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95後討好領導,如果一定要這麼做,他寧願裸辭!

為什麼疫情後,年輕人依然不樂意討好領導?裸辭風盛行?工作真的那麼好找嗎?

前幾天,公司裡的一位95後離職了。

理由很簡單,按照位領導的說法:太內向了 ,不愛聊天也不會說話,而且還很犟,總是講一些莫名其妙的話,沒法融入我們的團隊。

關於這件事的看法,公司瞬間分成了兩派。

讓95後討好領導,如果一定要這麼做,他寧願裸辭!

年紀稍大一點的認為,這個95後的小夥子情商太低,不夠圓滑,領導的話,順著說就完了,哪來那麼多自己的想法,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90後年輕人則覺得,有個性沒有錯,不過要懂得收斂,但說回來,性格內向也有自身的優勢,何況他的工作能力不差,人家就是不喜歡說話,幹嘛要用你的標準逼人家,難道只有一種為人處世模式?

我接觸過很多年輕人,他們有個性,肯吃苦,也願意學習,而且情商也不低,但是唯獨在一些“老派”的職場作風面前,他們是絕對不會妥協的。誰規定領導講話一定要熱烈鼓掌;誰規定坐電梯一定要讓著領導……在他們看來,大家都是平等的,怎麼做,不是因為你是領導,而取決於認可程度。

討好領導這種事,年輕人幾乎不會去做,甚至還很輕蔑,那些“官威”在他們眼裡,真是一文不值。

讓95後討好領導,如果一定要這麼做,他寧願裸辭!

很多內部聚會,這些年輕人幾乎是不去的,因為認為沒必要。即使去了,也不會討好地頻頻敬酒,如果這樣,下去一定是不會去的。

這些年輕人是哪裡來的底氣?

這代90後和80後,與現在的這些95後和00後們相比,有一點真的是很難比,那就是生活壓力。

不說別的,一座房子就是身上的一座大山,包括現在,還有一大部分90後沒有買房,有房的大部分都在還房貸。

這些年輕人則不同了,爹媽已經奮鬥好了,不說別的,首付的錢最起碼是有著落的,他們不必去承擔生活的重任。

這也意味著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就可以不去做。在他們的字典裡,工作這件事,開心、舒心才是第一位的,至於錢,可以放在首位,但是沒必要。

讓95後討好領導,如果一定要這麼做,他寧願裸辭!

我們單位有兩位司機,屬於典型的拆二代,家裡不缺錢,但也沒什麼背景,曾試著去做些生意,但都失敗了,因此就想找份工作,好好培養下一代,踏踏實實過日子,這類人,你只要讓他開心了,工作配合反而更默契。

他剛來的時候,很多老同事都不看好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年輕真好!對於他而言,時間之所以是最大的資本,因為有機會去試錯。你不錯入幾個行業,你怎麼知道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是什麼?

對他而言,如果這個單位呆得不開心,換一個就是了,沒必要委曲求全。這就是底氣。

這類年輕人在職場越來越多了,個性這個詞出現的頻率也很高,從最開始不被接納,到現在開始被讚揚,可以說,因為個性,職場環境更加寬容了。

讓95後討好領導,如果一定要這麼做,他寧願裸辭!

單位有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任何同事請客他都是不去的,在他看來,那純粹是浪費時間,哪怕有單位一把手出席。如果一定要破例,他只參加一對一的聚餐,哪怕是一把手。慶幸的是,大家認可了他的個性,他可以自由發揮,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不得不說,個性是一把雙刃劍,個性被承認了可以是特點、是長處,如果個性不被認可,甚至是被無視,後果會怎麼樣?

互聯網放大了每一個人的特點。現在的年輕人,基本都有“副業”。你永遠不知道,你身邊坐著的同事,是哪個自媒體平臺的大V、哪個公眾號的簽約作者、亦或是某個視頻網站的Vlog達人。

很多時候,他們的這些副業收入,已經超過他們的本職工作,他們上班,可能就是為了五險一金,或者是享受在人群裡待著的感覺,甚至就是來體現生活的。

換句話說,這些年輕人是不缺乏變現能力,在他們看來,人生未必就是一條單行線,職場也不是唯一的獨木橋。

讓95後討好領導,如果一定要這麼做,他寧願裸辭!

在平臺高速崛起的今天,任何一項專業能力都有可能得到發揮、得到變現的價值,這對於年輕人而言,同樣是多了不少選擇。

環境發展到今天,有些年輕人,真的不必再依靠職場這個體系,來完成自己的人生夢想了。如果領導還活在過去的時代,用簡單粗暴的手段代替管理,必然引發離職的導火索。

看懂年輕人的職場態度,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很多當下的社會現象,比如裸辭,比如與領導互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