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初读

《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历史学者,在《人类简史》面世之后继续推出这本力作。这个中年地中海大叔综合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和科技发展后对推演人类未来。


《未来简史》初读

看完了只能膜拜,能限制住你的根本不是你的专业,而是你自己的思维。刚开始读的有趣吸引,看到中间顶礼膜拜,看完了倒吸一口凉气,加一声叹息。

这本书主线在于科技与宗教的关系及演化,注意这里的宗教是广义的,指的是整个人类的政治、文化等组织形式。前面部分用较大的篇幅来说明科学的发展对传统宗教的颠覆,而新的宗教出现后又会推动科学发展。而目前科技领域的频频新发现又开始敲打警示现有宗教,种种的迹象似乎都在指向最具潜力“宗教”候选者—数据主义。

是不是觉得不知所谓?或者说天方夜谭,但首先要理解作者概括的人类的命运主线:从有人类出现开始到现在,人的体验和情感一直就是大自然最好的算法,但最终却未必是最优秀的,因为人工智能代表的数据算法已开始超越人类 ,且看起来一定会超越人类

且看历史深处的细节,为何又如何发生:

第一阶段-诞生

:农业化之前,人类从非洲大猩猩某个基因突变而形成,开始往各个大陆迁移繁衍,比其他动物相比整体更聪明更懂得团队协作。但生产能力很低,尚处于追求温饱阶段,因而信仰各种看不懂的自然“神迹”。这个阶段科技水平几乎为零,人类发展出基础语言和文字记录,呈现出较好作为数据载体的潜力,相比其他物种有更好的运算能力和丰富程度,但数量和连接度还在缓慢提升。

第二阶段-连接:进入农业化社会后,人类生产能力有了大幅提高,一举越过温饱线坐在食物链顶端王座,人类数量规模也随之快速爬升,加上战争、贸易和航海等加快全全球范围内人类联络密切程度,我们可以看成是人类作为数据处理器数量增加的同时连接程度在在不断提高。而这个时候人类对数据浑然不觉,信仰各自的神在人间的代表,在教皇或者皇帝的封建政治管治下分为三六九等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阶段经济增长几乎是停滞的,人类对未来的期待大多也就是和过去过的持平。

第三阶段-网络:工业化革命之后经济发展进入另外一个量级,同时觉醒的还有每个人的自由意志。以尊重每个人的自我意愿的政治体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和科技的飞跃,先进性和优势不断突显,传统的宗教形式日益受到打击,一个佐证就是以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崛起,以及以苏联个人权威军事化管理政治体的瓦解。自由意志的三大原则—自由,平等和博爱,已深入人心,成为这个时期的“宗教”。伴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传播,飞机、铁路、马路和通讯迅速普及,地球村的雏形显现,人类各个节点开始实现互动形成网络,大量的数据通过人类的感性或理性表达汇合成庞大的数据库。

第四阶段-算法: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科学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人类形成的数据网络产生的数据算法正在一步步超越人类,告诉大自然我才是将来最好的算法。

而作为社会发展基石的自由主义却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1、对自由原则的冲击:截止目前社会构建在认为我们人类拥有自由意志,我们认为自己能够选择自己的欲望和喜好,会对某件事感到开心愤怒伤心恐惧,也是每个人的内心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本我。然而最新的大脑活动研究发现这似乎只是个复杂些的蛋白质化学反应,目前科学治疗可以给抑郁患者注射多巴胺制造快乐,在军队的对战模拟中通过人脑接入电机接口可以抑制人类的恐惧等因素,使一名从未受过军事化训练的记者像史泰龙扮演的蓝波一样沉着冷静地在一秒接一秒地屠杀一个个敌人,而不带任何愧疚感。

通过编写代码程序,计算机可以像律师一样引经据典,还可以写诗谱曲画画,制作的音乐已经让业内专家开始难辨真假,到此我们所谓的自由意志的产物又是什么?这些新的迹象不但表明计算机在许多细分领域比人类做得更好,也对自我抛出一个近乎无解的逻辑悖论:传统观点认为自我被许多杂念蒙蔽,假设有一天科学发展到可以通过人为干扰拨除杂念,那把杂念去除后是否真的会有一个本我?没有提前确定这个本我的话又如何知道哪些是杂念呢?把杂念都去除之后又还是我吗?

2、对平等原则的冲击:目前社会虽然依旧存在种种不公:随着经济发展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西方比中国更早面临贫富差异的社会问题,如罗伯特.戈登《美国增长的起落》揭示的现象:工业社会和二战造就了一大批中产阶级,整个社会财富分配呈现良好的橄榄型结构,为后续上百年的持续经济增长打下基础。那个时候普通的中产阶级情况是,家庭中一个高中以上文凭的男人出去上班,就可以支配一家六口的开支,并且几年后可以购置郊区的一套复式楼房和一辆福特汽车。然后新一次的网络科技革命却只造就了原来社会顶端的那一群人,社会财富进一步从普通人向富人流动,高管的平均薪酬是底层员工的257倍,全球前10.7%的富人,拥有了全球82.8%的财富。

然而纵使生活真相残酷如此,我们依旧相信罗素一样的英雄主义——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们也相信不论贫富,每个人的独特体验都一样有意义,有趣的灵魂才会万里挑一,物质财富只能影响一副皮囊罢了。每个人每天都只拥有24小时,在百年后都将归于尘土。从这两点看,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可如果科学再次打破平等呢?人类的衰老一直是个谜,生命科学研究已经充满肯定地认为这代人类大部分可以活到150岁,终极的突破则是长生不老。如果有一天攻克,能够首先搭上这艘诺亚方舟的会是哪些人?这种药品开始肯定极其昂贵,做不到人均分配,答案呼之欲出,大概率还是只能财富顶端那10%享用,就算药物达不到,还有器官移植、冷冻等等办法不断延长人类寿命,自然大部分也是富人的专享。一部分人获得永生,普通人会生老病死,他们在时间维度上已经不在一个层级,两类人的情感、决策还会是平等吗?永生人和普通的选票也是等价的吗?

3、平等不再有的情况下,人类的博爱又能维持多久,我们也许能做是牺牲大多数普通人的平等去换取超人类的自由平等吧

科学打破平等的同时接踵而来的还有各样的人来人文、哲学和政治问题……

截止目前,人类的体验还是整个世界最有效的数据处理算法,但正在很多细分领域被机器算法超越甚至替代。从前文的演变推理到现在,自由意志也岌岌可危要跌落神坛。人类命运在何方,接替自由意志继续主宰者的房间里现在有两个候选人: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

现在我们试着看看两位候选人的资质:

科技人文主义看起来相对保守,认为未来仍应该由人来主宰,面对人类逐渐落后的情况应该选择一部分人类特性进行升级,让人更聪明的同时摈弃杂念。听起来很美好,但它的实施方案里也出现悖论,如果科技人文主义可以对人类的特性和欲望进行修改或关闭,那关闭之后的人类是否还能代表人文主义。

数据主义则是冷静无言,甚至对这次候选漠然。这是它正在无时无刻地搜集庞大的数据库,不断地进行算法迭代和数据分析,他有土壤各项湿度和各个元素含量指标,有树木氧气吞吐量,有海洋生物种类,还有每个人的每天的生活记录,他总能在每个情况下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它的每个决策都看起来比科技人文主义更客观合理,似乎还让世界更美好。这是一位优秀的信宗教候选人,但它压根不在乎你的这场面试,或者谁又能说人类是这个房间的面试官呢。

全书到这里就结束了,赫拉利最后留下三道思考题


《未来简史》初读



最后做个总结:数据是未来的一切,数据主义会成为未来的新宗教。现在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已再也追赶不上科技的步伐,因此现有的哲学书在无法指导未来,政客也提不出更有远见的主张。

万物互联,信息自由是一个趋势,谁掌握更复杂的算法和更多的数据,谁就能主宰未来,未来算法甚至也不需要全人类,就如同掌握你的一切数据之后的机器人指导你的每一步行动,慢慢的是它不再需要你,而你背主宰。

对未来的信息领袖来说,现在的人口已经过多,只需要一小部分精英,而成为这部分精英突破口在基因工程和人工智能,要么改造你的基因,要么掌握算法。

书读毕,作者眼见学识之高,惊为天人。而恍然间也有些伤感,以前的很多书似乎是无用的,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无意义的,还可以聊以慰籍的,或许就是我们都向未来的数据主义贡献了信息,从这个封面看,无关男女老少,无关贫富贵贱。

这样的书,以后还应该回来再读

—2020年3月31日感悟于广州,小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