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味精真的有害嗎?

別看今天的味精讓人談之色變,最早的味精可是美味的代名詞。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20世紀初,一位名叫池田菊苗的日本化學家注意到魚湯和海帶湯中有一種特別的滋味,於是反覆試驗,從海帶中分離出穀氨酸,其與鈉離子結合會形成別樣的鮮味且易於結晶,穀氨酸鈉就此誕生。這個能讓人類充分感受到第五味覺的神奇物質就是味精。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1909年,池田菊苗用便宜的小麥替代海帶,開始批量生產穀氨酸鈉,並取名“味之素”,“人工鮮味”的征服之路就此開始。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日本人很愛吃味精。“家有味之素,白水變雞汁”,憑著自身的硬實力和不差錢的廣告投放,味之素在日本迅速走紅。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對美食頗有研究的中國也不甘落後。20世紀20年代,味之素漂洋過海傳入中國,激起了廣大人民群眾強烈的愛國熱情,不僅促成國產天廚味精的誕生,也從此打開中國人的味蕾。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一招鮮,吃遍天。20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食品加工商也注意到味精的神奇效果——它不僅能夠提鮮,而且在長時間存貯、罐裝和冷藏的情況下還能減少食物風味的損失。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這可是賺錢的大好機會,一時間,罐裝湯、嬰兒食品、冷凍蔬菜……味精無處不在。50年代,味精甚至還出現在美軍的口糧裡。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然而,就在味精一路高歌猛進之時,轉折到來了。

1968年,一封署名 Robert Ho Man Kwok 的讀者來信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描述了他在美國一家中餐館進食後出現的四肢發麻、心悸、渾身無力、頭疼等症狀。沒錯,味精成了背鍋俠。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這可是個大新聞,必須得好好搞一搞。《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報》、《多倫多星報》等主流媒體紛紛跟風報道,順便還創造了一個專有名詞——“中餐廳綜合症”(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關於味精的壞話從此就傳播開來。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20世紀70年代,各類機構對於“中餐廳綜合症”的研究見諸報端,人們對於味精的討論也一直爭議不斷。迫於形勢,一些嬰兒食品製造商開始不再添加味精,中餐館也紛紛掛上沒有味精的標識,這讓味精更無翻身之路。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儘管在1970年之後,世衛組織下屬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等多家機構都已經實驗並證實了穀氨酸及其鹽類在適量食用下的安全性,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也將味精納入“GRAS”名單(公認安全)。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而所謂的“中餐廳綜合症”也被證明是蠟樣芽胞桿菌汙染飯菜所致,換句話說,就是食物變質,但味精在西方的形象已然無法輕易扭轉。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不過,在西方對味精談之色變之時,中國卻還處在吃不起味精的年代。

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味精是個奢侈品。作為物資匱乏年代憑票供應的緊俏貨,這種白色晶體可以說是品味的象徵。1965 年,中國人均年味精產量只有 3 克,稀缺程度可想而知。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中國人真正吃得起味精,還得等到改革開放之後。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味精發酵工藝日漸純熟,糧食產量的增長也讓味精的生產成本隨之下降。隨著市場經濟和輕工業生產的放開,味精工廠遍地開花。味精的春天,到了。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1992年,中國“蓮花”味精年產量達到6萬噸;1994年,“蓮花”味精以年產10萬噸的實力趕超世界味精排行三大廠,僅次於日本味之素。從1992年至今,中國味精總產量穩居世界第一。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味精終於走進千家萬戶,它方便、廉價的特點和人們逐漸加快的生活節奏一拍即合,普通人想讓食物變得“鮮美”也不再是件難事。信息諮詢公司IHS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共消費320萬噸穀氨酸鹽,中國的消費量達到176萬噸,佔總量的55%,且中國人每日人均味精攝入量是西方國家的10倍。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味精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然而,這個與中國飲食息息相關的調味料的命運卻並沒有就此一帆風順下去。

轉折很快到來。

隨著現代生活觀念的興起,從吃得好到吃得健康,成為中國人舌尖消費的新需求。原汁原味、純天然無添加才是人們的餐桌信條。而味精……這個學名穀氨酸鈉、從名字上就帶有撲面而來的“化學制品味”的調味品,讓人們如臨大敵。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關於味精的謠言也再次捲土重來。截至2015年8月,全國共開辦122檔電視健康類欄目,平均每個電視臺超過三個,參差不齊的節目質量和信口開河的所謂專家更加劇了味精的汙名。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這些惡名無疑勾起了人們的記憶,“中餐廳綜合症”重出江湖,半個世紀之前的研究不加核實又再次成為謠言傳播的證據。甚至連美國紀錄片也在刻意放大人們的恐懼。

數據顯示,中國味精的消耗量已經從2013年的114.6萬噸下降到2017年的92.2萬噸。未來5年,這個數據還將繼續持續下降態勢,預計在2022年降至78.9萬噸。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味精真的有害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早已沒那麼重要。畢竟已經有無數權威機構出面闢謠,在食用不過量的情況下,味精有益無害,但大部人依然選擇視而不見。

一天三頓都吃它,殺精緻癌掉頭髮?

如今,味精的命運彷彿已經無法更改,不過,有趣的是,2011年至2016年,雞精零售市場的銷售額卻在不斷增長。雞精成為了味精新的替代品。人們認為帶上“雞”字就代表雞精是從雞身上提煉而來,天然無害。

但他們大概沒想到,雞精中最主要的配料還是味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