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谓是如何取得宋真宗赵恒赏识的?

小小嬴政



125878215蜂獾


丁谓是历代罕见之能臣,可惜一心升官并无操守,时常附和皇帝,因此被清流誉为“五鬼”。

有关丁谓,有一个成语流传至今,叫做“一举三得”!

话说当日宋真宗崇奉道教,下诏修建玉清昭应宫。这一工程十分浩大,预计要建造2610个分区,一共3600间殿阁。宋真宗定下的工期非常紧张,许多人都不知如何安排。万一触怒了皇帝,势必丢官罢职。

具体来说,修建玉清昭应宫有三大难题:

其一,修建宫殿需要大量用土;其二,需要从外地运送大量木料;其三,完工之后需要将原有一些废料运送出京。

这三件事若是一一处理,势必耽误工期。丁谓一番考量,制定出一个完美方案:

他先是从玉清昭应宫开始,挖了一条直达京城外的大深沟。将挖出的泥土送入,作为修建宫殿所用,从而解决了第一个难题;

开挖深沟之后,他引来汴河河水,让外地木料从深沟中运入宫殿;

待宫殿修建完毕,将汴河重新堵住,用废料将深沟填埋。

由此一来,原本预计十五年完工的浩大工程,在丁谓主持之下只用了七年就完工了。

另外,丁谓在经济、民生、治理地方等等方面都有许多不俗表现。他主持宋朝财政,改革了许多弊政,使得宋真宗一朝国力大增,财税收入位居历代之冠。

说丁谓是古代第一流的经济大师毫不为过!北宋、南宋能够那么富有,丁谓功不可没。

不过,丁谓不问是非对错,专一逢迎宋真宗,也让许多士大夫不齿。因此,就算是丁谓当到了宰相,在朝野间口碑也比较差。


叶之秋


从大背景来说,在澶渊之盟达成以后,宋辽双方进入和平状态,宋朝经过太祖、太宗以来的积累,国力也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和辽国大体上处于均势,但并没有能力彻底击败辽国。所以,澶渊之盟之后,真宗开始进入享乐模式,粉饰太平。搞天书封禅,任用王钦若、丁谓等比较能够顺从他的意思的人做宰相。

真宗前期的宰相寇准是太宗时期就已经成名的,为人滑稽,喜欢取笑别人,但多谋善断,可谓太宗后期和真宗前期的柱石。澶渊之盟的最终达成,也是在寇准的极力推动之下才完成的。因为从真宗继位开始,就已经多次向辽国遣使,希望能够达成和平协议,但辽国吃不准宋朝的意图,始终没有回应,仍然想迫使宋朝屈服。但澶渊之战后,在寇准的主持之下,以最小的成本达成了协议,尤其是保住了三关,对宋朝来说,已经是重大外交胜利,远远超过真宗的预期。

所以,真宗回朝之后,对寇准也是比较敬重的。这个时期,也是寇准权势的巅峰期,丁谓、王钦若都巴结他。但寇准和真宗朝另一个重要的执政大臣王旦合不来,王旦为人更镇静持重一些。在澶渊之战时,本来被真宗留下留守东京的雍王元份突然去世,真宗就派当时还是参知政事的王旦回京主持留守。皇帝亲临前线,让一个大臣回京主持留守,这就是说,真宗对王旦也是非常信任的。

丁谓和王钦若一样,能力都是没有问题的。比如当时的湘黔一带的蛮族一直没有完全归化,叛服无常。丁谓在当地当官时,用计收伏了这些蛮族,并重新进行了规划和布置,之后这些蛮族基本上就安定下来了,没有再出现比较大规模的叛乱。当地蛮族盛产大米,但是没有盐,丁谓放开蛮族和汉人之间进行贸易,基本上解决了问题。黔南蛮族产马,而宋朝一直缺马,丁谓也建议朝廷定期收购,也是一举两得的事。

《宋史·丁谓传》称:
“谓机敏有智谋,憸狡过人,文字累数千百言,一览辄诵。在三司,案牍繁委,吏久难解者,一言判之,众皆释然。善谈笑,尤喜为诗,至于图画、博奕、音律,无不洞晓。每休沐会宾客,尽陈之,听人人自便,而谓从容应接于其间,莫能出其意者。”

也就是说,丁谓为人特别聪明,甚至可以说算是个天才,学什么都特别快,少年成名,出仕之后几乎在每个职位上都有所贡献,很多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都能够解决,别人摆不平的事情,他总是能够找到办法摆平,而且总是很得体,朝廷也能从中得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丁谓的工作能力是非常强的,是个干才。澶渊之战时,他奉命知郓州,同时负责东路河防,也很好的完成了任务。

但丁谓最强的能力还是揣摩皇帝的意思,急皇帝所急,想皇帝所想,办皇帝想办的事。澶渊之盟达成后,因为王钦若说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春秋耻之,劝真宗搞封禅,粉饰太平。真宗已经很动心了,但是知道搞这些事很费钱,还是有点犹豫。当时丁谓为三司使,负责财政工作,而他刚好重新统计了户口,国家税收有所增加。所以,真宗问丁谓财政情况怎么样的时候,丁谓说“大计有余”,促使真宗下定决心搞封禅。

真宗又担心他搞封禅会有其他大臣反对,丁谓揣摩真宗的意图说:“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宫奉上帝,且所以祈皇嗣也。群臣有沮陛下者,愿以此论之。”也就是说,真宗搞封禅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祈求能够生儿子,日后继承皇位,这是国家根本大事。但同时,这也是皇帝个人的私事。所以,皇帝一旦拿出这个理由,其他人是很难反驳的。王旦知道真宗要搞封禅之后,上密疏劝谏,真宗就拿丁谓说的这一套来应付王旦,王旦果然就不敢说了。

这之后,举凡真宗要建宫观、迎奉天书之类,基本上都是由丁谓负责。《宋史·丁谓传》:

以谓为修玉清昭应宫使,复为天书扶侍使,迁给事中,真拜三司使。祀汾阴,为行在三司使。建会灵观,谓复总领之。迁尚书礼部侍郎,进户部,参知政事。建安军铸玉皇像,为迎奉使。朝谒太清宫,为奉祀经度制置使、判亳州。帝赐宴赋诗以宠其行,命权管勾驾前兵马事。谓献白鹿并灵芝九万五千本。还,判礼仪院,又为修景灵宫使,摹写天书刻玉笈,玉清昭应宫副使。大内火,为修葺使。历工、刑、兵三部尚书,再为天书仪卫副使,拜平江军节度使、知升州。

而且,丁谓很会巴结人,他出自寇准门下,加上又有才干,所以寇准也一度对他非常欣赏,丁谓升官快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寇准的赏识。他能当上参知政事,进入执政团队,就是寇准希望用他来制衡真宗非常信任的王旦。但有一次丁谓陪寇准吃饭,寇准的胡子上不小心沾上了汤渍,丁谓很会巴结人,就给寇准擦胡子。寇准觉得丁谓这样就过分了,批评了他,之后就被丁谓记恨。

真宗晚年中风的时候,寇准当时是宰相,而皇后刘娥在后宫干预政事,寇准就私下联络翰林学士杨亿,准备让皇太子建国,寇准和杨亿辅政。这正正常情况下来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安排。但这个安排只能由皇帝来做,而不能由臣下来私下策划。尤其是在皇帝中风不能问政的时候,寇准这样做虽然出于公心,是为了防止后宫干政,但从真宗的角度看,危险也在于,万一他病好了,可能也已经被架空了,不啻于一场政变。而当时后宫的太监周怀政也在策划,准备搞政变,想法和寇准大体相似,只是要让真宗退位为太上皇,太子继位,寇准辅政。

所以,丁谓得到消息后,连夜找到当时的枢密使曹利用,进宫揭发了周怀政和寇准,周怀政被诛,寇准马上被贬逐。但这个决定是在刘皇后的主持之下做出的,真宗并不知情,等真宗病好了之后,上朝的时候还问人,为什么我看不到寇准了?实际上,真宗并不昏庸,知道寇准是非常忠贞的,只是性格刚直,得罪人太多了。临终之际,真宗仍然想用寇准和李迪辅政,但当时两个人都被丁谓斗下去了,真宗只好安排刘皇后垂帘听政,丁谓辅政。

总结起来说,丁谓之所以能够得到真宗的信任,最主要的是几个方面,首先是他很有才干,很会办事,工作能力很强;其次,他很会巴结上司,揣摩上司和皇帝的意图,急皇帝所急,想皇帝所想,办皇帝想办的事,而且还都能办好;第三,就是他很会把握机会。丁谓有几个关键机会,一个是支持真宗搞封禅,一个是揭发周怀政和寇准,这都属于政治投机行为,但他都把握住了机会。所以,他最后能够推倒寇准,自己当上宰相。

不过,真宗去世后,本来遗诏是“军国事兼取皇太后处分”,但在商量起草诏书的时候,丁谓加上了“权”字,意思就有了为妙的变化,因为“权”意味着临时性的安排,对皇后是个制约。因为丁谓这时候是宰相,如果皇后的权限被制约,而皇帝又在冲年,他就权力更大了。所以,丁谓就得罪了刘皇后。不久后,因为太监雷允恭擅自变动了真宗陵寝的方位,被揭发之后,因为雷允恭和丁谓相互勾结,也就连累到了丁谓,雷允恭被诛,丁谓也被贬逐雷州。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政治投机分子,两次关键的投机都很成功,但最后一次投机却失败了。


萧武


能干啊,情商又高。

先说能干。

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他一举三得修宫殿,但他一开始就受到重视。

他中举的时候,大名鼎鼎的寇准和王禹偁都非常喜欢他。

大诗人王禹偁甚至将他和另一个人孙何称为比肩韩愈和柳宗元的文章大家。

亲自为他写诗:

二百年来文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

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

他先从基层干起他先任福建,后转四川。

当时王均在川陕叛乱,自立为帝,朝廷征集四川少数民族子弟前去平叛,想必工作简单粗暴,结果兵没有征到,反而把这些人给逼反了。丁谓到任,亲自与叛军首领会晤,劝说他们放下武器,兵不血刃招降叛军。

丁谓大开贸易市场,在四川任上发现少数民族多稻谷少盐,于是就召集贸易以盐换粮,解决边军的军粮问题,看到少数民族养的马好,他又主动购马,提高军队战斗力。

他在基层后来又去了几个地方,中间还短暂回到中央,就像消防队员,哪里有事就去哪里,这工作能力很受皇帝喜欢。

后来他回到中央任职,这时候辽国进攻大宋。

宰相寇准拉着宋真宗到前线督战,打败了辽国人。

第二年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

当时的宋朝的逃难百姓急于渡过黄河避难,船夫乘机涨价大发国难财,面对这种情况,丁谓从监狱里提出死囚,换上船夫的衣服,拉到渡口一刀斩头,船夫一看,发国难财原来要死的,赶忙开始拉人。

面对来势汹汹的契丹军队他组织难民穿上军服,在黄河边上摇旗呐喊,敲鼓示威,让契丹人以为宋朝军队早有防备。

后来澶渊之盟签订,他又大肆搜捕辽国留下来的间谍,功绩赫赫。

你说寇准能不喜欢他?

后来他又担任了宋朝的三司使。

这是大宋朝的财政部长。

在这个职位上丁谓展现了自己理财的本领,宋真宗去泰山封禅,所有花销就是他一手操办的。

当然由于他过于迎合皇帝,也为他留下了奸臣的骂名。

这是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情商。

真宗爱钓鱼,与贵妃一起赏花钓鱼,结果鱼半天没钓上来一条,就有点不高兴,丁谓当即吟诗一首: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钩迟。鱼儿是害怕您这真龙才不敢上钩,马屁拍得相当有技术。

有一次宋真宗喝酒喝得高兴,就突然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说唐朝的酒啥价格?”

谁也没不知道,气氛顿时尴尬了,丁谓说唐朝的酒每升30文钱。

皇帝说你凭什么这么说。

丁谓说:“杜甫有诗:速须相聚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这不就是一升30文钱吗?”近代学者有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丁谓也算是开先河者。

这可是又有文化,又会马屁,还会迎合你。

你是皇帝你会不会喜欢他?

当然会了。


锦翼


丁谓,字谓之,他是北宋时的宰相,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奸臣,他和王钦若几个人合称为五鬼。他爵位为晋国公。他做过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枢密直学士,吏部侍郎,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后来丁谓以参知政事、平江军节度使的身份衣锦还乡,在他离京时,宋真宗又特赐御诗。

那丁谓是如何取得宋真宗的赏识的呢?

丁谓这个人非常聪明,并且他多才多艺,同时他又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因此他的文才是非常高的。当时丁谓的诗似杜甫,同时他的文章又可与唐朝的柳宗元、韩愈相比,可见他的文学成就。

丁谓又很强的处事能力,他办事肯用脑子,也有谋略,他曾不动兵刃而安抚边民,同时他又有巧渡黄河、机智退敌的事迹。他又曾治水,取得很大的成就。同时丁谓也善于管理经济,他整顿经济,成为后人研究宋超经济的重要材料。

但是如此聪明能干的丁谓,却为了权利,后来却变了,变成了奸邪之人。他为了取得更大的权利和地位,就事事讨好皇帝。


宋真宗想要建宫殿,很多大臣额度反对此事,认为是劳民伤财,但丁谓却积极的性格宋真宗,当时丁谓说,皇帝建宫殿,是用来祈祷的,如果群臣不同意,他就和群臣相辩,最终无人在劝谏皇帝。

丁谓为了迎合皇帝,就勾结太监,陷害忠良之人,当时的寇准对丁谓非常的痛恨,丁谓于是想尽办法排挤寇准,最终寇准被贬,后来丁谓又把和寇准关系好的朝臣都一并排挤出去。

宋真宗相信迷信,丁谓就积极的迎合宋真宗的心思,以神仙之事说于宋真宗,宋真宗深信丁谓。

丁谓因为处处迎合皇帝的心意,这让皇帝非常的器重丁谓,所以丁谓会受到皇帝的赏识。


不过因为丁谓做了跟多的坏事,丁谓最终被罢相,在对他抄家时,发现他家中有很多珍宝。后来丁谓在光州去世。


中孚鉴


巧造玉清昭应宫,安抚边民,治理水利,由于后来为了权利,从好变坏导致人性的逆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