这也是后世泰山封禅弃用的原因之一。


观妙历史


泰山封禅主要是借助于君权天授的观念,将君权与神权相统一,以方便统治者管理。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君王举行泰山封禅的几条目的:①表明自己是上天授命的君王,具有合法正统的统治地位;②为了向天下人表明自己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很大;③为了向神灵祈福,希望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而泰山封禅也不是每个君王都会进行,在中国古代的历代君王中,

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和宋真宗六位皇帝进行了泰山封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是每个君王都有资格的,因为封禅泰山不仅需要君主有巨大的功劳,而且每次封禅也会消耗大量的民力财力,这也是一些君王没有封禅的原因,比如唐太宗。

而宋真宗之后,历代帝王就再也没有进行泰山封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政治中心的转变,②皇权的不断增强。

政治中心的转变

宋朝之后的中国还有三个朝代:元朝,明朝,清朝。元朝和清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而元朝的发源于蒙古地区,而清朝发源于白山黑水之间,因此,对于以上两个朝代,即使要封禅,也会选择大兴安岭或长白山。而明朝的发源地也在南方。

而在宋朝之前,之所以会把泰山作为封禅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政治中心主要集中在洛阳和长安等中原地区。而泰山在四面平地之上就显得格外突出,从地理政治美学的角度来考虑,泰山就成了政治中心。

但是元朝之后,中国地域的增大使得政治中心开始北移,由此以来,泰山也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皇权的增强

封禅所要表达的意义是天人合一,君权神授。而元朝之后君主开始人为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尤其是在明、清两代。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帝的权威,所做的工作已经足够多。中央已经足够集权,皇帝也已经足够强大,根本就不需要通过“封禅”这种方式来强调皇权的意义了。

结语

泰山封禅的逐渐消失是中国君主权利的不断增强和政治权利的不断变化造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君权神受的思想也开始渐渐地消失。因此,泰山封禅与不懈与宋真宗为伍关系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