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龍泉青瓷在現代審美意境下的裝飾之美

筆者浸潤於陶瓷藝術已多年,對裝飾設計尤為鍾愛,並期望在創作過程中能充分找尋到傳統青瓷藝術美與現代陶藝個性美之間的平衡點,使作品形簡韻豐,在純粹釉色的大美中張揚時代個性。

本文主要從釉色、器形和紋樣三方面簡述青瓷的簡約之美、生活之趣和文化之韻。

一、引言

於傳統青瓷而言,裝飾藝術可以分為兩大類,即釉色裝飾和胎體裝飾,胎體裝飾又可以分為造型和紋飾。釉色裝飾主要是在創作過程中由於施釉手法、燒製火候及釉料本身材質的不同等,而呈現出的不同色彩和層次的釉色。

胎體裝飾中的造型,顧名思義就是器物的形狀不同,效果也就截然不同,如貫耳瓶、梅瓶、粉盒、洗等。器形因順應不同的生活場景而產生,給人舒適的體驗。

紋飾則是在胎體表面進行的一種較為直接式的裝飾,表現手法通常有劃花、刻花、剔花、貼塑、露胎處理等,從而實現對青瓷不同造型進行不同風格裝飾的需要。

淺談龍泉青瓷在現代審美意境下的裝飾之美

金猴奮起千鈞棒

二、龍泉青瓷的現狀

目前看似繁榮的青瓷市場表象下隱藏著眾多問題:對於釉色裝飾和造型方面的創新已經到了瓶頸期,或只求利益,或固守傳統,一味模仿複製。

市場上的作品器形依舊多仿古,從而制約了現代藝術觀念的融入與發展,直接導致龍泉青瓷的設計觀念與當代世界的設計潮流出現一定程度的斷層。青瓷創新與發展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需要當代青瓷藝術家有破釜沉舟的勇氣,要學會科學調查,實地訪問,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和藝術審美。

筆者認為對於傳統青瓷裝飾藝術的現代化創作,需要當代人披荊斬棘的勇氣和膽識。要大膽地走出去,去接觸不同的設計理念,並用於青瓷創作,才能設計出有生命活力的作品。

淺談龍泉青瓷在現代審美意境下的裝飾之美

隨遇而安

三、釉色大美 源於簡約之美

龍泉青瓷以釉色為美,從"雨過天青雲破處,梅子流酸泛綠時"的梅子青到似雪類冰的粉青,以及明時的豆青,優雅高貴的米黃釉等,每一種色彩都能在青瓷的水流中激起層層漣漪,觸人心絃,觀賞者也能有極致的美學感受。

"泥是舊時泥,瓷是當代瓷",審美因時代不同,青瓷的裝飾藝術必須與時俱進。在"互聯網+"的信息化時代,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技術就是發展,改造青瓷燒造水平,完成青瓷釉色挖掘,成了時代所趨。

一代代傳承人在挖掘和提升傳統工藝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經過幾代人幾十年幾百年的努力,再現了粉青、梅子青、豆青等一系列經典釉色,恢復失傳數百年的哥窯冰裂紋釉。

另外還成功燒製出了不遜於傳統龍泉青瓷的釉色:茶葉末色釉、紫銅色釉、高溫黑色釉、烏金釉、天青釉以及珍珠藝術釉等新興釉色,使龍泉青瓷的青更加多層次;在工藝裝飾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瓏"、"青瓷釉下彩"、"文武開片"、"哥弟結合"和"冰裂紋"等形式,使得千年古瓷重新煥發光彩,也將青瓷的燒造質量和品種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淺談龍泉青瓷在現代審美意境下的裝飾之美

秋水行舟

筆者創作的《秋水行舟》靈感取自莊子的"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繫之舟。"作品主要由龍泉傳統梅子青釉與灰釉相結合,表現山水、流瀑、行舟等意象,營造空曠寂寥、寒江獨釣的文人心境,抒發灑脫不羈、寄情山水的文人情懷。山石則採用泥片卷塑成型的製作手法,表現峭壁奇峰,粗獷大氣。底部底座拉坯成型,所施梅子青釉清澈瑩潤如秋水,石紋肌理採用龍泉跳刀裝飾工藝製作而成,自然而富有節奏韻律。

日本著名評論家柳宗悅說,工藝是民眾之道、無心之道、無我之道。對於青瓷藝術來說,釉色大美,源自簡約。最簡單的設計,最質樸的心境在器物上表現時,才能真正地展現其中內涵。

四、造型意趣 源於生活之趣

造型是最直觀的表現藝術。在造型藝術中比例是展現青瓷美的一種重要形式。青瓷器形的多元化最初源於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如罐、尊、壺、碗、盤、洗、耳杯、水注等瓷器,造型生動、樣式繁多。

筆墨當隨時代,青瓷的造型藝術也在不斷變化的時代審美和生活需求中與時俱進。例如唐代以豐腴渾圓為美,反映在青瓷器物造型上多以飽滿大方為主,唐朝的青瓷葫蘆瓶就是典型之一,造型渾圓,瓶身為一,相得益彰;宋代文人則追求清雅之美,提倡溫厚、含蓄的藝術風格,因此在器形上多為"修長輕盈,優雅秀美"。用以貯酒的梅瓶就是代表之一,其造型小口折沿,短頸,豐肩,肩下漸收斂,圈足,整體挺秀、俏麗,富於女性的特徵,該造型取自生活所需,倒酒而不漏酒,並且能更好地襯托瓶身的挺拔和秀美。在現代青瓷梅瓶的設計中也較常見。

另外動植物形象的器皿也較為流行。例如魏晉時期的"雞首壺", 宋元時期龍泉窯的荷葉蓋罐就是比較常見的器物。荷葉蓋罐的名字由來也因其蓋罐的形狀狀似荷葉而得名。源於生活,用於生活,也在時代變化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藝術風範和審美精神。造型最終定型是造物者對生活的意趣表達。

淺談龍泉青瓷在現代審美意境下的裝飾之美

壽山福海

作品《壽山福海》取自《灌園記》:"華屋珠簾。壽山福海,別是風煙。"蘊意長壽多福。手諧音瘦,形似山。創作時,筆者有意誇張了掌部量感,縮小了指部體量,使其形似山;底部線性則是表達海浪之勢,意指海。釉色似山似水,使得形色意渾然一體,猶如天成。

作品《逸趣》源自周敦頤的《愛蓮說》。作品由泥片卷塑的製作方式完成,通過提煉取捨,塑造了一位頭頂蓮葉,身著寬袖長袍,神態安然的文人形象。隱士或情寄山水間,或採荷葉田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以寫意的形式表現歸隱山林的文人逸趣。以隨性自然的造型表現隱者自由豁達的心性,體現陶瓷材料本身的特性和泥片的韻味。

淺談龍泉青瓷在現代審美意境下的裝飾之美

逸趣

因而龍泉青瓷想要在造型上有所突破,並生產符合當代社會審美要求的作品,必須走出書本或史料,到現實的生活中尋找趣味。只有不斷嘗試,才會有驚喜出現。

五、紋飾風韻 源於文化之韻

龍泉青瓷的裝飾藝術中,還有最重要的一塊就是紋飾。它雖然不及釉色珍貴,但若用得恰當便是錦上添花,反之就是畫蛇添足。筆者認為,青瓷在設計的過程中應當注意裝飾紋案和純釉面的比例,把握好一個尺度界限。紋飾的多樣化也取決於技法的糅合。

1、刻花

龍泉青瓷的傳統裝飾藝術當屬刻花紋飾。刻花是用犀利的刀具在半乾的坯體上刻出各式花紋,講究用側刀,下刀在花紋的輪廓上一次性刻出具有斜坡狀的線條,內側用刀重,較為深凹,可以積厚釉,呈色深;外側用刀較輕,較為淺薄,積釉淺,色淡。因此同一條輪廓線條,可以呈現出深淺濃淡粗細的不同變化,刀法含蓄、細膩,富有層次,厚薄釉之間的色澤反差愈是明顯,作品愈會呈現立體感和浮雕感。

紋飾的文化之韻較多地體現在其表象下蘊藏的傳統元素,主要有蘊意祥瑞的紋飾,能反映出當時的時代文化,包括鏤空牡丹紋、如意紋、龍首立雕、錢紋飾帶、刻劃牡丹紋等五種。牡丹圖案自古就是繁榮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徵。蓮瓣紋是宋代青瓷佔景盤中最為常見的一類紋飾。佛教自漢代傳入我國後,蓮花紋裝飾便成為佛教藝術和佛教經典的象徵標誌,代表淨土、純潔,寓意吉祥,也是超凡脫俗的象徵。深入挖掘刻花紋飾,可以瞭解一個時代的審美喜好和傳統精神。

2、堆塑、跳刀

堆塑,也稱"堆貼"、"塑貼"、"堆雕",為引出或塑出立體狀的紋飾貼於胚體上的一種裝飾方法。而跳刀裝飾主要是利用在瓷體胎面留下的均勻密佈的刀痕來修飾作品,這種刀痕由於有著一種自然的紋理韻致,因此極有藝術效果。

淺談龍泉青瓷在現代審美意境下的裝飾之美

海上絲綢之路

作品《海上絲綢之路》選用龍泉傳統梅子青釉,造型簡潔,裝飾紋飾層次豐富,採用堆塑、雕刻、跳刀等多種龍泉青瓷裝飾技法,以表達海上絲綢之路的主題。

在紋飾上,作品以線刻和淺浮雕的紋樣形式表現海洋的波濤洶湧,往來商船揚帆航行的壯觀景觀,體現偉大航路上乘風破浪、不畏艱險的豪邁精神。寓意堅定信念,在大潮中踏浪前行。在工藝上,海浪紋採用陰線淺刻的同時,並堆塑出點點浪花泡沫。紋飾在龍泉青釉渾厚凝翠、深淺色澤變化的特性下,體現出濃淡虛實的水墨韻味。

3、哥弟藝術 絞胎融合

哥窯和弟窯是兩種不同材質、不同膨脹係數的瓷窯,哥窯是黑胎青瓷,弟窯是白胎青瓷;其絞胎融合通常是指將兩種不同的胎土燒製在同一器皿上,像擰麻花一樣將它們擰在一起,製成新的泥料待用,或直接拉坯成型,或切成片狀作鑲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強青瓷的韻律感和動感,因此這種方法受到陶藝製作者的普遍歡迎。


淺談龍泉青瓷在現代審美意境下的裝飾之美

絲綢之路1

作品《絲綢之路》就是採用龍泉哥弟窯結合的手法制作而成。造型簡潔,青釉素樸淡雅。裝飾紋飾層次豐富,在工藝上,運用絞泥、雕刻等多種裝飾工藝手法,表達絲綢之路的主題。作品抽象寫意,裝飾紋樣在龍泉青釉渾厚凝翠、深淺色澤變化的特性下,體現出了駱駝紋樣濃淡虛實的水墨韻味,以此來表現大漠的荒涼蕭瑟,往來商隊的霧影朦朧、若隱若現的景象。龜裂般的哥窯開片紋路既似乾涸皴裂的大地,又似崎嶇顛簸的峭壁,象徵絲綢之路的艱辛與曲折,體現絲綢之路上堅定信念、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豪邁精神。

淺談龍泉青瓷在現代審美意境下的裝飾之美

絲綢之路2

4.露胎裝飾

露胎裝飾顧名思義就是在青瓷胚體的圖案表面不進行施釉這一程序,而是利用製作龍泉青瓷的泥料元素進行裝飾。由於泥料蘊含著豐富的鐵元素,因此在進行燒製的過程中胎體會由於二次氧化而呈現出紫紅色,最終使得燒製的青瓷呈現出青中帶紅和青裡透紅的天然的藝術效果。這種手法多運用在人物雕塑中的手、足、臉部等,體現出了很好的映襯對比的效果。因為露胎裝飾,天然會有一種古樸的韻味,現也多運用於青瓷杯具的裝飾中。

5.書畫裝飾

青瓷書畫裝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青瓷的胚體上直接進行書法創作,之後再用淺浮雕法將胚體剔地,這時就會留下書法的原作,最後再用紫金土、灰釉、青釉等刷或蘸。利用這種方法,能夠很好地增加作品的立體感。另一種是用帶有鐵元素的顏料在青瓷的瓷胚上進行書寫,在書寫之後覆蓋上青釉再進行燒製,不過這時由於青釉的覆蓋性,會使最初的書法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

近年來,很多龍泉瓷藝家和當代畫家進行合作,將國畫裝飾到了青瓷瓷器上,別有一番韻味,也豐富了龍泉青瓷在裝飾方面的表現形式。

紋飾技法多樣,相信在科技和時代的歷練中,還會有更多創新和驚喜出現。

四、結語

不難發現,裝飾之美在於釉色和形制的完美結合,缺一不可。

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之中,龍泉青瓷裝飾藝術需要立足於當代審美環境,擺脫囿於傳統的困境,瞭解並挖掘其本身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質。一方面要不斷吸收傳統裝飾藝術的精華;另一方面,要在實踐中,廣博學問,通過借鑑其他地域的瓷器特色以及不同的藝術門類來促進當下發展,促使其與作品的器型、釉色以及燒成效果相協調。

淺談龍泉青瓷在現代審美意境下的裝飾之美


【作者簡歷】

李德興,男,1992年5月出生於浙江龍泉。助理工藝美術師。17級景德鎮陶瓷大學碩士研究生,藝術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