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功勳馮勝,終因屢犯錯而受到朱元璋特別照顧,人生以此為鑑

時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藍玉誅之月,召還京。逾二年,賜死,諸子皆不得嗣。

馮勝,原名馮國勝,馮勝是後來改的名字。說起馮勝,可以說他和他的兄長馮國用在朱元璋參加起義軍沒幾年就投靠朱元璋。他的兄長馮國用還是早期朱元璋最為倚重的謀臣,而馮勝也因屢立戰功而繼承其兄的爵位。

跟著朱元璋從一開始的滁陽、和州一路南征北戰,定都應天府,攻打陳友諒、討伐張士誠,北上跟隨大將軍徐達、常遇春攻陷元大都,平定關中諸將,多次北伐,建立了赫赫戰功。成為大明朝開國最大的功勳的幾個人之一。

而到了朱元璋執政晚期,隨著國家的邊患漸漸安寧,加上朱元璋的多猜疑,曾經的老功臣中,就只剩下馮勝了。如此有功於國的大功臣馮勝,最終被賜死,其後人也不能繼承他的爵位,朱元璋為什麼這樣做?也許都是因為馮勝的“數以細故失帝意”,讓我們來看一下馮勝是如何屢次犯錯,有違背朱元璋的意願,最後而走到被“賜死”的結局。


明朝功勳馮勝,終因屢犯錯而受到朱元璋特別照顧,人生以此為鑑


徐達圍高郵未下,還師援宜興,以勝督軍。高郵守將詐降,勝令指揮康泰帥數百人先入城,敵閉門盡殺之。太祖怒,召勝決大杖十,令步詣高郵。勝慚憤,攻甚力。

1363年,朱元璋大軍在鄱陽湖大戰中,以少勝多把強大的陳友諒大軍給擊敗,隨即派出所有各路戰將四出攻略。徐達把攻不下的高郵交給馮勝督戰,馮勝不知是沒有了上司的管制還是自視能力比徐達強,一時為了能立功,受到了高郵守將的詐降。馮勝不知有詐,接到高郵守將的降書後,事先沒有再做安排考察,就派出部下帶著幾百人進城去,最後進去的幾百人被敵人殺害。消息傳到朱元璋那裡,朱元璋非常生氣,馬上召回馮勝給予指責並用大杖給了十大杖,然後讓他走路回高郵駐守。

作為一員大將,對於戰事不利,本來就很憂慮,現在被召回,作為上司的朱元璋不但沒有給予安慰鼓勵,還指責和給了他十大杖,心中也是一股氣憤,但是作為一方戰將,馮勝還是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所以以後作戰不敢再有作輕率。

從這件事中,朱元璋認為馮勝太過輕信對方,沒有做好應有的防範工作,而導致幾百人被殺,希望通過杖打來讓馮勝長記性,可是馮勝呢,在這次事件中,不但沒有吸取教訓,吃一塹長一智,卻又做事糊塗事來。


明朝功勳馮勝,終因屢犯錯而受到朱元璋特別照顧,人生以此為鑑


洪武元年兼太子右詹事。坐小法貶一官,為都督同知。

朱元璋洪武元年,也即1368年,馮勝得到朱元璋的賞識,讓他兼職做了朱標太子的右詹事。馮勝也許是仗著有朱元璋和太子朱標這樣的靠山,還是藉著自己的戰功,不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居然以身試法。大明朝雖是初建,但是一切制度都是仿照元朝,此時也有了管理朝庭綱紀的部門,御史就是專門監督的部門,所以馮勝很快就因不守法,而被御史官員向朱元璋反映。

作為最高統治者,接到情況後,當然以維護國家法紀,殺雞儆猴,很快就給予了馮勝貶值處理。降為都督同知的馮勝,沒有從早年被十大杖中醒悟,做到做事謹慎低調,小錯不防,終將造成大錯。


明朝功勳馮勝,終因屢犯錯而受到朱元璋特別照顧,人生以此為鑑


九月,帝召大將軍還,命勝駐慶陽,節制諸軍。勝以關陝既定,輒引兵還。帝怒,切責之。念其功大,赦勿治。

一年不到的時間,馮勝再犯錯。洪武二年九月,也即1369年九月,上次違法被貶官降職的情景還歷歷在目,這次犯的是更大的錯。九月份,朱元璋把駐守在慶陽的大將軍徐達召回,並任命馮勝作為慶陽的守將。關中一帶本來有四大割據地方軍閥,經過朱元璋派出主要大將討伐,最終四大軍閥三死一投誠。但是另一軍閥的弟弟張良臣還擁軍抵抗。朱元璋留下馮勝當然是希望他把像張良臣餘孽一起掃除,而 馮勝一上任,獨當一面後,就以關中陝西一帶已平定,不用再駐紮大軍在那裡,不徵求朱元璋的意見,就自作主張率軍而還。

朱元璋看到馮勝領著大軍回來,也是相當氣憤,又狠狠地責備了馮勝。馮勝都是一位老將軍了,連基本的請示報告都沒有,在朱元璋看來,這就是無法無天,要是馮勝有什麼不正之心,那對朱元璋來說後果是相當嚴重的。這樣一次事件,自己給朱元璋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雖然逼於當時的形勢,朱元璋還需要這樣的猛將打天下,因此沒有做出對馮勝的處置。


明朝功勳馮勝,終因屢犯錯而受到朱元璋特別照顧,人生以此為鑑


是役也,大將軍達軍不利,左副將軍文忠殺傷相當,獨勝斬獲甚眾,全師而還。會有言其私匿駝馬者,賞不行。

接連不斷犯錯,馮勝應該是從中有所覺醒,但是幾年下來,隨著戰功越來越大,驕橫情緒有出現了。這次對次作戰中,兵分三路,大將軍徐達的軍隊出師不利,而左將軍李文忠軍隊損失也很大,只有作為右將軍的馮勝這一路軍,不但打了勝仗,還繳獲了非常多的戰利品。

按理說,這次馮勝應該得到升官封爵才是,可是卻有人說馮勝私下藏匿了駝馬,最後封爵賞賜什麼也沒有得到。如馮勝沒有私藏,應該站出來為自己辯護才是,可能他沒有站出來證明自己清白,可見此事應該屬實,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明朝功勳馮勝,終因屢犯錯而受到朱元璋特別照顧,人生以此為鑑


會有言勝多匿良馬,使閽者行酒於納哈出之妻求大珠異寶,王子死二日強娶其女,失降附心,又失濮英三千騎,而茂亦訐勝過。帝怒,收勝大將軍印,命就第鳳陽,奉朝請,諸將士亦無賞。勝自是不復將大兵矣。

洪武二十年,即1387年,徐達和李文忠先後在此之前已去世,馮勝在這年以主帥身份統領二十萬大軍討伐駐守在金山的納哈出元朝十萬大軍。納哈出是元朝著名將領木華黎的後人,最後馮勝得勝而歸。

回來後,又有人說馮勝私自藏匿了許多良馬,還偷偷地派出門人去向納哈出的妻子索要珠寶財物,還強娶了剛剛死了不到兩天的王子之女,從而使得勸降受阻,更是損失了濮英等三千騎兵。

聽到這樣的事情,朱元璋更是怒不可揭,當即收回了馮勝的大將軍印,安排他回到鳳陽居住。在明朝朱元璋時期,很多老部下,被貶都是被安排在鳳陽,這就相當於被朱元璋軟禁了。


明朝功勳馮勝,終因屢犯錯而受到朱元璋特別照顧,人生以此為鑑


馮勝自從這次被貶後,朱元璋再也沒有給他機會了。因為大明最大的威脅擴廓帖木兒已經被消除了。像馮勝這樣有才華的統帥也沒有必要留下來。

之前能一次次容忍馮勝的犯錯,都是以大局為重。而馮勝卻沒有從中察覺到朱元璋對自己的態度,總是以為自己是功臣,以為這樣就能給自己帶來好處,卻不知這隻會給自己帶來禍害。

最後得到了文章開頭的結果,如此功勳的馮勝,卻落得如此下場,我們的人生何不是這樣,小錯不及時改正,最終因小錯造成大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