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供給是釋放新經濟動能的基石

歷經三年,成都“最適宜新經濟發展的城市”的品牌效應凸顯。獨角獸企業從0到6,新經濟企業從18萬家增至36萬家,獲得風險投資從40億元增至520億元,新經濟營業收入突破4000億元,新經濟活力指數、新職業人群規模均居全國第三。


看度評論 | “場景”供給是釋放新經濟動能的基石


疫情發生以來,成都新經濟企業逆勢而進,留下了許多“成都造”的故事——成都醫雲科技上線新冠肺炎7×24h在線問診服務;成都無糖信息開發的“新型肺炎確診患者相同行程查詢工具”,七天有超過6000萬次查詢;四川邁克生物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可實現2小時內96份樣本的快速檢測;“鮮小廚”通過社區微型前置倉,整合了上游供應鏈,為居民開通社區生鮮直通車……

新經濟釋放的強勁動能,讓城市從重啟、復甦再到“快進”,更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提供了動力源泉。

3月的最後一天,成都順勢而為,以“場景營城產品賦能,新經濟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為題,開啟了“2020成都新經濟新場景新產品首場發佈會”,宣佈將面向全球持續發佈1000個新場景和1000個新產品。


看度評論 | “場景”供給是釋放新經濟動能的基石


歷經三年“磨劍”創新,成都新經濟擁有了很好的積累,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力推動者。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成都的經濟仍然保持了足夠的韌性,以靈活性、創新性的特質展現出了強大潛力,迎來新一輪發展“機會窗口”

成都新經濟能脫穎而出,得益於深刻認識到場景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全新邏輯,是新經濟落地的重要載體。但這並非一日之功。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市委就把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作為推動城市轉型的戰略抉擇,聚焦“六大新經濟形態”、構建“七大應用場景”,加快打造最適宜新經濟發展的城市。2017年,成都開啟了新經濟元年,提出讓政策從“給優惠”到“給機會”轉變,從“政府配菜”到“企業點菜”。這是成都發展新經濟思維邏輯重大轉變的一步。

此後,成都在全國率先提出應用場景理論,成立全國首個新經濟發展委員會,一直以建設“最適宜新經濟發展的城市”為目標,不斷推進制度創新。

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林毅夫曾在“新經濟新治理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表示,新經濟一定會取代一些舊經濟,那舊經濟被取代出來的人,怎麼樣讓他得到必要的生活保障,然後再來進行二次的收入分配,這些都是政府需要做的。成都率先來做這方面的探索,這是非常重要的經驗。

縱覽全國,成都推動新經濟發展,最顯著的特徵是“場景”供給。“7大應用場景+N個延伸場景”的開放體系,是新經濟在成都由概念走向現實的基石。林毅夫認為,成都提出的場景理論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如果7個場景都變成全國領先的集群,足夠讓成都變成引領全國發展的城市。

成都以“供場景、給機會”為主線,通過市場化手段將城市的發展戰略、公共資源與企業的市場機遇對接融合,強化新經濟企業創新產品和創新服務的應用推廣,釋放發展機會。僅2019年,成都就發佈了4批次“城市機會清單”共1500餘條供需信息;2020年疫情期間又專門發佈兩次《成都新經濟企業疫情防控能力清單》……

一個個新經濟場景的營造,正是成都獨有的包容性的體現。目前,中國市場依然處在一個大時代,主題還是增長。新冠疫情只是濤濤江河的一個迴旋,成都以城做場景,以城謀事,這無疑給有志於逆勢進擊的企業提供更多城市新機會,為萬千市民提供更多美好生活新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