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初讀

《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以色列歷史學者,在《人類簡史》面世之後繼續推出這本力作。這個中年地中海大叔綜合人類學、經濟學、生物學、哲學、心理學和科技發展後對推演人類未來。


《未來簡史》初讀

看完了只能膜拜,能限制住你的根本不是你的專業,而是你自己的思維。剛開始讀的有趣吸引,看到中間頂禮膜拜,看完了倒吸一口涼氣,加一聲嘆息。

這本書主線在於科技與宗教的關係及演化,注意這裡的宗教是廣義的,指的是整個人類的政治、文化等組織形式。前面部分用較大的篇幅來說明科學的發展對傳統宗教的顛覆,而新的宗教出現後又會推動科學發展。而目前科技領域的頻頻新發現又開始敲打警示現有宗教,種種的跡象似乎都在指向最具潛力“宗教”候選者—數據主義。

是不是覺得不知所謂?或者說天方夜譚,但首先要理解作者概括的人類的命運主線:從有人類出現開始到現在,人的體驗和情感一直就是大自然最好的算法,但最終卻未必是最優秀的,因為人工智能代表的數據算法已開始超越人類 ,且看起來一定會超越人類

且看歷史深處的細節,為何又如何發生:

第一階段-誕生

:農業化之前,人類從非洲大猩猩某個基因突變而形成,開始往各個大陸遷移繁衍,比其他動物相比整體更聰明更懂得團隊協作。但生產能力很低,尚處於追求溫飽階段,因而信仰各種看不懂的自然“神蹟”。這個階段科技水平幾乎為零,人類發展出基礎語言和文字記錄,呈現出較好作為數據載體的潛力,相比其他物種有更好的運算能力和豐富程度,但數量和連接度還在緩慢提升。

第二階段-連接:進入農業化社會後,人類生產能力有了大幅提高,一舉越過溫飽線坐在食物鏈頂端王座,人類數量規模也隨之快速爬升,加上戰爭、貿易和航海等加快全全球範圍內人類聯絡密切程度,我們可以看成是人類作為數據處理器數量增加的同時連接程度在在不斷提高。而這個時候人類對數據渾然不覺,信仰各自的神在人間的代表,在教皇或者皇帝的封建政治管治下分為三六九等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階段經濟增長几乎是停滯的,人類對未來的期待大多也就是和過去過的持平。

第三階段-網絡:工業化革命之後經濟發展進入另外一個量級,同時覺醒的還有每個人的自由意志。以尊重每個人的自我意願的政治體能更好地推動經濟和科技的飛躍,先進性和優勢不斷突顯,傳統的宗教形式日益受到打擊,一個佐證就是以美國自由市場經濟為主體的國家崛起,以及以蘇聯個人權威軍事化管理政治體的瓦解。自由意志的三大原則—自由,平等和博愛,已深入人心,成為這個時期的“宗教”。伴隨著以人為本觀念的傳播,飛機、鐵路、馬路和通訊迅速普及,地球村的雛形顯現,人類各個節點開始實現互動形成網絡,大量的數據通過人類的感性或理性表達匯合成龐大的數據庫。

第四階段-算法:進入新世紀之後,隨著基因工程為代表的生物科學和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等學科的快速發展,人類形成的數據網絡產生的數據算法正在一步步超越人類,告訴大自然我才是將來最好的算法。

而作為社會發展基石的自由主義卻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

1、對自由原則的衝擊:截止目前社會構建在認為我們人類擁有自由意志,我們認為自己能夠選擇自己的慾望和喜好,會對某件事感到開心憤怒傷心恐懼,也是每個人的內心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本我。然而最新的大腦活動研究發現這似乎只是個複雜些的蛋白質化學反應,目前科學治療可以給抑鬱患者注射多巴胺製造快樂,在軍隊的對戰模擬中通過人腦接入電機接口可以抑制人類的恐懼等因素,使一名從未受過軍事化訓練的記者像史泰龍扮演的藍波一樣沉著冷靜地在一秒接一秒地屠殺一個個敵人,而不帶任何愧疚感。

通過編寫代碼程序,計算機可以像律師一樣引經據典,還可以寫詩譜曲畫畫,製作的音樂已經讓業內專家開始難辨真假,到此我們所謂的自由意志的產物又是什麼?這些新的跡象不但表明計算機在許多細分領域比人類做得更好,也對自我拋出一個近乎無解的邏輯悖論:傳統觀點認為自我被許多雜念矇蔽,假設有一天科學發展到可以通過人為干擾撥除雜念,那把雜念去除後是否真的會有一個本我?沒有提前確定這個本我的話又如何知道哪些是雜念呢?把雜念都去除之後又還是我嗎?

2、對平等原則的衝擊:目前社會雖然依舊存在種種不公: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階層越來越固化。西方比中國更早面臨貧富差異的社會問題,如羅伯特.戈登《美國增長的起落》揭示的現象:工業社會和二戰造就了一大批中產階級,整個社會財富分配呈現良好的橄欖型結構,為後續上百年的持續經濟增長打下基礎。那個時候普通的中產階級情況是,家庭中一個高中以上文憑的男人出去上班,就可以支配一家六口的開支,並且幾年後可以購置郊區的一套複式樓房和一輛福特汽車。然後新一次的網絡科技革命卻只造就了原來社會頂端的那一群人,社會財富進一步從普通人向富人流動,高管的平均薪酬是底層員工的257倍,全球前10.7%的富人,擁有了全球82.8%的財富。

然而縱使生活真相殘酷如此,我們依舊相信羅素一樣的英雄主義——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我們也相信不論貧富,每個人的獨特體驗都一樣有意義,有趣的靈魂才會萬里挑一,物質財富只能影響一副皮囊罷了。每個人每天都只擁有24小時,在百年後都將歸於塵土。從這兩點看,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可如果科學再次打破平等呢?人類的衰老一直是個謎,生命科學研究已經充滿肯定地認為這代人類大部分可以活到150歲,終極的突破則是長生不老。如果有一天攻克,能夠首先搭上這艘諾亞方舟的會是哪些人?這種藥品開始肯定極其昂貴,做不到人均分配,答案呼之欲出,大概率還是隻能財富頂端那10%享用,就算藥物達不到,還有器官移植、冷凍等等辦法不斷延長人類壽命,自然大部分也是富人的專享。一部分人獲得永生,普通人會生老病死,他們在時間維度上已經不在一個層級,兩類人的情感、決策還會是平等嗎?永生人和普通的選票也是等價的嗎?

3、平等不再有的情況下,人類的博愛又能維持多久,我們也許能做是犧牲大多數普通人的平等去換取超人類的自由平等吧

科學打破平等的同時接踵而來的還有各樣的人來人文、哲學和政治問題……

截止目前,人類的體驗還是整個世界最有效的數據處理算法,但正在很多細分領域被機器算法超越甚至替代。從前文的演變推理到現在,自由意志也岌岌可危要跌落神壇。人類命運在何方,接替自由意志繼續主宰者的房間裡現在有兩個候選人:科技人文主義和數據主義

現在我們試著看看兩位候選人的資質:

科技人文主義看起來相對保守,認為未來仍應該由人來主宰,面對人類逐漸落後的情況應該選擇一部分人類特性進行升級,讓人更聰明的同時擯棄雜念。聽起來很美好,但它的實施方案裡也出現悖論,如果科技人文主義可以對人類的特性和慾望進行修改或關閉,那關閉之後的人類是否還能代表人文主義。

數據主義則是冷靜無言,甚至對這次候選漠然。這是它正在無時無刻地蒐集龐大的數據庫,不斷地進行算法迭代和數據分析,他有土壤各項溼度和各個元素含量指標,有樹木氧氣吞吐量,有海洋生物種類,還有每個人的每天的生活記錄,他總能在每個情況下告訴你應該做什麼,它的每個決策都看起來比科技人文主義更客觀合理,似乎還讓世界更美好。這是一位優秀的信宗教候選人,但它壓根不在乎你的這場面試,或者誰又能說人類是這個房間的面試官呢。

全書到這裡就結束了,赫拉利最後留下三道思考題


《未來簡史》初讀



最後做個總結:數據是未來的一切,數據主義會成為未來的新宗教。現在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已再也追趕不上科技的步伐,因此現有的哲學書在無法指導未來,政客也提不出更有遠見的主張。

萬物互聯,信息自由是一個趨勢,誰掌握更復雜的算法和更多的數據,誰就能主宰未來,未來算法甚至也不需要全人類,就如同掌握你的一切數據之後的機器人指導你的每一步行動,慢慢的是它不再需要你,而你背主宰。

對未來的信息領袖來說,現在的人口已經過多,只需要一小部分精英,而成為這部分精英突破口在基因工程和人工智能,要麼改造你的基因,要麼掌握算法。

書讀畢,作者眼見學識之高,驚為天人。而恍然間也有些傷感,以前的很多書似乎是無用的,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無意義的,還可以聊以慰籍的,或許就是我們都向未來的數據主義貢獻了信息,從這個封面看,無關男女老少,無關貧富貴賤。

這樣的書,以後還應該回來再讀

—2020年3月31日感悟於廣州,小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