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期貨策略:——豆粕!

應該這是最後一次再討論豆粕了!此前關於豆粕的策略討論很多,不過近期豆粕衝高回撤,且昨日回撤幅度較大,後臺私信很多,所以今天在談一下我對豆粕的一些觀點。

其實農產品的分析主要從數據和邏輯兩個方面著手分析,數據符合客觀現實,邏輯符合經濟規律。

1、供應端

供應端問題無非總產量和供應量兩個因素,總產量決定豆粕的長期趨勢,階段性供應量決定豆粕的短期趨勢。

就目前世界大豆市場環境來說,去年全球大豆豐產,今年南美大豆種植面積擴大,目前天氣正常,豐產增產的概率也很大。北美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等目前尚不能確定,油價下跌造成種植成本下降,疫情也可能影響種植。不過從邏輯上來說,北美大豆種植應該不會受疫情太多影響,大豆主產區地廣人稀,且機械化作業,疫情傳播影響很小。

所以,概率上講,今年的南北美大豆種植面積變化幅度較小;而產量上主要受天氣因素炒作,這是大概率要出現的問題,年年如此,依靠天氣炒作挺價。

當然目前大豆總產量還處於預估階段,對市場的實際影響較小。主要影響市場的就是階段性供應問題。

比如疫情導致南北美港口封港、停擺等問題,會影響大豆的正常出口發運,以及到港檢疫導致的到港時間週期增加等問題。這會在階段性時間內造成我國大豆進口緊張的預期以及現實。

近期大豆以及豆粕價格的上漲就是供應預期偏緊導致的。

那麼,從邏輯上來講也是存在合理性的。

首先,受疫情的影響,大豆在中途轉運、停泊以及到港時都會經受14天左右的隔離檢疫,這將延長大豆到港時間,造成國內大豆庫存緊張,這是確定性因素,對大豆以及豆粕形成支撐。

其次,海外主產國巴西、阿根廷受疫情的問題徹底關閉港口停止出口的可能性也很小,大豆出口是這些國家的主要財政收入之一,面對疫情影響,本身經濟壓力就很大,賺錢是重要要務,沒理由主動自宮切斷自己經濟命脈。但借疫情問題炒作發運緊張供應邏輯來挺價大豆這是有可能的,也會造成階段性的預期緊張問題,干擾貿易商點價成本,作為主要出口國的巴西、阿根廷等國向來精通這樣的手段。對豆粕價格形成上行驅動。

疫情影響下,供應炒作+天氣炒作+種植面積炒作,豆粕供應端將提供諸多的上行支撐。

2、需求端

需求端主要考慮兩方面:

其一就是國內需求。我國豆粕的主要需求端就是家畜養殖比如生豬、家禽養殖比如雞。我國生豬恢復是國家級戰略政策,目前一直保持不錯的恢復速度,對豆粕形成長期的需求增量;而我國的家禽也一直保持較高的存欄狀態,這對豆粕形成較強的需求支撐。

這將長期利好豆粕價格。

其二就是國外需求。受疫情影響,海外各國養殖業也會收到一定的影響,但參考我國疫情階段養殖業表現,受影響程度較小,而終端食品需求上受影響程度也較小,同樣參考我國疫情期間國內豬肉、雞蛋價格變現。但總體上會有一定萎靡、利空。

所以我們看到,美豆、美豆粕總體價格低迷運行。但下方跌幅空間有限,支撐也較強。且農產品在經濟低迷的時候抗通縮的能力也較強。

因為,我們對農產品、食品的需求是剛性的,受經濟水平的影響會階段性需求下行,但短期程度有限。大豆的產量是固定的,需求量也相對固定,這就造成大豆以及副產品價格總體會保持在一定的價格區間。成本支撐就會限制大豆跌幅。同時貿易商在進口點價時的成本優勢也有限制。

還需要關注的是海外疫情的持續時間,短期對大豆終端商品的需求影響較小,長期來說影響可能會增大,主要考慮經濟消費能力因社會經濟停擺造成的收入下降以及其它社會治安問題等。

國內需求上行,國外需求下行但空間有限,總體對國內豆粕而言影響偏多。

3、供需邏輯是作用農產品價格的主要邏輯,其它比如成本邏輯(生產成本、進口成本)、替代邏輯等會階段性影響豆粕價格,但不改趨勢。

所以,總體而言,需求方面趨勢上行,供應方面有天氣、發運、等緊張利多炒作,豆粕上漲的趨勢不變!

至於短期階段性的震盪,可以關注一些次要因素、市場資金情緒的影響,關注技術面提示操作。

比如昨天,菜粕價格受進口中加政策影響跌停,帶動豆粕價格下跌,就是市場情緒的影響。雖然豆菜粕之間有替代作用,但魚可以大量吃豆粕,但豬卻不能吃大量菜粕,動物們懂的道理,很多時候人是不懂的,也不願意去懂,否則還怎麼炒作投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