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宰相的寇准,为什么斗不过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反倒罢相被逐出京城?

今安在的文史情缘


寇准之所以斗不过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并被逐出京城,客死他乡,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寇准吃了性格的亏,他太刚直了。

寇准刚直到什么程度?1004年,辽国20万大军南侵,一路势如破竹,直逼澶州,威胁开封,朝廷上下慌作一团。宋真宗问计于群臣,有的主张迁都金陵,有的主张迁到成都,逃跑一时成了主流意见。宰相寇准却向宋真宗提出:唯有亲征,才能退大敌于当前。宋真宗很害怕,寇准又一直在旁边做工作,最后几乎是架着皇帝到了澶州前线。

尽管后来确实退敌了,但正如副宰相王钦若对宋真宗所说,寇准逼皇上亲征,是作“孤注一掷”啊,这样的宰相,谁敢用?能够退敌,那是万幸,倘若万一不能退敌,甚至为敌所破呢?那皇帝不是也有性命之忧?所以,不单副宰相对他有成见,就是皇帝宋真宗,对他也想敬而远之,所以,寇准这个宰相注定当不长。

寇准与皇后刘娥的交恶,则纯粹是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1019年,宋真宗中风在床,朝廷政事,都是皇后刘娥协理。当时,丁谓、钱惟演主张刘娥预政,寇准主张太子监国,并密令翰林学士杨亿起草太子监国诏书,结果诏书未下,寇准喝了点酒却将此事不小心泄了密,寇准因此罢相,后来连贬相州、安州、道州、雷州、衡州,最后死于贬所,结局十分悲惨。

寇准贬死,最初的原因是泄密,但根本原因是因为与刘娥为敌。他死的时候,是天圣元年,即1023年,这时,宋真宗早已去世,宋仁宗已经继位,但因他年少,由刘娥垂帘听政,一切决断,均出于刘娥。因为宋真宗去世前,寇准是反对刘娥参政的头号劲敌,如今自己当权,自然清算寇准。

然而,寇准之所以反对刘娥当政,却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他的出发点是江山社稷,有什么说什么,当反对的,一定反对到底。因此,他的悲惨结局,吃亏在自己忠君报国的志向,以及疾恶如仇的性格。


帝国的脸谱


1019年,寇准再次回朝担任宰相,这是他四起四落后的再度出山。正是这次回朝,让他罢相贬黜外地、克死他乡。与其说是寇准斗不过刘娥,不如说是寇准败在了自己手里、败在了皇帝手里

再次得罪人

当时中书是他、向敏中(此人中立,也很快去世)、丁谓和李迪;枢密院方面,曹利用为枢密使,丁谓也兼着枢密使,任中正、周起为枢密副使。起主导作用的是寇准、李迪、丁谓、曹利用,而寇准很快得罪了丁谓、曹利用、刘娥

1、与曹利用的历史积怨。在寇准看来,曹利用就与王钦若一样,是当年澶渊之战的坏事者。而上次寇准任枢密使时,曹利用居然还是枢密副使!曹利用当时的工作环境是这样的:

每当讨论个事,他一发言,寇准就立马打断,说,你这一介武夫,懂什么国家大事!

曹利用无辜地望去,只见寇准对射过来的眼神,满满的都是蔑视。这就是历史积怨。

2、当众耻笑丁谓。寇准当年曾举荐丁谓,丁谓表面上也很尊敬寇准。但是一次溜须事件,寇准对丁谓当众耻笑,让丁谓怀恨在心。

丁谓很快找到了知音,两人合作意愿达成,加上本就与丁谓交好的任中正,丁谓的势力慢慢地壮大了。

3、得罪皇后。寇准并不明了其中局势,相反还得罪了后党——宋朝开国以来第一次形成的后党。当时皇帝赵恒身体日差后,许多政事就由刘娥代为处理,掌握了大权。

而寇准与李迪一样,一直不大瞧得起这种出身的女人。越见她势大,寇准越要压制。终于,两人结怨了。

刘后有族人在四川横行霸道,侵占百姓盐井,事情被爆出来。由于有刘后这层因素,赵恒自然想赦免其罪。但寇准坚决不同意,他要求一定要绳之以法。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来讲,寇准完全没有做错。但他忘记了,政治斗争有时是不讲道德、不讲法律、不论规则的,只讲利益、只论成败。这就是政治的残酷无情。

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后党对寇准彻底失望了。这一派有刘后,有时任马军都虞候的刘美,有翰林学士钱惟演。而钱惟演正是刘美的大舅哥。

4、两派形成

寇准这边,有素来交好的李迪、周起、曹玮,以及翰林学士杨忆。

另一边,后党与丁谓、曹利用等联手,中间人正是钱惟演。为巩固联盟,丁、钱还结为亲家。

可以看到,两派阵营各有中书、枢密院人员及一个翰林学士。因为赵恒真的基本无法理政了,他需要依靠中枢重臣,而枢纽正是代表皇帝起草诏书的翰林学士。

太子监国事件

斗争爆发的导火线是由寇准点燃的,即太子监国事件。

1020年三月,向来中立的向敏中病逝,寇准独相。寇准眼见丁谓和后党日益强势,暗下决心,朝中大权决不能落入他们手中。

赵恒也有一种急迫感。他身体越来越差,担心自己活不长。他跟大太监周怀政说,既然自己已经这样了,不如请太子监国吧。

寇准知道,机会来了,要趁机驱逐丁谓等人,由自己为太子保驾护航,渡过这段危难时期。寇准抓住机会单独与皇帝推心置腹。

寇准是赵恒继位的功臣,是救国家于危难的功臣,所以赵恒信任他。有了皇帝的尚方宝剑,寇准马上行动了。他找来杨忆起草诏书,自己口授内容,大意是请太子监国、杨忆取代丁谓。

杨忆生怕泄密,所以非常谨慎。他等夜深后,屏退左右,关上房门,自己点烛撰稿。

他这一关没有问题,却是寇准自己出了问题。寇准一如既往地口无遮拦,喝了点酒以后,一激动密谋就不知说出去了。

管不住自己的嘴,这是政治家的大忌啊。寇准就犯了这么一个低级的错误,事情功亏一篑。

丁谓得知消息后吓出一身冷汗。细细思量后,他决定用阳谋对付寇准的阴谋。一伙人来到赵恒跟前,强烈要求罢黜寇准,并询问皇帝,是否真要太子监国,是否要赶走丁谓?

赵恒不知所措。这个寇准,怎么就把事情泄露了呢?看着群情激奋的大臣们,赵恒左右为难。事情外泄,大半个朝廷和皇后都要求罢黜寇准,如何表态?难道承认自己与寇准的密谋?

赵恒此时不知是否清醒,但即使他是清醒的,也只能装不清醒了。他说,朕不记得跟寇准有过这样的商量,你们的请求朕答应了!

周怀政谋反

事情进展到这一步本来还有救,赵恒、寇准还可以运作。但寇准的队友、大太监周怀政和朱能居然谋反了!

周怀政的目标是:刺杀丁谓等人,重新任寇准为相,尊赵恒为太上皇、传位太子、废掉刘后。

结果事情再次泄密。这次不是酒后吐真言,而是杨崇勋、杨怀吉两人在二十四日连夜跑到丁谓府中告密。

丁谓大惊,与曹利用商量,联合刘后反击!

事已至此,即使寇准对谋反毫不知情,那也是首当其冲、任人宰割了。赵恒根本救不了他,全凭丁谓和刘后处置。

三天后,回朝还不到一年的寇准被贬为知相州(今河南安阳),再被丁谓调到更为偏远的知安州(今湖北安陆)、道州司马,一步步往南,最后病逝雷州。

朝廷的局势由赵恒、寇准控制。清洗开始了。

寇准败在何处

政治斗争历来残酷。换做寇准胜利,丁谓的下场说不准更惨。因为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权力斗争中,谁都希望独断专行。

但寇准之所以是大忠臣,是因为他胸中有国家大义;丁谓之所以是大奸臣,是因为他心中只有个人私利。对历史人物做出忠奸评价的分界线,就在于此。

大义,是国家的稳定、是民族的前途、是百姓的利益。这是原则,这是底线。为了这个原则,寇准可以挟持赵恒亲征澶渊;为了这个原则,寇准可以实施太子监国。

而丁谓的格局何曾达到过这种高度!在他眼里,政见之争,就是利益之争,可以没原则,可以没底线。

寇准之所以败,就在于他输给了丁谓和刘后,或者说输给了皇帝的不坚定,输给了自己的不周密。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

寇准一生,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的一生。无论是富贵荣华、位极人臣,还是贬黜流放、落至谷底,他都本性不改。这种性格,造就了才华横溢、挽狂澜于既倒的寇准,也使得他客死他乡。


纪岩松


寇准是个刚直的人,有才能、有担当,在国家危殆的时候他能挺身而出立下功勋,比如著名的澶渊之盟,首功非他莫属。但是,他这种性格的人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不适合朝廷的政治斗争,平时即便没有人斗他,尚且经常会因为得罪皇帝而被黜免,更可况真宗朝后期有着复杂的政治斗争局面。

宋真宗后期,皇帝赵恒经常生病不理朝政,富有政治野心的刘皇后经常干预朝政。以寇准为代表的群体希望能够让“太子监国”,由寇准为首的宰执团体辅政。刘皇后当时虽未表露心迹,但内心是想听政掌权的。围绕着随时可能撒手西去的宋真宗和尚年幼的太子,两大集团都希望掌握实际控制权。

在斗争中,其实寇准应该是占据优势的。首先,宋朝本来就有依靠文官集团治理天下的传统,外戚本来就没什么话语权。寇准有资历、有功勋,本可以成为文官集团的领袖。同时,寇准还和真宗的贴身宦官周怀政关系不错,能够及时得到宫内信息。

但是,寇准一生几起几落都是因为“不容人”的性格所致,这次,也因为性格输掉了好局。由于他的失误,生生把原本可以拉为己用的几个重臣树为了敌人,使他们最终倒向了刘皇后一边。

丁谓和寇准同为宰执大臣,资历较寇准浅很多,而且得到过寇准的提携,如果寇准有点心机,还是可能将他拉拢过来的。但是丁谓为人奸猾,寇准偏偏看不起他。一次在吃饭的时候,寇准的胡须被汤水弄湿了,丁谓讨好寇准,替他擦胡须,寇准却说:“参政国之大者,乃为长官拂须耶?”。人家上赶着拍马屁,寇准却讥讽他,当然让丁谓感觉不舒服。丁谓本身也是个野心很大的人,如此一来,自然不会和寇准走到同一阵营。

寇准和另一个重臣曹利用的关系也不好。曹利用并不是文臣,应该算是武将,因为在澶渊之盟中赴辽国谈判成功而仕途崛起。当然,寇准确实比曹利用资格老很多,在指使曹利用去谈判时,还为他设定过“三十万岁币”的底线。但是,后来曹利用毕竟也升官了,寇准对他还是向小弟一般,教训起来不留情面,动不动来一句:“君一武夫尔,岂解此国家大体耶?”轻率地说别人不懂国家大事,换谁都不高兴。

所以说,寇准因性格原因,和许多同朝为官者合不来,导致很多人后来站队到刘皇后一边,为寇准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天禧三年(1019),寇准向真宗提出“太子监国”建议,真宗也首肯了,但是消息被过早泄露出去(一说是寇准同党杨亿泄露,一说为寇准自己大嘴巴讲漏了),丁谓等人马上反击,结果病重的真宗听信了丁谓等的建议,把寇准贬出朝廷。此后,宦官周怀政又阴谋搞政变,甚至希望太子直接即位,迎回寇准,结果密谋又被泄露出去,周怀政自己被处决了,还连累寇准再次被贬。

寇准晚景凄凉,在天圣元年 (1023) 九月,病逝于雷州。

这里,还得在多说一句。其实,寇准和刘皇后也未必需要搞得水火不容,刘皇后虽然有纵容亲戚谋私等事情,但总体来说,也不是昏庸贪残之辈,她的能力甚至不必丈夫真宗差,寇准如果不是强硬对抗,也是能和刘皇后合作的,或者以更妥当的方式制约皇后权力。

比如,此后曹皇后听政时,韩琦等人就能很好地处理此类问题。当然,寇准的性格是非此即彼、非敌即友,这也决定了他的结局。


野狐狸


刘娥坚持了对内对外都要稳定发展的基本方针。寇准仍然习惯于大宋建国时期的方针,借口刘娥出身寒微,反对刘娥登台。刘娥很机警,识破和粉碎了这个计谋。她的主张符合当时的历史需要,得到了皇上的支持和信赖。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国情已经发生了变化,还有就是中国古代是家天下的政治制度,就皇帝一人说的算。谁能更得皇帝的宠爱就是如此,譬如明朝的大礼仪事件也比较类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