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李安軍 /

一片綠葉,孕育著春天的希望;

一方碧空,抒寫著藍天的博大;

一方水土,沉澱著桃源的大文化底蘊;

這是一個起點,這是一個轉折,這是糾結徘徊之後的抉擇,這更是鳳凰涅槃的重生。

一個起點,來之不易,在萬物竟擇的大勢中,華麗其表,堅強其軀殼者眾。漸漸地,有一些美好已經淡忘,有一些記憶已經模糊,退守,退守,甚至就要湮滅了。但是那個微弱的力量開始甦醒,開始奮爭,它甚至生髮出一股無所畏懼的呼喊,漸漸地它勾勒出一幅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明瞭的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詩篇。

桃源縣的美術事業起步了!

桃源縣,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西與沅陵縣、張家界市的慈利縣、永定區交界,東與常德市的臨澧縣、鼎城區接壤,北枕石門縣,南抵益陽市的安化縣。

桃源縣桃花源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因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聞名。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正式成立於1999年,其前身是桃源縣美術協會。現有會員百餘名,分佈在桃源縣的各行各業。其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三名,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三十四名。會員在全國美術展覽中獲獎十餘次,入展二十餘次。個人出版畫冊達三十餘本。畫家個人藝術工作室有十個,專業畫廊一家。其美術成就在常德市是首屈一指的。

特別是近年以來,受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等的大力支持和引領下,美術事業發展迅猛,老中青三代藝術星火相傳,繼承有序。個人成績突出,整體實力明顯增強。

為了記載一個時期,記錄一個時代,美術家協會經過策劃籌備,收集資料,優中選優,隆重推出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巡禮系列,通過藝術家世界微信平臺發佈,敬請大家批評指導。


是為序。


-------------------------------------------------------------------------------------------------

總策劃 / 劉 源 馮學軍

策劃 / 李安軍 張 玲 塗志成

主辦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

藝術品世界

作品統籌 / 張 玲

發 布 / 藝術品世界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先後耗時二十餘年

留存《長恨歌》紙貼作品

劉淑華老師說:計劃還有紅樓夢,韓熙載夜宴圖等系列紙貼作品,雖然七十三·了,但要做的事太多太多......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劉淑華 《長恨歌(全圖)之一 紙貼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劉淑華 《長恨歌》(全圖)之二 紙貼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劉淑華 《長恨歌》(全圖)之三 紙貼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春天的憧憬

境 由 心 造

---劉淑華的藝術世界

李安軍


紙貼,布貼,工筆,水彩…….

放在我面前的一疊疊藝術作品,直接撞擊著我的內心。這是出自於一位七十多歲劉淑華老師之手的內心表達。除了敬佩和驚奇,我是無話可說了。

劉淑華的紙貼和布貼作品充滿了生命的象徵與女性的解讀。她以女性特有的天資非常自然的選擇了紙,布等作為藝術創作的基本媒材,以粘貼和組合為基本語yue素,創造了藝術闡釋的無限空間。舊掛曆紙,舊畫報紙,在中國的文化觀念裡它象徵時光、象徵歷史、見證時代。劉淑華最善於從畫報紙中找到她需要的圖案和紋理以及西畫裡的光影效果,用她細膩的眼光和耐心一塊一塊的剪裁,佈置和營造畫面,這種工匠式的工作常常一干就是一整天一通宵。她在重複粘貼和反覆剪裁中排遣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她以詩人浪漫的氣質,征服命運之神給她的種種重壓。她多年前就患了乳腺癌,她除了和病魔抗爭外一直在藝術的海洋裡徜徉,用平和的安靜的與世無爭的態度生活。在她的手工與作品間瀏覽,你總以為劉淑華沒有生活在現實中,而是遊離在現實之外鳥瞰現實。然而,她又能真正直面現實,用女性與生俱來的母性特質包容她所面對的一切。她說:“我有足夠堅強的性格來承受命運給與我的一切。”

作為手工藝術,從西域傳來的一種藝術理念叫“以藝術的名義”。劉淑華的手工藝術並不是以藝術為名,她的手工已經延續了快三十年的歷程,依然津津樂道地用畫報紙粘貼著自己的內心世界。她把自己融進了藝術,她的生活就是藝術,藝術幾乎就是她生活的全部。雖然,她的作品在選材、製作方面尚顯簡單,但她是真實的,純粹的,她能在簡中築繁,淺中見深,小中見大,乃是很高的境界。她有良好的文學素養與詩性的浪漫心靈,因此她從“文”到“藝”的轉換有了良好的開端。作品《毛主席視察黃河》,《長恨歌》等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劉淑華除了紙貼和布貼外,還鍾情於工筆畫。

劉淑華筆下的羅漢、菩薩、牡丹等無不隨手拈來,她所創作的觀音菩薩作品以寫為工,筆墨精妙,充分顯示了她的靈氣與修養。最令人矚目的還是她的牡丹作品。多年的畫牡丹歷程,通過大量圖像資料的研究和在各地植物園的觀察,使她對牡丹的習性、結構、情感有了深入的瞭解和把握,在千百次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獨具個人風格的筆墨程序:放而不粗,細而不膩,以形寫神,神采自得,千姿百態,呼之欲出。劉淑華筆下的牡丹,傾注了一位女畫家對牡丹的情感與理解,因而充滿了人性化和個性化。她在日記中寫到:“有時閉上眼睛,牡丹就在眼前,變幻著各種姿態,深更半夜還是不能入睡,索性起床,提筆而畫。一張十張地畫著而不知東方欲曉。”一位七十來歲的女性對畫牡丹如此痴迷、執著,如此鍥而不捨,實在令人欽佩。她所創作的《花陰》、《富貴圖》等,將牡丹的綻放,富貴,豔麗神態躍然紙上。

走中西合併之路,強化個人風格。這是劉淑華花鳥、仕女畫創作的重要航道。這些作品構圖飽滿,色彩熱烈、調和,墨色、重彩、金色常常並用。有時具象,有時抽象,有時鳥為精心刻畫,而花則在似與不似之間。這種在一幅畫中意念與技法的轉換,使其作品獨具藝術魅力。劉淑華的求知慾望是旺盛的,上進自信的決心堅定的。廉收博取,勇於創新,正是這位老年女性畫家的真實寫照。

`

古往今來,生活、修養、技藝是畫家成長、成功的三大主要內因。畫家劉淑華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和不懈的拼搏追求精神,她為人質樸,心態平和。她重視傳統,造就了一身紮實的傳統功力,並注重詩文、書法、畫論諸方面的學識與修養。她善於研究他人更善於不斷剖析自我,否定自我,改變自我。在藝術技巧上,她在線的節奏、畫面整體律動及色彩上都積累了自有家法的經驗;而在大自然中曠達胸襟,感悟藝術、領略山川與人生的真諦上,眾多的對景創作,大量的速寫、速寫題記,記載著她的藝術步履。

一位矢志不渝的藝術跋涉者,一位持之以恆於現實生活的謳歌者,一位從不離開生活沃土的畫家——劉淑華,在幾十年的風雨歷程中,漸入了藝術佳境,形成了樸實明朗,充滿感性生命特徵的風格特點,她諸多作品的共同點是——充滿溫柔、安靜、淋漓的元氣和鮮明的力度,她以作品直接呼喚著時代精神和生命的感性形式。

劉淑華,女,1947年9月出生,湖南長沙市人,中專文化。畢業於湖南省財政會計學校,1968年畢業分配到桃源紡織廠織布車間工作;1985年調入桃紡經銷公司,任會計,業餘愛好美術,同年3月調往印染分廠圖案設計科任工藝美術師;1997年退休。在此期間設計了桃源紡織廠廠徽,設計的作品包括服裝設計多次參加同行業省、地、市、縣評比展覽並獲獎。

感謝藝術,讓劉淑華老師生命常青。感謝藝術,讓劉淑華老師更具魅力!



長恨歌

[ 唐 ]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颻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下為劉淑華老師紙貼《長恨歌》局部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漢皇重色思傾國 一朝選在君王側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春寒賜浴華清池 始是新承恩澤時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姊妹弟兄皆列土,不重生男重生女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欄杆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遲遲鐘鼓初長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西宮南內多秋草 落葉滿階紅不掃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展鸞箋凝思有頃 揮毫譜出霓裳曲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晚風習習人並坐 荷亭同譜一新音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承歡侍宴無閒暇 春從春遊夜專夜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鴛鴦瓦冷霜華重 翡翠衾寒誰與共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後宮佳麗三千人 三千寵愛在一身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新月一彎夜已闌 人靜拈香禱雙星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唯將舊物表深情 詞中有誓兩心知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金城送荔飛馬過 黃塵散漫風蕭索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漁陽鼙鼓動地來 九重宮闕生塵煙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玉容寂寞淚闌干 梨花一枝春帶雨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六軍不發無奈何 宛轉蛾眉馬前死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悠悠生死別經年 魂魄不曾來入夢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行宮見月傷心色 夜雨聞鈴斷腸聲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蜀江水碧蜀山青 聖主朝朝暮暮情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但教心似金鈿堅 天上人間會相見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劉淑華老師在李安軍藝術工作室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 劉淑華老師 /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 劉淑華老師七十歲留影 /


-------END------


藝術 || 桃源縣美術家協會畫家  巡禮之四 · 劉淑華

在看,在轉;向真,向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