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之脉断绝,世系转移,赵曙的庙号为什么是英宗,而不是世宗?

澹奕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是守成令主的美号。 另外,“世宗”同“世祖”一样,都有皇族内部帝系转移的含义,意为一世之宗。

从这个角度看,北宋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似乎应当庙号为世宗才更合理。因为他是濮王赵允让之子,过继给宋仁宗为嗣继承大统。但是,如果大家细细玩味两宋时期皇帝的庙号,就会感觉不少皇帝的庙号很罕见,比如说神宗、理宗、哲宗和度宗等,但这些庙号与当事人的生平作为确实比较符合。

在历史上,曾经有三位皇帝庙号为英宗,分别是宋英宗、元英宗和明英宗,三位皇帝所处朝代不同,但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有雄心壮志,但都功业不足,英宗这个庙号一般情况下都是明褒实贬的庙号。应该说这与宋英宗赵曙很贴切,也与赵曙本人一生的经历密切相关。

大宋第二位患有精神病的皇帝

有宋一代,宋朝一共有13代18位皇帝,可以被认定患有精神疾病的皇帝有5位,分别是宋真宗赵桓,宋英宗赵曙,宋哲宗赵熙,宋光宗赵惇,宋度宗赵禥,人数之多比例之高令人咋舌。赵曙的精神病来自于其继承皇位的长期性和曲折性。赵曙的嗣父宋仁宗先后有三个儿子,结果都没保住,均夭折了。后来,宋仁宗接受群臣的建议,收养年幼的赵曙于宫中,作为预备皇储。一旦皇帝有了亲生儿子,自己就得退藩,所以他整天惶惶不可终日,精神上极度紧张。也曾因仁宗生子被退回家,但是,赵曙比父亲运气好,宋仁宗没能再生下儿子就死了,他顺利继位,成为宋英宗。

初登皇位的赵曙还是很意气风发的,颇想有一番作为。可是,长期被精神病侵蚀的他,健康状况堪忧。继位才四天,他突然间发病,大呼“救命”,声称有人要杀他。在宋仁宗的丧礼上,他举止非常,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非常失仪。宰相韩琦只好让人死死按住他,以将丧礼进行下去。宋仁宗出殡,赵曙称病不出,最后被逼无奈出来,一滴泪也没流。

违背传统宗法,坚持称父亲赵允让为皇考,引发著名的“濮仪”

赵曙很尊重生父,按照祖制,他是以宋仁宗的子嗣身份继承大统,要尊称嗣父宋仁宗为皇考,称生父赵允让为皇伯。但他一心想为生父争名份。坚持他尊称自己的生父赵允让为皇考、尊称养父宋仁宗为皇伯,引发了持续长达18个月的“濮仪”之争,除了韩琦。欧阳修等宰执外,绝大部分朝臣都反对赵曙此举。虽然最后宋英宗如愿以偿,但这使得赵曙与朝臣、曹太后(宋仁宗皇后)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也进一步恶化了自身精神状况。

有心作为,在位仅五年便英年早逝

应该说,登上皇位的赵曙还是很想有所作为的,他在位期间,继续任用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力图进行强兵富国的改革,如开阔选人渠道,改革选人机制等,但身体状况不佳的他,在位仅五年就英年早逝,并没有机会建立太大的历史功绩。

总的来看,按照《谥法》对英宗庙号的诠释,再考虑到赵曙的实际情况,群臣们在商议赵曙庙号时最终选择了英宗这个庙号,这也是比较好地对赵曙的一生功过作出了适当的评价。


沧海拾遗录


简单来说,世宗本来就没有世系转移的意思。

世宗这个庙号,因为里边有个“世”字,很容易让人想当然得认为是世系转移,但其实不是,它应该是世世祭祀、世世尊之的意思,本身没有世系转移之意,只是碰巧有几位世宗皇帝正好是世系转移而已。

我们先看看我国历史上的世宗以及他们的身份。汉世宗刘彻,汉景帝之子;晋世宗司马师,司马懿嫡长子,西晋奠基者;后赵世宗石周曷朱,后赵建立者石勒之父;前秦世宗苻健,前秦建立者,后改高祖;前凉世宗张重华,前凉文王嫡长子;南燕世宗慕容德,南燕建立者;南齐世宗萧长懋,没当过皇帝,儿子追谥;北魏世宗元恪,北魏孝文帝次子(长子被孝文帝处死);北齐世宗高澄,高欢嫡长子,北齐奠基者;北周世宗宇文毓,宇文泰庶长子;西梁世宗萧岿,西梁宣帝之子;隋世宗杨昭,隋炀帝嫡长子,没当过皇帝,隋恭帝追谥;吴越世宗钱元瓘,吴越建立者钱镠之子;辽世宗耶律阮,辽太宗侄子;后周世宗柴荣,后周太祖养子;金世宗完颜雍,完颜亮堂弟;明世宗朱厚熜,明武宗堂弟;清世宗胤禛,康熙帝第四子。

从汉至清,有多少位世宗是世系转移的呢?只是少数而已,而且平沙曾见到有人强行解释不是嫡长子继位就是世系转移,以此否定汉世宗和清世宗,可这搭哪门子的边,不是嫡长子就不是父子相承了?只要皇位是从父亲手里传下来的,哪里有转世系?

另外再举一个特殊的例子——唐世宗,翻开书一看,唐朝没有世宗啊,当然没有,因为唐朝有个李世民,为了避他的讳,世宗改成代宗了,唐代宗可是正正经经的长子、皇太子登基啊,怎么转移世系了?而且避讳一般是能选近义字就选,比如东汉隐士庄光,避汉明帝讳,改叫严光,庄跟严是近义字,而世跟代,代难道是代系转移的意思?

比较闹笑话的是,世宗、代宗这两个庙号是一个意思,但在明朝,他们被颁给了两个皇帝,一个是明世宗嘉靖帝,一个是明代宗景泰帝,代宗庙号是南明上的,王夫之吐槽:“唐讳世,代宗犹言世宗,近人欲以加景皇帝,其不学如此。”

而从上庙号的记录来看,世宗也完全找不到世系转移的意思,《明穆宗实录》记载了大臣给明穆宗建立的庙号:“臣等稽之前代英君谊辟,有大功德於天下,则鸿称显号,世世尊之。故武帝尧弘炎祚,庙曰世宗;光武再造汉家,号称世祖。播之良史,以为美谈。”

在《清高宗实录》里,也有:“皇考大行皇帝善继善述。敬天勤民。十三年来。宵旰忧劳。咸熙庶绩。贻万年之景福。固百代之丕基。庙号世宗。正合古宗有德之义。上配列祖。百世不祧。此乃天下万世之定论。非在廷诸臣尊崇君父、敷扬称颂之私情。尤非朕一人哀感隆恩、表彰盛德之私愿、所能强置一辞也。”

扯了这么多,说回宋英宗,他的确不是宋仁宗的亲生儿子,因为宋仁宗的亲子全都早夭了,不得不从宗室收继养子。

不幸的是,宋仁宗父亲宋真宗的精子就不怎么好,众多子嗣只有宋仁宗活到成年,还无后,宋仁宗连侄子都没有,只好收养堂侄子,也就是宋真宗兄弟的孙子,这就是宋英宗。

宋英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庙号为英宗的皇帝,之后还有元英宗和明英宗两个,这三位当中,元英宗最透明,明英宗最出名的是土木之变,惨败、被俘,然后是回来后的夺门之变,至于宋英宗,事迹也很少,最出名的大概是“濮议”了吧。

“濮议”就是议濮,即讨论宋英宗生父濮王赵允让的称呼问题,本来宋英宗是以宋仁宗的子嗣身份继承大统的,宗法上要尊称嗣父宋仁宗为皇考,称生父赵允让为皇伯。

但宋英宗想为生父争个名份,与群臣苦斗18个月,最终得以尊称自己的生父赵允让为皇考。

“濮议”耗费了宋英宗太多精力,再加上当养子那会,宋仁宗对生儿子抱有极大幻想,经常把宋英宗赶回家去,造成宋英宗精神长期紧绷,“濮议”一闹,宋英宗的身体更差了,在位仅五年就去世,留下幼子宋神宗。

而庙号最开始是跟谥号没关系的,庙号起源于商朝,最开始就几个,谥号起源于周朝,有专门的一个谥法表。周朝废庙号,秦朝废谥号,汉朝又把谥号跟庙号捡了起来,这两样是不相交的两套系统。

但魏晋南北朝以后,庙号越来越多,尤其是唐朝以后,几乎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原来的庙号造就不够用了,怎么办呢?从谥法或者其他地方借字喽,只要意义是好的就行,就算是这之后,庙号的议定也不完全跟谥号有关,比如宋朝就没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宋朝皇帝的庙号都比较奇怪,很多都是开先例,包括真宗、仁宗、英宗、神宗、理宗等等。

宋英宗的庙号“英宗”,取自“三代之英”,指的是夏商周三代的英明君主,英宗是个非常好的庙号,跟谥号没多大关系,更谈不上世宗。


平沙趣说历史


庙号本来就不需要参照谥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