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龙泉青瓷在现代审美意境下的装饰之美

笔者浸润于陶瓷艺术已多年,对装饰设计尤为钟爱,并期望在创作过程中能充分找寻到传统青瓷艺术美与现代陶艺个性美之间的平衡点,使作品形简韵丰,在纯粹釉色的大美中张扬时代个性。

本文主要从釉色、器形和纹样三方面简述青瓷的简约之美、生活之趣和文化之韵。

一、引言

于传统青瓷而言,装饰艺术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釉色装饰和胎体装饰,胎体装饰又可以分为造型和纹饰。釉色装饰主要是在创作过程中由于施釉手法、烧制火候及釉料本身材质的不同等,而呈现出的不同色彩和层次的釉色。

胎体装饰中的造型,顾名思义就是器物的形状不同,效果也就截然不同,如贯耳瓶、梅瓶、粉盒、洗等。器形因顺应不同的生活场景而产生,给人舒适的体验。

纹饰则是在胎体表面进行的一种较为直接式的装饰,表现手法通常有划花、刻花、剔花、贴塑、露胎处理等,从而实现对青瓷不同造型进行不同风格装饰的需要。

浅谈龙泉青瓷在现代审美意境下的装饰之美

金猴奋起千钧棒

二、龙泉青瓷的现状

目前看似繁荣的青瓷市场表象下隐藏着众多问题:对于釉色装饰和造型方面的创新已经到了瓶颈期,或只求利益,或固守传统,一味模仿复制。

市场上的作品器形依旧多仿古,从而制约了现代艺术观念的融入与发展,直接导致龙泉青瓷的设计观念与当代世界的设计潮流出现一定程度的断层。青瓷创新与发展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需要当代青瓷艺术家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要学会科学调查,实地访问,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和艺术审美。

笔者认为对于传统青瓷装饰艺术的现代化创作,需要当代人披荆斩棘的勇气和胆识。要大胆地走出去,去接触不同的设计理念,并用于青瓷创作,才能设计出有生命活力的作品。

浅谈龙泉青瓷在现代审美意境下的装饰之美

随遇而安

三、釉色大美 源于简约之美

龙泉青瓷以釉色为美,从"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绿时"的梅子青到似雪类冰的粉青,以及明时的豆青,优雅高贵的米黄釉等,每一种色彩都能在青瓷的水流中激起层层涟漪,触人心弦,观赏者也能有极致的美学感受。

"泥是旧时泥,瓷是当代瓷",审美因时代不同,青瓷的装饰艺术必须与时俱进。在"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就是发展,改造青瓷烧造水平,完成青瓷釉色挖掘,成了时代所趋。

一代代传承人在挖掘和提升传统工艺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经过几代人几十年几百年的努力,再现了粉青、梅子青、豆青等一系列经典釉色,恢复失传数百年的哥窑冰裂纹釉。

另外还成功烧制出了不逊于传统龙泉青瓷的釉色:茶叶末色釉、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乌金釉、天青釉以及珍珠艺术釉等新兴釉色,使龙泉青瓷的青更加多层次;在工艺装饰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珑"、"青瓷釉下彩"、"文武开片"、"哥弟结合"和"冰裂纹"等形式,使得千年古瓷重新焕发光彩,也将青瓷的烧造质量和品种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浅谈龙泉青瓷在现代审美意境下的装饰之美

秋水行舟

笔者创作的《秋水行舟》灵感取自庄子的"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作品主要由龙泉传统梅子青釉与灰釉相结合,表现山水、流瀑、行舟等意象,营造空旷寂寥、寒江独钓的文人心境,抒发洒脱不羁、寄情山水的文人情怀。山石则采用泥片卷塑成型的制作手法,表现峭壁奇峰,粗犷大气。底部底座拉坯成型,所施梅子青釉清澈莹润如秋水,石纹肌理采用龙泉跳刀装饰工艺制作而成,自然而富有节奏韵律。

日本著名评论家柳宗悦说,工艺是民众之道、无心之道、无我之道。对于青瓷艺术来说,釉色大美,源自简约。最简单的设计,最质朴的心境在器物上表现时,才能真正地展现其中内涵。

四、造型意趣 源于生活之趣

造型是最直观的表现艺术。在造型艺术中比例是展现青瓷美的一种重要形式。青瓷器形的多元化最初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如罐、尊、壶、碗、盘、洗、耳杯、水注等瓷器,造型生动、样式繁多。

笔墨当随时代,青瓷的造型艺术也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审美和生活需求中与时俱进。例如唐代以丰腴浑圆为美,反映在青瓷器物造型上多以饱满大方为主,唐朝的青瓷葫芦瓶就是典型之一,造型浑圆,瓶身为一,相得益彰;宋代文人则追求清雅之美,提倡温厚、含蓄的艺术风格,因此在器形上多为"修长轻盈,优雅秀美"。用以贮酒的梅瓶就是代表之一,其造型小口折沿,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整体挺秀、俏丽,富于女性的特征,该造型取自生活所需,倒酒而不漏酒,并且能更好地衬托瓶身的挺拔和秀美。在现代青瓷梅瓶的设计中也较常见。

另外动植物形象的器皿也较为流行。例如魏晋时期的"鸡首壶", 宋元时期龙泉窑的荷叶盖罐就是比较常见的器物。荷叶盖罐的名字由来也因其盖罐的形状状似荷叶而得名。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也在时代变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艺术风范和审美精神。造型最终定型是造物者对生活的意趣表达。

浅谈龙泉青瓷在现代审美意境下的装饰之美

寿山福海

作品《寿山福海》取自《灌园记》:"华屋珠帘。寿山福海,别是风烟。"蕴意长寿多福。手谐音瘦,形似山。创作时,笔者有意夸张了掌部量感,缩小了指部体量,使其形似山;底部线性则是表达海浪之势,意指海。釉色似山似水,使得形色意浑然一体,犹如天成。

作品《逸趣》源自周敦颐的《爱莲说》。作品由泥片卷塑的制作方式完成,通过提炼取舍,塑造了一位头顶莲叶,身着宽袖长袍,神态安然的文人形象。隐士或情寄山水间,或采荷叶田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以写意的形式表现归隐山林的文人逸趣。以随性自然的造型表现隐者自由豁达的心性,体现陶瓷材料本身的特性和泥片的韵味。

浅谈龙泉青瓷在现代审美意境下的装饰之美

逸趣

因而龙泉青瓷想要在造型上有所突破,并生产符合当代社会审美要求的作品,必须走出书本或史料,到现实的生活中寻找趣味。只有不断尝试,才会有惊喜出现。

五、纹饰风韵 源于文化之韵

龙泉青瓷的装饰艺术中,还有最重要的一块就是纹饰。它虽然不及釉色珍贵,但若用得恰当便是锦上添花,反之就是画蛇添足。笔者认为,青瓷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装饰纹案和纯釉面的比例,把握好一个尺度界限。纹饰的多样化也取决于技法的糅合。

1、刻花

龙泉青瓷的传统装饰艺术当属刻花纹饰。刻花是用犀利的刀具在半干的坯体上刻出各式花纹,讲究用侧刀,下刀在花纹的轮廓上一次性刻出具有斜坡状的线条,内侧用刀重,较为深凹,可以积厚釉,呈色深;外侧用刀较轻,较为浅薄,积釉浅,色淡。因此同一条轮廓线条,可以呈现出深浅浓淡粗细的不同变化,刀法含蓄、细腻,富有层次,厚薄釉之间的色泽反差愈是明显,作品愈会呈现立体感和浮雕感。

纹饰的文化之韵较多地体现在其表象下蕴藏的传统元素,主要有蕴意祥瑞的纹饰,能反映出当时的时代文化,包括镂空牡丹纹、如意纹、龙首立雕、钱纹饰带、刻划牡丹纹等五种。牡丹图案自古就是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莲瓣纹是宋代青瓷占景盘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纹饰。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莲花纹装饰便成为佛教艺术和佛教经典的象征标志,代表净土、纯洁,寓意吉祥,也是超凡脱俗的象征。深入挖掘刻花纹饰,可以了解一个时代的审美喜好和传统精神。

2、堆塑、跳刀

堆塑,也称"堆贴"、"塑贴"、"堆雕",为引出或塑出立体状的纹饰贴于胚体上的一种装饰方法。而跳刀装饰主要是利用在瓷体胎面留下的均匀密布的刀痕来修饰作品,这种刀痕由于有着一种自然的纹理韵致,因此极有艺术效果。

浅谈龙泉青瓷在现代审美意境下的装饰之美

海上丝绸之路

作品《海上丝绸之路》选用龙泉传统梅子青釉,造型简洁,装饰纹饰层次丰富,采用堆塑、雕刻、跳刀等多种龙泉青瓷装饰技法,以表达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

在纹饰上,作品以线刻和浅浮雕的纹样形式表现海洋的波涛汹涌,往来商船扬帆航行的壮观景观,体现伟大航路上乘风破浪、不畏艰险的豪迈精神。寓意坚定信念,在大潮中踏浪前行。在工艺上,海浪纹采用阴线浅刻的同时,并堆塑出点点浪花泡沫。纹饰在龙泉青釉浑厚凝翠、深浅色泽变化的特性下,体现出浓淡虚实的水墨韵味。

3、哥弟艺术 绞胎融合

哥窑和弟窑是两种不同材质、不同膨胀系数的瓷窑,哥窑是黑胎青瓷,弟窑是白胎青瓷;其绞胎融合通常是指将两种不同的胎土烧制在同一器皿上,像拧麻花一样将它们拧在一起,制成新的泥料待用,或直接拉坯成型,或切成片状作镶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青瓷的韵律感和动感,因此这种方法受到陶艺制作者的普遍欢迎。


浅谈龙泉青瓷在现代审美意境下的装饰之美

丝绸之路1

作品《丝绸之路》就是采用龙泉哥弟窑结合的手法制作而成。造型简洁,青釉素朴淡雅。装饰纹饰层次丰富,在工艺上,运用绞泥、雕刻等多种装饰工艺手法,表达丝绸之路的主题。作品抽象写意,装饰纹样在龙泉青釉浑厚凝翠、深浅色泽变化的特性下,体现出了骆驼纹样浓淡虚实的水墨韵味,以此来表现大漠的荒凉萧瑟,往来商队的雾影朦胧、若隐若现的景象。龟裂般的哥窑开片纹路既似干涸皴裂的大地,又似崎岖颠簸的峭壁,象征丝绸之路的艰辛与曲折,体现丝绸之路上坚定信念、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豪迈精神。

浅谈龙泉青瓷在现代审美意境下的装饰之美

丝绸之路2

4.露胎装饰

露胎装饰顾名思义就是在青瓷胚体的图案表面不进行施釉这一程序,而是利用制作龙泉青瓷的泥料元素进行装饰。由于泥料蕴含着丰富的铁元素,因此在进行烧制的过程中胎体会由于二次氧化而呈现出紫红色,最终使得烧制的青瓷呈现出青中带红和青里透红的天然的艺术效果。这种手法多运用在人物雕塑中的手、足、脸部等,体现出了很好的映衬对比的效果。因为露胎装饰,天然会有一种古朴的韵味,现也多运用于青瓷杯具的装饰中。

5.书画装饰

青瓷书画装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青瓷的胚体上直接进行书法创作,之后再用浅浮雕法将胚体剔地,这时就会留下书法的原作,最后再用紫金土、灰釉、青釉等刷或蘸。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增加作品的立体感。另一种是用带有铁元素的颜料在青瓷的瓷胚上进行书写,在书写之后覆盖上青釉再进行烧制,不过这时由于青釉的覆盖性,会使最初的书法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

近年来,很多龙泉瓷艺家和当代画家进行合作,将国画装饰到了青瓷瓷器上,别有一番韵味,也丰富了龙泉青瓷在装饰方面的表现形式。

纹饰技法多样,相信在科技和时代的历练中,还会有更多创新和惊喜出现。

四、结语

不难发现,装饰之美在于釉色和形制的完美结合,缺一不可。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之中,龙泉青瓷装饰艺术需要立足于当代审美环境,摆脱囿于传统的困境,了解并挖掘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质。一方面要不断吸收传统装饰艺术的精华;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广博学问,通过借鉴其他地域的瓷器特色以及不同的艺术门类来促进当下发展,促使其与作品的器型、釉色以及烧成效果相协调。

浅谈龙泉青瓷在现代审美意境下的装饰之美


【作者简历】

李德兴,男,1992年5月出生于浙江龙泉。助理工艺美术师。17级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研究生,艺术专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