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真宗泰山封禅以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

木剑温不胜


中国古代自从宋真宗封禅以后,确实再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

之所以会这样,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宋真宗并不具备去泰山封禅的资格,而他却去泰山封禅了。宋真宗这样的表现,让后世的皇帝们都羞于与他为伍。因此都不愿意再去做这件事情。

这个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宋真宗去泰山封禅,确实很像一场闹剧。

(宋真宗)

宋真宗是在和辽国订立了“澶渊之盟”之后,才去泰山封禅的。宋真宗打不赢辽国,也不完全是他的错。这既有宋太祖时期的重文抑武,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不足。还有宋太宗时期,依靠错误的战略打法被辽国人打败后,军队中产生了普遍的恐慌心理。同时还有辽国在这时候异军突起等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宋真宗确实是打败了。打败了,所以他才要去泰山封禅。

宋真宗去泰山封禅,至少想达到三个目的。

一是提振赵宋皇室在国内的影响力。

赵宋皇室的皇位,是从后周那里得来的。后周的时候,柴荣带着军队攻打辽国,三个月就打下了三个州,显示出了极强的战斗力。只是因为紧接着柴荣就英年早逝了,所以,才没能有进一步的发展。而宋太宗上台和辽国打,乃至宋真宗上台和辽国打,都打了败仗。还订立了“澶渊之盟”,又割地,还赔款。这不免让国人产生一种感觉:赵宋皇室是没有能力的,是比不上后周的。这种看法,显然是会严重影响赵宋皇室在国内的统治地位的。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考虑,所以宋真宗要去泰山封禅。通过去泰山封禅这种活动,表明赵宋皇室的皇位是上天给予的,不是夺取过来的。这样也就封住了那些说三道四的人的口,确保了赵宋皇室的权威地位。

(宋太宗)

二是宋真宗要确保自己一脉的地位。

我们知道宋真宗当皇帝,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宋真宗的父亲,宋太宗的皇位是从他哥哥宋太祖那里继承来的。宋太宗继承了宋太祖的皇位,这件事情也在民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宋太宗在继承了皇位以后,他在和辽国打仗的时候,却打了败仗。

要知道,当年宋太祖在打天下的时候,虽然几乎没有和辽国打过,但他是常胜将军,很少打败仗。皇位传给宋太宗以后,宋太宗和辽国打仗就打不赢了。不只是宋太宗打不赢,宋真宗也打不赢。这就给人一种感觉,宋太宗这一脉是不行的。

这是宋真宗想通过去泰山封禅改变人们观念的第二个目的。

三是宋真宗要确立自己的历史地位。

宋真宗皇位的获得也是很特别的。本来,宋太宗没有想过要立宋真宗为皇帝。他想要立的是赵元佐,但是赵元佐因为不满意宋太宗对宋太祖后人,以及宋太宗弟弟的迫害,借故发疯。也就是这样,宋真宗才获得了皇位。

宋真宗获得了皇位,不但打不赢辽国,还割地赔款。也就是说,他的失败更进一步。因此国内对宋真宗的怀疑,就已经达到了三重。

这是宋真宗想通过去泰山封禅改变人们观念的第三个目的。

宋真宗为了让他去泰山封禅这件事具有说服力,反复在全国寻找“祥瑞”。全国各地的那些想升官发财的官员们,也在不停地向宋真宗报告“祥瑞”的出现。因此成为了一个闹剧。

虽然最终宋真宗做了“封禅”这件事,但是宋真宗去泰山封禅的目的,以及他获得“祥瑞”的过程,都是个笑话。后世皇帝不想学,不想成为笑柄,也是很有道理的。

后世皇帝虽然有这样的考虑,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毕竟,虽然宋真宗去泰山封禅是个笑话,但也有秦始皇、汉武帝这样的人去泰山封禅。一个统一中国,一个开疆拓土,在后人的眼中,他们的功绩是很大的,是有资格去泰山封禅的。

也就是说,并不能因为宋真宗去泰山封禅了,后人也就因此否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去泰山封禅这件事。

(泰山封禅)

那么,后世皇帝为什么不再去泰山封禅了呢?

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泰山在古代中国政治地位的减弱。

宋朝之后的古代中国还有三个朝代:元朝、明朝、清朝。元朝和清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元朝的祖山应该在蒙古本土,清朝的祖山也在关外。明朝虽然是汗人建立的朝代,但是朱元璋是从南方发迹的,他的龙兴之地在南方。

事实上,当初秦朝、汉朝这些朝代,之所以会把泰山封禅这件事情,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政治活动,那时候的所谓“中原国家”,政治中心就在泰山一代。泰山在四面平地之上显得非常突出,从地理政治美学的角度来考虑,泰山就成了政治中心。

但是元朝、明朝、清朝地域面都变得非常广大,对“中原国家”的理解,也不仅仅局限于泰山那一段。因而,泰山的地理政治美学的力量,就消失了。所以后人很少再用泰山来做文章了。

其二,封禅这种政治行为在后世几乎没有了。

封禅所要表达的意义是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后世也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加强人事。

什么叫加强人事呢?就是不等着上天照顾,而是人为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尤其是在明、清两代。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帝的权威,所做的工作已经足够多。中央已经足够集权,皇帝也已经足够强大,根本就不需要通过“封禅”这种方式来强调皇权的意义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历史上共六位皇帝在泰山封禅,前三位是始皇帝、汉武帝、汉光武帝,后三位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前三位,始皇乃千古一帝,开启了华夏大一统的先河,不说别的,单这一项就一举奠定了华夏作为一个整体国度的基础;汉武帝将大汉威名远播西域,汉民族自此雄踞世界民族之林;光武帝作为位面之子,将风雨飘摇的大汉重新凝聚,开启光武盛世。

这三位的泰山封禅,可以说在普遍认同的泰山封禅意义上绝对可以作为标杆。

与前面三位比起来,后三位就要逊色得多了。唐高宗算是有些悲剧,前有老爹李世民,后有老婆武则天和全盛时期的孙子李隆基,不是说他功绩不行,实在是这三位太过耀眼衬得李治太普通;而玄宗不必说,在他放纵安禄山史思明之前,大唐国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了,只是爬的高摔得也痛,让他逊色不少。

到这里,这两位的封禅已经给泰山封禅的意义抹上了一层阴影。

这最后一位,宋真宗,一言难尽啊!这位大爷前期也还过得去,然后来了个最出名的“澶渊之盟”,那可是在宋朝实力领先的情况下签的啊!来看一下澶渊之盟的协议内容: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3、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到这,大家应该明白了,后世的皇帝们可以说是羞于与赵恒为伍了。自此泰山封禅断绝,唯留下泰山祭祀了。


红烛对饮


封禅本来是一件很有逼格的事情,偏偏被宋真宗搞臭了。

去泰山封禅的一共有六帝,分别为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还有就是宋真宗。

秦始皇横扫六合,汉武帝北破匈奴,汉光武帝建武中兴,唐高宗灭高句丽,唐玄宗开元盛世,唯独一个宋真宗……

封禅

封禅源于最高规格的祭天,按照司马迁的话说,要想封禅要有四个条件,分别是功至、德洽、符瑞、受命。

要封禅,或统一山河,或中兴天下,不仅如此,还要出现祥瑞,说明老天对皇帝治理的很满意,这样皇帝才能去和老天对话。

到泰山封禅,是帝王们的梦想。李世民曾经多次想要去封禅,魏征跑出来谏阻。当时李世民咄咄逼人(无可奈何)地问:“你说我哪里不够封禅?!”

明白了封禅的逼格很高,就可以说说为何被宋真宗搞臭了

公元1004年,契丹大举入侵北宋,萧太后亲帅契丹主力包围了宋之瀛洲,举国震动。在这种情况下,迁都只能苟延残喘。

但是面对呢?宋真宗又怕契丹,因为他的父亲曾举国北伐,差点没能回来。在这种左右为难之际,寇准分析利害,力主抗敌而非迁都。宋真宗只好半推半就的开始了他的亲征。

一开始还确实打得不错,在契丹主帅萧挞览被宋军的床子驽射死后,契丹就主动求和来了。宋真宗本着亲征非我愿,眼看就可以回去接着选秀女了,马上派人和契丹谈判。

说是谈判,其实就议和。宋真宗派使臣曹利用去跟契丹,临行前给他的授权是:“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对此寇准很不满,但也没有任何办法,而且此时还传出寇准想拥兵自重的消息。无奈的寇准只好把曹利用叫到自己的营中,给予警告:“皇帝虽然给你许下百万限 额,但如果你许给辽人超过三十万,回来我就砍了你的头!”

最终,宋与契丹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每年向契丹纳帛二十万匹、银十万两。

等到王钦若本与寇准不和,又因当时主张迁都。澶渊之盟后的寇准更是压得他透不过气来,因此决定借用宋真宗的手去打击寇准。

他对宋真宗说,整个澶渊之盟,寇准的胜利就是真宗的屈辱。明明是皇帝您亲征,功劳、名气为何反让寇准独占呢?

宋真宗虽然胆小,不过还没有丧心病狂的要整治寇准。不打击寇准的名望,那就提高自己的逼格好了。

所以,宋真宗明知道自己远没有那个资格去封禅,但是为了找块遮羞布,就真的自导自演了一出闹剧。

《宋史》评价了那场封禅:“及澶州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再后来明朝建国的朱元璋本来就强势,估计也不稀罕这个,再加上前面宋真宗这么一闹,他也没了掺和的意思。

另外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封禅的本来目的是加强君权神授,而明清时皇帝已经比之前的地位高出太多,也没必要靠封禅来给自己加持。


几苇渡当年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下封禅的概念。

  • 什么是封禅?

我们可能都知道,古人对于天地是非常敬畏的,所以在古代的一些重要场合或者节日经常会祭祀天地。古人认为天是最大的,因此就连皇帝也只不过称自己为天子。古代以祭天为“封”,祭地为“禅”,因此最初的封禅,就是单单指的祭祀天地,不过发展到最后,封禅已经成了帝王们巩固皇权、宣扬教化与夸耀自身功绩的一种手段。

《管子·封禅篇》中记载:‘’……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由此可见,封禅这回事从三皇五帝时期便已有之。

  • 为什么要选在泰山封禅?

在古人心中,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泰山是天下间最高的山,被尊称为“岱宗”。它也被认为是一座能“直通帝座”的神山,是直接能与天对话的地方。另外,在古代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古代的帝王因此认为把泰山的神祗哄好了,那么天下也就会跟着安定了。

  • 封禅有哪些“潜规则”?

司马迁《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曰: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封禅是古代帝王的最高荣誉,但是封禅的条件非常苛刻,一般来说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天降祥瑞才有资格举行封禅,以此来向天地报告自己重整乾坤的功绩,同时让世人知道自己是“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可以说是文治武功缺一不可。

因此在历史上,只有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寥寥六位皇帝进行了泰山封禅。

那为何宋代以后没有皇帝封禅泰山了?

简而言之来说就是宋真宗赵恒的封禅泰山行为侮辱了这个帝王最高荣誉,让封禅彻底掉价了,所以宋真宗之后,元明清三朝再无帝王前去封禅泰山。

宋真宗赵恒这个死要面子又耳根子巨软的怂蛋都能封禅了,那后世帝王再去封禅还有何意义?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熊喵君的历史世界


古代有德之君才能够去泰山封禅,历史上有记载的泰山封禅的帝王有6个,除了宋真宗赵恒和唐中宗李治,其他四个都是实质名归: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玄宗。封禅是古代帝王的最高礼仪,象征着帝王文治武功,光辉功绩。

宋代除了开国的赵匡胤文武双全,文治武功有资格去封禅。其他的皇帝没有一个合格去封禅的。宋真宗为了去泰山封禅,不惜贿赂当时的丞相王旦。因为宋朝的丞相是文官集团的管理者,首先要搞定文官集团,他们要认可,封禅才能搞成。

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封禅,封禅就是祭天。因为古代皇帝是君权天授,皇帝是老天的儿子,降生到人间来代替老天管理人间,所以皇帝被称为天子。在易经第一卦乾卦(代表天,至阳)里面,皇帝是在第五爻,所以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最上面的第六爻是代表天。

为什么要封禅?封禅是干嘛的呢?

说白了,封禅就是皇帝向自己的上级汇报工作的——摆自己的功劳的。《史记 封禅书》张守节《正义》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未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这一定义就十分准确了,向老天汇报工作——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劳,这封禅就搞不了,因为大臣们都会反对。

为什么要选择在泰山封禅呢?因为皇帝要在离天最近的地方给老天汇报工作。中国东部最高的山就是泰山。那为啥又不去其他更高的山上封禅呢?是因为泰山上可以迎接第一缕阳光。中国人的皇帝是来自于天,所以皇帝封禅一般都选择在泰山。也有一个例外——武则天,在嵩山封禅,因为武则天认为自己是弥勒佛转世。

再说回来宋真宗,这个人是一个想干伟大事业但是有没有胆量心胸才能的皇帝。檀渊之战,本来要搞御驾亲征,但是临阵自己又怂了,不敢上前线。后来再寇准的蒙骗下,让皇帝车架不准停,一直开到前线。最终,士兵们看到皇帝旗帜,气势大振,奋勇作战。和辽兵打的不分胜负,最终辽国要求罢兵,签订盟约。但是,檀渊之盟签订之后,在小人的挑拨之下,又嫉妒寇准,罢免了寇准。

宋真宗的封禅,封的成了一个大笑话。

宋真宗之后,元明清三代,两个是北方少数民族得天下。元朝人根本不搞封禅,因为他们是来自于草原。而明朝朱元璋说:我们不搞封禅。所以明朝皇帝也没封禅,到了清朝,康熙乾隆都去过泰山,但是他们虽然被汉化了,祭天却不去泰山了,而是在北京天坛搞了。

所以宋真宗后面没什么人搞封禅。


嘟嘟读读


都说到宋真宗名不副实把封禅弄得掉价了,其实不全面,前朝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封禅已经弄得很尴尬,而玄宗李隆基封禅之后反而让唐朝由盛转衰,显得不吉利。宋真宗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后世皇帝彻底看清,封禅过时了。


泰山封禅,是古代帝王的最高追求。帝王通过泰山封禅的祭祀典礼,向天地昭示自己是受皇天后土的保佑,获得了崇高的功绩。故而,能登上泰山封禅的帝王,都要有拿得出手的丰功伟绩,否则就会被大臣劝谏,后世耻笑。


历来登上泰山封禅的帝王,秦朝之前几乎只是传说,如炎帝、皇帝、颛顼、尧、舜、禹、汤、周成王等等。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不可真正相信。真正能确定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封禅帝王只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六人而已,另外还有个武则天别出心裁去嵩山封禅。

六人之中,秦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始称皇帝,可堪封禅;汉武帝痛击匈奴,解决藩王内乱问题,遣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虽有穷兵黩武,但也算功大于过,可堪封禅;汉光武帝扫清乱世,恢复汉朝江山,天下重归太平,可堪封禅。但是后面三位加上武则天,都有点拿不出手。


首先是唐高宗李治。按说唐朝最有资格封禅泰山的就是李世民了,李世民也确实很想封禅,但不是因为天灾,就是因为战乱,再有就是顾惜民生,不忍劳民伤财,终未成行。李治仗着李世民时期留下的雄厚国力,在继位初期真的是让唐朝疆域达到了鼎盛,平灭百济、高句丽,大破日本海军,镇压西突厥叛乱。于是自然志得意满。加上武则天一意扩大自己权势,怂恿李治封禅(其实是要自己能在大典上破天荒主持亚祭),最后就这样真的封禅了。但是当时的李治充其量算个守成之主(后期连守成都不算了),实在有些德不配位。所以《旧唐书•高宗本纪》都直言不讳,称其“封岱礼天,其德不类”。封禅之后,李唐王朝也没能保持住鼎盛的态势,吐蕃反复侵扰边境,新罗进犯辽东,东突厥复国,而李治的身体一直不好使得武后把持朝政,最后竟至李唐王朝被武周取代。


然后是武则天,就更像一场闹剧了。因为自古以来,帝王都是封禅泰山,武则天偏偏要封禅嵩山。据说因为嵩山之神姓武,武则天是希望这个“本家神”能够保佑武氏王朝。还有传闻周成王曾在嵩山封禅(当然只是传说而已),同样国号周的武则天所以也选择嵩山。另外可能是因为自己曾在泰山以皇后身份为丈夫李治主持亚祭,再去泰山封禅有点“打脸”。就成就了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封禅。但是,不守规矩去泰山反而去嵩山自然会被后世诟病,而武则天时期也没有保持很好的状态,契丹人崛起,北伐一直不安定,武则天为了稳定内部局势,任用酷吏,也导致不少良将遇害,致使唐朝留下的威名一日不如一日。加之最后武则天还被政变推翻,更是让她的封禅没有光彩。


接下来是李隆基。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继贞观之治后最好的时代,人口达到鼎盛,政治清明,良相辈出,万国来朝。但是自从李隆基志得意满地泰山封禅之后,情况反而是急转直下。李隆基先后任用了李林甫、牛仙客、杨国忠等奸相。他们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致使政治昏聩。边关更是对安禄山之流委以重任,一味偏袒,最终酿成安史之乱的惨祸,两京失陷,李隆基仓皇出逃。从此大唐盛世不再。这样的封禅究竟有什么意义?


唐朝三位一个比一个糟糕,终于在宋朝达到了顶峰。李治至少让唐朝疆域达到过顶峰,武则天女人称帝好歹也算开创性,宋真宗赵恒就真的没什么能拿出手了。因为萧太后与辽圣宗帅军南下侵宋,真宗赵恒在寇准强劝下终于答应北上督战,宋军也成功射杀辽国大将萧挞凛。辽请和,真宗答应,以每年岁币三十万予辽,双方退兵。客观来讲,澶渊之盟的岁币不算高,和当时北宋的经济收入来比,还是能够承受,并且因为澶渊之盟,宋辽两国有了百余年和平发展,不能一味否定。但是,毕竟是辽入侵,最后却是被入侵的宋在有优势的情况下向辽支付岁币,怎么也不能算是很拿的出手的功绩吧。真宗以此为功封禅,真的是让封禅彻底名不副实了。

所以,唐高宗、武则天的差强人意,唐玄宗的由盛转衰,宋真宗的名不副实,后世帝王是真的明白了,封禅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实在是没有必要再继续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有资格并且能在封禅之后继续保持强盛,以免将来落人笑柄。


伊耆角木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帝王去封禅,要求是很高的,可别以为没有门槛哦,主要有一下几点

第一,起码要改朝换代,一统山河

第二,天降祥瑞,受命于天

第三,功绩卓越,雄才大略

起码具备这三点才有资格去泰山封禅,祭拜天地。也就是说帝王要有一定的功绩,才可以去封禅,封禅的地点不一定只有泰山,武则天就去嵩山封禅过,只不过泰山作为五岳之首,最有名且影响也最大。

真正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的中国皇帝一共有六位:秦始皇帝赢政、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唐高宗孝皇帝李治、唐玄宗明皇帝李隆基和宋真宗元孝皇帝赵恒。先简要介绍一下他们为什么能够在泰山封禅。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开辟了封建王朝,修阿房宫,筑长城,开创郡县制,丰功伟业,当然有资格。

汉武帝刘秀:驱赶了匈奴,开疆阔土,扩大了历史底盘,雄霸一方,是西汉当之无愧的霸主,也有资格。

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血染疆场后于河北登基称帝。

高宗李治:唐太宗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辉煌基业,当时唐朝一片繁荣,是一个仁孝”得以立的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的开辟者,唐朝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虚怀纳谏,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以上五位帝王当然有资格去泰山封禅,而接下来的这位,宋真宗赵构,让我们看看他做了什么。

首先他是宋太宗赵匡义的第三个儿子,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出,皇位轮不到他继承的,但是他的大哥疯了,二哥暴毙,可以说他的皇位有一半是捡来的。说起宋真宗,最著名的还是澶渊之盟。

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20万辽军南下,深入宋境,直逼澶州(今河南濮阳)。澶州一旦失守,北宋国都东京(汴梁)岌岌可危。这时候有人劝说宋真宗难逃以避锋芒,宋真宗同意了。但是一代名相寇准却坚决反对这一观点,并认为提出这种观点的人都该杀。寇准先是列出了南逃的种种危害,后又鼓动宋真宗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抵达澶州后,寇准鼓舞将士们士气,宋军士气大振,辽军陷入被动,节节败退。加之辽将萧挞览被射死,辽萧太后多次请求议和。

宋真宗本来就无心恋战,竟说出了这番话:“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意思就是实在不行,赔款上百万也行,一个皇帝竟懦弱到了如此地步,国之哀矣。

最后和议的结果为: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到了后来,宋真宗产生了封禅的念头,竟然伪造天书,以证明自己封禅的合法性。封禅活动耗资巨大,将宋真宗初年累计近四十年财力几乎挥霍一空。再加上后期宋真宗迷信宗教,到了宋真宗晚年已经到了“内之蓄藏,稍已空尽”的地步。明明资质不够,却还是劳民伤财。

泰山封禅宋真宗把节奏带坏了,使得后面就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这秦皇汉武着实被黑了一把吧,没想到你个宋真宗竟也想封禅。

以上就是 为什么宋朝以前,很多皇帝都会封禅泰山,为何宋代以后就没有了的一点看法,欢迎大家补充和评论。


狼烟烽火何时能休


泰山封禅是古代最为重大的祭天典礼,从古至今,也不过只有几位皇帝进行过封禅,也只有文治武功都达到资格的皇帝才可以。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真正统一的帝国,封禅实至名归。

汉武帝,汉光武帝都有雄才大略,有资格就不必说了。

后面的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个人觉得资格不太够,尤其是宋真宗已经成为历代以来的笑柄。

宋真宗和辽国签下澶渊之盟,让宋朝受尽屈辱,这也让宋真宗成为最没资格接受封禅的皇帝,也因此封禅成为一件没有权威性的事情。要说封禅,李世民当然有资格,但是李世民对大臣们说,你们都觉得封禅挺好,但我以为不然。如果天下太平百姓安康,那么即使我不封禅,又对我的功业有何损失呢。当年秦始皇封禅,汉文帝不封禅,难道说汉文帝就不如秦始皇吗。何况无非祭拜一下天地,何必千里迢迢跑到泰山之巅,才能表示我的诚意呢。这其实是李世民以退为进的话,群臣又上书可以封禅,李世民心动了,但是只有魏征认为不可,魏征说山东地区民生凋敝,长年打仗人口锐减,远没有恢复到隋朝的水平,李世民尽管无奈,但还是听从了魏征的意见。

其实封禅泰山自从宋朝以后,成为了一个普通的祭祀典礼,因为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有可能召开千秋骂名。所以后世也就不再封禅泰山了。




庭下灵


泰山封禅说到底是古代帝王一种政治手段,为了表明自己做皇帝是得到天地的任命,名正言顺的。那么为什么从古至今只有少数的皇帝在泰山封禅呢?又为什么到了宋真宗之后再无皇帝泰山封禅?


首先我们就得了解泰山封禅到底是什么?

据«韩非子»记载: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

简单来说,西秦山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泰山,皇帝跟蚩尤一站,黄帝在泰山上聚集了非常多的鬼神。从这里可以看到,泰山在公元前就受到推崇,因为黄帝靠着这部分鬼神打败了蚩尤,炎黄子孙得以休养生息,繁衍下去,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帝王在泰山封禅。

第二点,泰山在地理位置上,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中心。这里就有很多人会问,为何不在昆仑山这样的古龙脉上封禅呢?古人讲究中庸,地理位置一定也要选择最核心的,在天下的中心。同时泰山海拔1524米,站在这个位置,帝王会有一种天下尽在手中感觉,结合这两点,帝王都会选择泰山作为封禅之地。


都有哪些帝王在泰山封禅?

据明确的史书记载,从商朝往后一共只有6位帝王封禅,分别为:秦始皇、汉武帝、东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为何只有这六位呢?既然泰山封禅有这么大的政治作用。原来这里面还是有条件的。第一,帝王在位的时候必须有政绩,要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整个国家各方面的实力达到顶峰。第二个条件就是必须有祥瑞出现。古人对于天文气象的研究不是我们现在人所理解的。历朝历代都有一个专门观天象的部门,一旦出现祥瑞,帝王都会普天同庆的。所以这两个条件一下子就将很多帝王封禅的愿望落空了。

那么这里就得提一个帝王,唐太宗李世民。按照道理来说,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功绩卓越,而且据说贞观之治的时候天降祥瑞。李世民非常开心,招议群臣来商讨泰山封禅事宜你。很多大臣都觉得李世民封禅是好事。谁知魏征站出来反对。原因就是李世民的皇位是从他哥哥手里夺来的,有瑕疵。于是李世民只能作罢。

为何宋真宗之后没有帝王再来封禅?

宋朝之后,元朝将版图扩张到西欧,清朝有康乾盛世,为何这些个帝王都不来泰山封禅,来证明自己的帝位是天命所归呢?这里就得说说宋真宗。宋真宗是赵匡胤的侄子,赵匡胤病故后,其弟赵匡义取代哥哥做了皇帝。可是谁想赵匡义跟辽国打仗输了。辽国萧太后更是打到宋朝都城。当时宋真宗果断议和,签下了«澶渊之盟»,宋朝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之后宋真宗又想去泰山封禅,被很多大臣诟病阻止,最后还是去了。于是之后再也没有帝王肯去了。



原因其实不用说都知道,宋真宗作为一个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帝王,他都能腆着脸去封禅,后面的皇帝觉得自己再去,不就是跟他一样吗?朱元璋直接讽刺宋真宗的行为,认为这样的仪式不去也罢。

现在泰山依旧是人们心中的圣地,很多人都是怀着崇敬的心态去踏足这片古老的圣山。


历史每日说


以前听说过一个说法,说宋真宗本来是平庸的皇帝,却去泰山封禅。自此以后,所有的帝王都觉得泰山封禅被宋真宗侮辱,再也不肯去泰山封禅了。

之前秦始皇泰山封禅,汉武帝也封,后世还有一些皇帝也封,但他们的确是实打实的厉害呀。秦始皇扫荡六合,一统天下。开启封建王朝,汉武帝打击匈奴,也做了很多青史留名的事。后世的其他的皇帝,能到泰山封禅的,那也是青史留名的明君,但到了最后,宋真宗那儿,他真的也没做什么非常厉害的事儿,就去泰山封禅了,自己不要脸也就罢了,还侮辱了泰山封禅。所以后世所有皇帝再也不去泰山封禅,生怕自己也遭到侮辱。后世元明清三朝,再无人泰山封禅,就连乾隆皇帝都没去。

在古代,泰山封禅是大事儿。宋真宗没有什么本事,却去了泰山封禅。实在是不妥。以至于贻笑后世,成了所有人口中的反面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