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庚子記事其三、作者、誦讀――心印.mp34:57

來自範曾詩文書畫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書畫絮語(30條)

1,

清新飄逸,

風華婉轉。

超然物外,

絕世拔塵!

評康寧先生蘭草作品。

2,

初次觀看康寧先生的視頻講座,方知是:

質樸無華說今古,

平語近人論短長。

筆浸風雨寫翎趣,

墨含千秋有奇香。

(算是打油詩吧)

3,

以文養心,

以文養性,

以文養字,

以文養畫,

久之,其境界自然不同。

以文養誦,

詩文化心。

中正平和,

思清致遠。

4,

先生“範曾”二字,在我的內心他已不僅僅是詩書畫的導師,而是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文化符號,更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符號。先生範曾,已不再是屬於他個人的了,不僅屬於南通,也不僅屬於南開或北大,而是屬於整個華夏民族文化上的、藝術上的重要精神支點。——心印

5,

範曾先生臨八大之作與八大原作筆墨相較,是在一收一放間。範先生曾言,天假他三十年,可趕超八大,但以範先生之筆墨功力與造型能力,皆不遜於今古任何人,而先生又何出此言?雲在三十年間又補著何?一直迷惑不解。近讀其《八大山人記》,豁然了胸矣。“無垢之筆墨,蓋源於香光,而淳樸之氣韻,上承於倪迂。”,或“以五經尊嚴為熔爐,與天地精神相往還,共六道眾生享平等。”,或“詩文隱蔚,書翰真醇,無雕琢之跡,鄙曼辭之飾。”,此皆是八大山人跡空今古,兀然獨立,奔逸絕域之成因。

6,

臨習伊秉綬

整日臨習意未消,

披卷自覽辨前朝。

秉綬書風多古意,

隸篆相間通邳橋。

7,

在不覺中臨習龔望先生的隸書已至夜半,深知沒有《石門頌》的隸書基礎,是寫不好龔望字體的。《石門頌》筆勢舒展奔放,縱橫絕域,有奇縱多姿之態,力雄氣盛之勢。這是一道難關,唯破不立!——心有留痕

8,

千萬不要以臨摹的像而沾沾自喜,以致忘記了自己的存在,藝術從來是不以重複而往生。在習字學畫上有兩種論調,一是具象,就是完全像,與原作無二區別。二是七分像,學其精神即可。我是欣賞後者學習法的,因為它能教人以“活”,另外我深知,前者具象,是很容易“走進去”而忘卻了自己,“樂不思蜀”者有,如墜五里煙霧者,也有!——心有留痕

9,

在書畫藝術學習的道路上,只有博採眾長,取精用弘,選取對自己心靈有所感應的作品,沉浸進去,交錯融合,方有形成自己獨特藝術風貌的可能。過去講“學會三家,自成一家”,也便是這個道理。但如果僅選擇帖學,將來的風格很容易出現淺薄、無味,不耐看。若是隻選擇碑學,又會使自己的作品陷入生硬、呆板,無靈氣的格局。這樣的例子在書畫史上不在少數,為學者不得不知!——心有留痕

10,

林風眠是現代當之無愧的繪畫藝術大師,他走的完全是中西藝術融合的道路,曾得到蔡元培、徐悲鴻等先生的賞識與重視。但由於其藝術的主張偏於新西學,因此常遭時人的排擠,多次被免職。其命運多舛,文革中受盡磨難,後去了香港,1990年病逝。

有人把他納入了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堅守者,這是不確的。在近現代為藝恪守傳統的是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這四位是學術界比較公允的認知。另外徐悲鴻、劉海粟、李苦禪、傅抱石、蔣兆和、李可染、吳作人等諸先生,雖都有西學之基礎,但基本都採用了中為體、西學為用的藝術思想,在他們的國畫作品裡,有著分明新鮮的血液,但依然是不變的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心有留痕

11,

章草之特徵,是字字別,個個獨之,系由隸書速寫而成。相傳是西漢元帝時史游所創,東漢張芝、皇象繼之,西晉索靖隨之。到了明代,宋克又異軍突起,成為了章草書寫的佼佼者。現代書家王蘧常也是善寫章草的高手。——心有留痕

12,

一直以來對甲骨文的書寫我還是很謹慎的,一來咱不是古文字專家,對很多字基本都是初學,生怕寫錯以誤後之來者。二者就是對書學之道仍處在淺層,寫不好很容易寫成混合體,貽笑大方。甲骨四堂之羅振玉、董作賓,及甲骨四少之容庚、商承祚等,他們的甲骨書體均嚴謹不待,筆畫、字形必有出處。然近覽清金石大家陳介祺之外孫蒯憲先生的甲骨書風,知是甲骨文又有寫意之法,寫意之法不知起於何時?不知“在不在理”,但寫意的興起,的確拓展了甲骨文書寫的表現空間。——心有留痕

13,

在古代把琴棋書畫定為了君子必備的操守,而又把琴定為了第一位,說明了它的重要性。操琴者是要求德之先的,德具發音必純。再則古琴音是接近自然的,它是人與自然魂靈交融的接替點。書畫藝術也是如此,譬如一根線條所出現的“錐畫沙”、“印印泥”、“屋漏痕”等,無一不是人與自然精神往還的依存見證。——心有留痕

14,

“館閣體”的形成看來是在明代之初,它是在古代科舉制度中應運而生的一種新的官方通用字體,字風工整嚴謹,一絲不苟,有點類似於大秦王朝時命李斯制定的“書同文”,起到了一個易辨識、廣流通的作用。朝廷中所發放的聖旨、公文,官方整理的文獻資料及紙質書籍的抄寫,科考中的卷面要求等,都採用了“館閣體”。到了清代這種書風愈演愈烈,達已鼎盛,到了1912年民國的建立,這種持續了600年之久的官方書體退出了它的歷史應有的舞臺。——心有留痕

15,

凡大藝術者皆有一種風格迥立,卓然不群之氣象。近日翻書反覆思慮,忽然覺得成就大藝術必是與個人性格、性情,眼識、眼界有著最為直接的關係,至於其它還在其次。倘若論條件,白石之子齊良遲,悲鴻之子徐慶平,苦禪之子李燕,天壽之子潘公凱,抱石之子傅二石,可染之子李小可,味蕖之子郭怡悰,講條件可以說比任何人都優越,不管是父輩的耳提面命,還是老輩人周圍圈子人的影響等等,但是後輩人的努力沒有一個能超越其父輩的,為何?若再論血緣學,他們又都是直系血緣關係,說明什麼呢?於是我又想起了已去世10年的吳冠中,想起了95歲的黃永玉,想起了83歲的韓美林等,他們都沒有大的背景在,卻有著傳世的《水鄉江南》,有著永世的《荷塘睡蓮》,有著可以傳之久遠的城市雕塑,所以說藝術,尤其是大藝術、大面目、大成就,是隻屬個人的,與任何人無關。——心有留痕

16,

中國的書畫藝術,講究的是天然去雕飾,無意出清新,它是隨意、自然的,同時又是即興、無礙的,正所謂“無意於佳乃佳”。“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的懷素,“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的張旭,以及墨雨滂沱的梁楷與徐渭,還有新中國的創立者毛澤東主席的書法,無一不是如此。有友人說,書畫是藝術的,畢竟不是宣洩的,我想要說的是,中國的書畫原本就是借筆墨為語言,吐納胸中千古之氣的,至於“藝術”一詞,是後人附加的,因為“藝術”二字,它包含了人為的刻意經營與佈置。——心印

17,

書畫作品的軒輊之分,在於高超精湛的筆墨技巧,在於內心的情感積累和思想修為,更在於生存於世的自在風骨。這種風骨最終體現的是作品的筆墨格調。顏真卿、朱耷、鄭板橋等,無一莫不如是。

書畫技能的盡美,只是書家畫人最低之標準。態度,人存於世的態度,通過手中的筆墨來一一呈現,才是中國文人畫的最高要求。——心有留痕

18,

這是發現唐李白的第二幅字跡《送賀八歸越》,隨意率真之筆出自太白灑脫之境,與其墨跡作品《上陽臺詩》帖,還是有區別的。讀李白、韓愈、蘇軾、朱熹、王陽明等詩帖可養文氣;品岳飛、文天祥、戚繼光、史可法、林則徐等墨跡可養英氣。文、英二氣合而為一,溫而威的正氣凜然之風出矣,匠氣、流俗必除,商業氣、銅臭氣遠遁。

——心有留痕

19,

每次看到有關中國畫寫意的問題,總想說幾句,但有時又茫不知所從,如臨深山、若墜闊海,你不知道從哪一個方向拼命奔走、遊搏,才能到達想去的山外或彼岸。

中國畫的寫意不同於西方的抽象畫或現在所謂的“現代派”,它根植於東方五千年的文化思想,萌生於中國先民對宇宙萬物最初的感知與認識,生髮於各自不同的鑄就精神。

什麼是寫意?簡略說就是書寫你內心深處對物象的大體感識。相較於書法,小寫意類似於書法中的小草,大寫意類似大草、狂草。相較於詩,小寫意類似於五律或七律,大寫意則類似五言和七言的絕句。用筆極簡,達意碩豐,是中國畫寫意的直接體現和首觀特徵。——心有留痕

20,

面對傳統我們要有敬畏之心,決不可一概排斥、否認。無論時代怎樣的發展,都先要有一個很好的承接,有承接才會有傳承,有傳承方有好的創新。一如接力棒賽,你若兩手空空跑的再快,即是到了終點,又有什麼用呢?――心有留痕

21,

甲骨文是我們已知現存最早的一種古文字,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些大多象形字裡,可以看得出我們東方人的寫意精神。當然比甲骨文還要早的,還有遠古的巖畫,譬如中國北部內蒙古陰山岩畫,寧夏賀蘭山岩畫,新疆哈巴河洞穴彩繪巖畫,還有中國南部的雲南、廣西、貴州等地的諸多巖畫,這些都是中國人的寫意精神之源。

寫意、寫意,是寫其大體本意嗎?似乎還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它有著東方人特有的審美習慣和價值觀;有著中國人固有的與天同契的思維模式。——心有留痕

22,

這個標題會讓學習書畫藝術的朋友立馬警覺、警醒起來,到底什麼是好的書畫作品?到底哪一些才是書畫藝術上的真正大師?的確,在現如今“大師”滿天飛的時代,確實忽悠障礙了一些人的判別力,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形,原因還是讀書畫藝術史學的東西太少了,所以就沒有一個內心成型的標準來對應和辨識。如果藝術史學的東西瞭然於胸,就像隨身帶上了一個放大鏡,明面上的、隱藏著的垃圾汙垢,那怕是再細小的,也會輕易被發現。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即便是真正大師的作品,也不可能做到每一幅作品都是精品,這一點也不得不知!——心有留痕

23,

中國美術史不啻是一部藝術史,更是中國人的一部色彩斑斕、起伏跌宕,不斷推陳出新的文化史、思想史和心性史。從出土已知的戰國帛畫算起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即是從留有名姓的東晉顧愷之說起,至現代徐悲鴻、張大千處,也有一千七百多年了。這一百幅名作,是在千年的歷史風雨塵沙中擷取到的吉光片羽,是中國文化藝術的寶藏。我們須仰視方得以見其“真容”,方得以敢言繼承與發展。因為人只有在最卑微的時候,才能夠看清世間萬物的真相!——心有留痕

24,

什麼是入化之境?為藝者大都是考量藝術層面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吸收、接納、醞釀而轉化,這個沒有問題,但往往忽略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筆墨氤氳所帶給人的一種精神薰染。筆墨之外是藝術,筆墨之內是古聖先賢人格魅力與己的影響和成長!——心有留痕

25,

繪畫之美源自於自然之美,作品中的自然之美又源於繪者的內心之美。藝術多半是感性的,感之所感,發而為心,動之於情。或細膩或粗獷,或慎思或冥想,在色彩斑斕的筆調中一見畫家內心深處的心性之美。——心有留痕。

26,

繪畫中的枯荷、殘荷之美,解釋的似乎還不是那麼透徹。如果畫家只是描寫它的枯萎、殘缺、敗落、凋零,必是失敗的作品,因為畫畢竟是注重“形體”的藝術,那麼究竟什麼是枯葉殘荷之美?這使我想到了電影作品,文學作品的悲劇之美,譬如說《甲午風雲》中鄧世昌,《虎門銷煙》中的林則徐,還有《李清照》等等,結局的悽苦、淒涼與悲壯,我們扼腕嘆息,在鬱悶、憂憤中內心升騰起的是有形的,彷彿看得見的民族英雄風姿。於此返觀繪畫中的敗葉殘荷,它們應該是有形有色彩,有生命力的。

中國文論、詩論,書論、畫論,自古以來就是一直相互觀照的,這一點藝人不得不知。——心印

27,

近世畫人陳師曾在《文人畫之價值》一文裡講到,“文人畫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當代範曾先生進而言之“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繼而又說“中國畫是哲學的,詩性的,書法的。”,從而把新文人畫的具體要求呈現給了大家,然而縱觀當下文人畫的發現與表現,又有多少人的作品能夠實質的稱得起這三個字的名稱呢?我們不能不去認真的思考一下,目前客觀存在著的現實問題。

什麼是真正的中國文人畫?文人畫的最終體現又是什麼?現在有不少人“逸筆草草”幾下便稱其是文人畫,有不少人隨便抹兩筆便說是禪意畫,難道中國文人畫果真是這麼簡單嗎?若是,那麼中國畫的大家已經是遍地牛毛!——心有留痕

28,

八大、石濤、弘仁、髡殘為清初四僧,他們的出現為中國的畫壇注入了盎然生機的清新血液,為中國文人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上承宋元明與可、子瞻、米氏父子、子久、雲林、文長、玄宰,下啟揚州八怪之風,昌碩、賓虹、阿壽、勵公苦老,緊隨其後。這是一道清晰可見的,雄奇瑰瑋的文人畫發展線,人們不得不知。

29,

在中國寫意花鳥畫史上,徐渭是一個開宗立派式的人物,對後世的石濤、八大、揚州八怪,還有吳昌碩、齊白石等,都有著很大的較為深遠的影響。

徐文長的畫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兼具了中國畫的寫意精神,那麼什麼是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呢?一如中國的五言或七言絕句詩,言簡意賅,筆少意豐,韻味悠長。另外有人說他的畫是書法的,為什麼?因為中國寫意畫還必須是書寫來完成,這樣畫中之筆墨方能見其作者風骨與精神!――心有留痕

30,

凡在中國畫的筆墨中,能見心見性者,謂之好畫,例如徐渭、八大,潘天壽、李苦禪、黃胄等。能在筆墨中見其韌性,為中國畫的拓展、延續並做出貢獻者,謂之佳作,例如徐悲鴻、蔣兆和、李可染、傅抱石、張仃老人等。能在筆墨裡見其真性情,傳遞其民族思想精神者,謂之極品,例如鄭所南、王元章、鄭板橋、範曾先生。

書法篇(30幅)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篆書1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篆書2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篆書3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篆書4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行草1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行草2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行草3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行草4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行草5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國畫篇(30幅)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心印曹耘田先生簡介

『同呼吸 共命運』心印曹耘田抗擊疫情詩文書畫專輯·第三輯

曹耘田,又名心印,男,1970年生人,詩文書畫學者,鑑藏家,中華文化促進會理事,全民悅讀青島膠州閱讀會副主席,範曾藝文主播。齊魯朴茂、純厚、儒雅之士。喜歷史、好古文,痴迷翰墨、醉心吟誦。仰古風、慕先賢,存屈子憂思;敬國魂、崇英烈,有少穆情懷。“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曹耘田先生自少年求學始,就遊走於書海浩瀚中,尤衷情於抒發家國情懷的誠意正心,這也成為他讀書、講學而著述的美善初心。有關詩書畫文的大德文章皆作系統的研習收藏,迄今藏書量已達2萬冊。

學者為己,然後為人。2009年5月始,曹耘田先生為社會公益事業捐贈書畫精品力作數幅,其中2012年10月,支援山東貧困學子愛心書畫義拍,2013年,向南通大學範曾藝術館先後三次捐贈稀見藏書數百冊。近兩年來,為播撒自己幾十年來的讀書學研心得,曾舉辦《中國畫的藝術》、《中國書法的藝術》、《範曾藝術與傳統古典文化》專題講演會數場,華人頻道、青島晚報、半島都市報等媒體多有播發。

讀書謂多,才思著述。1993年曹耘田先生吟寫的一首七言古體詩,發表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週年·無盡的思念》一書,期間多有佳作發表,2018年,《淺談中國人物畫》等兩篇繪畫學術論文發表在《境界》雜誌;同年,【林嘯吟蔚——範曾先生詩文專輯】心印朗誦作品,結集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