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投資者都是“反情緒”的,甚至是“反人性”的


成功的投資者都是“反情緒”的,甚至是“反人性”的

前言:投資的竅門不是要學會相信自己內心的感覺,而是要約束自己不去理會內心的感覺。——彼得·林奇

投資,是一門逆人性的藝術。這幾乎是所有投資大師們的共識。年少的時候,我們會更容易看重某些顯性優勢,比如智力、比如口才,之後會逐漸讓位於自律、耐心、踏實等品格。


因為在時間的考驗下,這些“逆人性”的品格才是真正幫助我們走得更長更穩的利器。

本文從心理學的一個概念“控制錯覺”入手,提出這個心理現象與投資中的“頻繁交易”和“堅持捂盤”息息相關。

投資一時得志易,持久成功難,投資大師們最突出的共性就是“逆人性”的品格。希望本文能對你接下來的投資生涯產生幫助。

成功的投資者都是“反情緒”的,甚至是“反人性”的

01、“放量”在投資心理上的含義

在一波大漲的過程中,大盤在某些階段都會出現成交量突然劇烈放大,通常的解釋是有新增資金入場。

但從投資心理的角度看,卻有另一種看法。

新增資金只能買入,那是誰在賣呢?只能是場內的老資金,而且新增資金再多,相對於龐大的場內現有資金,也只是少部分,成交量的暴增主要還是來自原有資金。

真正的原因是新增資金入場,高位接走了老資金的籌碼,導致股價大幅上漲。老資金在賣出後,發現股價未跌,被迫在更高的位置重新買入。

劇烈變化的市場讓投資者心理失衡,無所適從,再加上大漲初期,由於一般投資者喜歡慢慢加倉,倉位不足而導致跑不贏大盤。

為了緩解內心的焦慮情緒,就產生了“控制錯覺”,希望用“頻繁交易”來控制局面。

很多技術分析理論,都把“量價齊增”看成是一種健康的上漲,其實,回顧歷史大頂,既有不放量的,也放量的。

所以“放量”的真正含義是此時市場出現了大量的“情緒驅動交易”。很短的時間內,有的買,有的賣,有的賣了又買,有的買了又賣,最典型的是以下四種心態:

厭倦:終於解放了,以後再也不玩了——這是長期套牢後的解套盤;

恐懼:前幾次上漲都坐了過山車,這次說什麼也要先落袋為安——這通常是熊市買的業績還不錯的股票;

後悔:賣飛了,這回恐怕真的來牛市了,趕緊追——這是踏空的心態

貪婪:這個漲停了,那個連板了,不管什麼交易紀律了,人生能有幾回博——這是參與垃圾股、題材股炒作的典型情緒……

而這些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交易,最大的特點是稍有利潤就拿不住,這在牛市基本上是必輸的。

更深層次的原因,正是因為絕大部分散戶都是“情緒驅動的交易者”,缺乏交易計劃,才為那些“邏輯驅動的交易者”提供了超額回報。

簡稱“割韭菜”。

那麼什麼是情緒驅動的交易?什麼是邏輯驅動的交易呢?

02、情緒驅動交易與邏輯驅動交易

“趨勢交易”和“價值投資”,都屬於標準的邏輯驅動交易。

先來看最典型的“趨勢交易”的老祖宗,《股票大作手回憶錄》的主人公,傑西·利弗莫爾的經典一戰。

利弗莫爾第三次宣佈破產後,找到了一家經紀行,希望能夠進行買空賣空的信用交易。憑著以前的口碑,經紀行借給他500股的信用買入額度,他看中了一支叫伯利恆鋼鐵的股票,因為這支股票是當時上漲的領頭羊,當時的股價是50美元,正在緩緩上升。

因為是信用買入,他不能有太多浮虧,也無法用他慣用的上漲加倉法。也就是說,利弗莫爾只有一次翻本的機會。

一把梭定輸贏,如果是你,你怎麼辦?

可能大部分人的想法是,既然現在是緩緩上漲,那就先買一點,多多少少賺一點,以後再找機會吧——但這恰恰是“情緒交易者”的想法。

利弗莫爾的做法是“等”。

股價從50漲到60,利弗莫爾沒有動手;從60漲到70,沒有動手;從70漲到80,又漲到90,他還是沒有動手。

他到底在等什麼呢?

因為只有一次機會,所以他必須等待“最好的機會”,一個出手後獲利最大的機會。

在他看來,最好的機會是一支股票經過一段時間的上漲後,到了100、200、300的整數關口,因為關注者的增加,而出現的“趨勢加速”行情。

這就是趨勢交易的經典邏輯之一。

伯利恆鋼鐵終於到了98元,在等候了16周後,利弗莫爾像獵豹一般全倉出擊了,雖然只能買500股,但因為當天的收盤價就到了114元,所以,他利用浮盈爭取到了一個寶貴的加倍加倉機會,第二天,股價大漲至145元,幾個月後,最高漲到了591元。

“股神”再度歸來。

換成情緒交易者,99%的人都會在50到100元之間不停地進進出出,賺一點小錢,甚至虧損,然後眼睜睜地看著股價從100元加速漲到500多元。

一定有人問,為什麼利弗莫爾要放棄從50元到100元的利潤空間呢?

因為他在等待“趨勢加速”這個邏輯的成立,而這才是股票上漲過程中“確定性”最強、漲幅最大、最值得重倉的一段,因為絕大部分趨勢不好的股票頂多從50元漲到70元。

趨勢交易者通常是短線交易,但絕非“頻繁交易”,它的邏輯性是非常強的,每次出手都要嚴格符合邊際條件,處處都要“反情緒”。

而情緒交易者自稱“做短線的”、“做趨勢的”、“做技術分析的”,實際上完全憑感覺,毫無意義地頻繁出手,殺進殺出,剛好成為趨勢投資者的對手盤。

再看“價值投資者”。

價值投資者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在反覆研究一家公司之後,認為今後幾年,業績將每年增長25%,而且確定性很高,而現在的估值又處於合理位置,這就意味著,每持有一年,同樣的估值下,股價將會上漲25%。

所以不管市場炒什麼題材什麼概念,不管市場是成長風格還是價值風格,反正我只要我的25%。

這就是價值投資者的“交易驅動邏輯”。

所以,雖然價值投資者看中一支股票後,常常越跌越買,而且沒有趨勢交易者那麼“擇時”,但因為他們對價值的判斷過於嚴格,對安全邊際的要求非常之高,實際上出手機會更少。

巴菲特有一個著名的“打孔理論”:假設你有一張卡片,只能打20個孔,代表著你這一輩子可以做的投資,那麼,你必然會認真地考慮你的每一次投資。

利弗莫爾和巴菲特,一個是趨勢交易高手,一個是價值投資大師,方法完全背道而馳,但在“邏輯驅動,反對情緒交易”上,看法完全一致。這個價值投資者最耳熟能詳的比喻,卻剛好解釋了利弗莫爾最經典的趨勢交易案例。

不過,“控制錯覺”的結果並不一定是“頻繁交易”,另一種同樣常見的心理剛好相反——對正在累積的風險和正在進行下跌,毫無反應。

03、反情緒交易者的一生

真正成功的投資者都是“反情緒”的,甚至是“反人性”的,所以,投資最困難的事,不是尋找好的交易機會,而是保證這些交易都能嚴格地遵守“邏輯驅動買入,邏輯驅動賣出”的原則。

以交易頻率為例,當大盤放量時,你是否能主動降低交易頻率,冷靜思考自己的持股策略?當大盤縮量上漲時,你是否對手中不斷抬升的股票“失去警惕”了?

你是否喜歡預測指數的上漲下跌,並在短期得到驗證後,堅信自己的想法沒錯?是否在幾次賺錢之後,產生過“投資的方法很簡單,賺錢其實可以很輕鬆”的想法?

人是很難擺脫情緒的控制的,所以利弗莫爾一生數次破產,所以“擅長價值發現但易衝動”的芒格只有在找到巴菲特後,才能成為一代價值投資大師。

投資者的一生,其實都在和自己的情緒作戰。

04、隨機性的巨大作用

隨機性(或者運氣)對結果起著巨大的作用,應區別對待隨機事件與非隨機事件帶來的結果。

因此,在評判投資結果是否具有可重複性時,我們必須考慮隨機性對投資經理的表現的影響,必須考慮他們的業績靠的是技能還是單純的運氣。

有時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在不可能或不明朗的結果上下了高風險賭注的人,結果他看起來像個天才。但我們應該認識到,他之所以能夠成功,靠的是運氣和勇氣,而不是技能。

短期來看,很多投資者之所以成功,只是因為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情。我一直在說,成功的關鍵在於進取精神、時機和技能,而某些在對的時間有足夠進取精神的人不需要太多技能。

05、什麼才是好的決策

也許最終導致決策成功的是一個完全不可能的、純粹靠運氣的事件。在這種情況下,決策——即使已被證實是成功的——也有可能是不明智的,決策的失誤會被既往可能發生的諸多其他歷史所證實。

應該怎樣評價為高度不確定的結果下注並最終幸運地成功了的決策者?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決策的質量並不取決於結果。隨後發生的事件導致決策成功或不成功,而這些事件往往出人意料。

什麼是好決策?假設有一個人決定在邁阿密建一個滑雪勝地。3個月後,一場罕見的寒流席捲南佛羅里達,積雪深達12英尺。滑雪場在第一季獲利豐厚。這是否意味著建立滑雪場就是一個好決策呢?並非如此。

好的決策本應是有邏輯、有智慧、有見地的人在條件出現之時、結果出現之前做出的。以這一標準來衡量,邁阿密滑雪勝地就是一個愚蠢決策。

由於具有損失風險,許多影響決策正確性的事件事先是無法預知或量化的。即使在事後,也很難確定誰是在可靠分析的基礎上做出了好的決策卻遭遇罕見事件而失敗,誰又是因冒險而獲利。

因此很難判斷誰做出了最好的決策。另一方面,過去的收益很容易評估,因此很容易知道誰做出了最有利的決策。二者很容易混淆,但是聰明的投資者必須意識到其中的差異。

長期來看,好的決策一定會帶來投資收益。然而在短期內,當好的決策無法帶來投資收益的時候,我們必須忍耐。

06、堅持防禦性投資

一旦你意識到隨機性對投資結果的影響的深刻程度,你就會以一種完全不同的視角看待一切。

我們應將時間用在從可知的行業、企業和證券中發現價值上,而不應將決策建立在對更加不可知的宏觀經濟和大盤表現的猜測上。

考慮到我們不能確切地預知未來,我們必須通過堅定持股、分析性認識持股、在時機不佳時減少買入等途徑來保持我們的價值優勢。

因為大多數結果可能會對我們不利,所以我們必須進行防禦性投資。在不利結果下確保生存比在有利結果下確保收益最大化更為重要。

為了提高成功機會,我們必須在市場極端情況下采取與群體相反的行動:在市場低迷時積極進取,在市場繁榮時小心謹慎。

考慮到結果的高度不確定性,我們必須以懷疑的眼光看待投資策略及其結果—無論好壞—直至它們通過大規模試驗的驗證。

與世界不確定的認識相伴而行的其他表現為:適度尊重風險,知道未來不能預知,明白未來是概率分佈的並相應地進行投資,堅持防禦性投資,強調避免錯誤的重要性。在我看來,這就是有關聰明投資的一切。

—— END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