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有界,技術無罪:韓國“N號房”事件與區塊鏈瀏覽器“追凶”

最近,韓國“N號房”事件的曝光,引起了各國網民的關注,迅速點燃了韓國民眾甚至是世界民眾的怒火。

“N號房”事件,也稱“博士房”事件,是指2018年下半年至2020年3月間韓國發生的一系列使用匿名通訊軟件Telegram進行的性剝削案件。根據韓媒公佈的信息,“N號房”最早由暱稱為“godgod”的高中生在2018年6月創立,2019年2月,房間管理權限被移交給“Watchman”,最後才是“博士”趙主彬的“異軍突起”。

自由有界,技术无罪:韩国“N号房”事件与区块链浏览器“追凶”

“N號房”事件中,犯罪分子使用加密貨幣收取“會員費”,在匿名聊天軟件Telegram建立社群並不斷擴大。70多位受害者,26萬圍觀者,加密貨幣與區塊鏈又一次以奇怪的姿態出現在公眾面前。

“N號房”、絲綢之路:區塊鏈與加密技術的被汙名化

“N號房”、匿名聊天軟件Telegram、加密貨幣“會員費”,這是繼臭名昭著的暗網“絲綢之路”事件後,加密貨幣與區塊鏈又一次和重大犯罪事件一起出現,放佛讓人們談“區塊鏈”色變。

事實上,區塊鏈不是犯罪源頭。相反,一週前,韓國國內幾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相繼接到警方通知,要求配合調查“N號房”事件。韓國國內某加密貨幣交易所發言人也表示,“正在積極配合警方調查”。

目前,首爾地方警察廳網絡安全科已經從3個虛擬貨幣交易所和2個代理企業獲得相關資料。警方表示,此次調查工作結束後,便可掌握“博士房”支付加密貨幣的所有會員信息。

而一年前,在FBI參與絲綢之路調查過程的前聯邦檢察官Kathryn Haun曾發表言論稱,犯罪分子是利用了比特幣進行交易,而FBI也正是利用了區塊鏈技術完成了刑事調查。在接受外媒採訪時,Haun表示,政府人員,國稅局、FBI、國土安全調查局等相關人員在調查中,藉助了

區塊鏈瀏覽器,利用鏈上數據追溯找到了有力證據。

鏈上數據溯源追兇

區塊鏈技術自誕生以來,最引人關注的是各種衍生出來的加密貨幣,關注到鏈上數據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鏈上數據,顧名思義就是寫到區塊鏈上的數據。這是一種結構化數據,形式比較複雜。

獲取鏈上數據的直接方式就是使用區塊鏈瀏覽器。以OKLink新上線的以太坊瀏覽器為例,進入到瀏覽器首頁,可以看到包括流通量、持幣地址等豐富的基礎數據。

自由有界,技术无罪:韩国“N号房”事件与区块链浏览器“追凶”

OKLink以太坊瀏覽器首頁

但如果要像N號房事件或者絲綢之路事件中,利用鏈上數據完成溯源與追蹤的動作,靠這些基礎數據肯定是不夠的。下面,我們用一個假定地址,來演示一下如何利用區塊鏈瀏覽器“追兇”。

首頁,我們利用OKLink以太坊瀏覽器隨機篩選一個地址。下拉OKLink以太坊瀏覽器到最新出塊頁面,隨機選擇一個區塊。點擊區塊高度進入到詳情頁面後,可以看到該區塊打包的所有交易。再隨機挑選一個交易,點擊交易方或者接收方,即可獲取一個地址信息。這一步,就相當於警方從加密貨幣交易提供的信息中,篩選出犯罪分子支付及接收加密貨幣的地址。

自由有界,技术无罪:韩国“N号房”事件与区块链浏览器“追凶”
自由有界,技术无罪:韩国“N号房”事件与区块链浏览器“追凶”

第二步,獲取到地址信息後,我們再重新打開OKLink區塊鏈瀏覽器首頁,將地址信息複製粘貼到搜索框,點擊搜索後即可看到該地址下的所有交易。

這裡因為是在假定模式下演示警方追蹤過程,我們模糊掉了地址信息與賬戶餘額信息,以免給該賬戶持有人帶來不便。

自由有界,技术无罪:韩国“N号房”事件与区块链浏览器“追凶”

接下來,我們可以繼續追蹤該地址下的每一筆交易流向。當資金流向交易所地址後,我們就可以再結合交易所的KYC(Know Your Ccustomer),就能鎖定具體“嫌疑人”了。根據接到警方公函的交易所相關人士所言,警方正是根據N號房嫌疑人“博士”的錢包地址,通過溯源的方法鎖定了嫌疑人使用的交易所,進而發來了要求配合調查的公函。

當然,具體的案件偵破難度肯定要大於我們在設定了理想條件下的演示過程。即使警方獲取到了嫌疑人的地址,部分地址下可能會有不止一筆交易,而每一筆交易對應的接收方地址可能是交易所地址,也有可能是錢包地址。這時候就需要聯繫更多企業獲取相關信息,會增加追蹤時間。

其次,據報道,犯罪分子使用的支付幣種除了以太坊,還包括比特幣、門羅幣等幣種。由於以太坊採用的是賬戶(account)模式,追蹤起來難度會小於採用UTXO的比特幣模式。即使這樣,據decentralised報道,截止2020年2月,光以太坊網絡就有6900萬個地址,每天活躍地址多達25萬個,再加上以太坊上興起的混幣器((mixer,通過充當多人轉賬的中轉站而混淆資金流向、保護使用者隱私),警方的追查難度可想而知。

自由有界,技術無罪:區塊鏈匿名性是一把雙刃劍

區塊鏈自誕生以來,就因其匿名性、不可篡改性等諸多特點吸引了大眾的目光。一開始,人們認為區塊鏈的匿名性可以保護隱私。畢竟,在互聯網越來越滲入我們生活一點一滴的同時,人們也在慢慢喪失對自己隱私的保護。

2018年Facebook用戶數據洩露醜聞早已讓全世界人們都明白:科技巨頭公司面前,我們都是披著“國王的新衣”的透明人。3月份被爆出的微博用戶數據洩露事件,有用戶在暗網花錢買到了自己的信息。而日前被爆出的酒店巨頭萬豪的數據洩露事件,近520萬房客個人信息被洩露。

隱私洩露越來越嚴重的當下,主打匿名聊天,憑藉極高的安全性和私密性特點,Telegram自推出就成了社交軟件中的“新寵”。上線後短短8個月收穫4000萬用戶,至今已擁有2億用戶,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加密社交軟件。在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發展勢頭迅猛的2017年,Telegram則順勢推出了對標以太坊的區塊鏈操作系統,並擁有了自己的TOKEN。Telegram就這樣和區塊鏈搭上了關係。

可以說,在保護隱私層面,Telegram的成績有目共睹。但N號房事件曝光以後,血與淚的殘酷事實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崇尚自由主義的社區。

匿名、加密等特性放大了人性之惡,但匿名、加密又能保護遵紀守法的用戶們的隱私。這一矛盾,短時間內似乎很難解決。但自由有界,技術無罪。或許我們應該做的,是在保護隱私和打擊犯罪之間找到平衡。就比如,使用加密技術打造的工具保護了我們的隱私,而鏈上數據的可追溯性又讓犯罪無處可藏。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迅速發展,與不同業務場景結合,鏈上數據的規模會越來越大,數據的豐富性也將越來越多。從數據分析和挖掘的角度,例如OKLink區塊鏈瀏覽器,通過結合大數據與區塊鏈,也能讓區塊鏈中的數據更有價值,讓大數據的預測分析落實為行動,使其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