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一路走好!西昌18名犧牲滅火隊員們出發前的留影


英雄一路走好!西昌18名犧牲滅火隊員們出發前的留影

去西昌參加撲火的隊員出發前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2020年3月31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寧南縣18名撲火隊員及1名當地嚮導在西昌山火中犧牲。新京報記者從寧南縣林草局瞭解到,這支撲火隊剛剛成立3個月,全員共81人。

21名隊員中,大部分都是農民出身,平時他們都有自己的職業,進入防火期後會參加專業撲火培訓,一旦發生火災就會上山打火。

3月31日中午,19名犧牲者的遺體被送往西昌市殯儀館。海濱中路一家酒店的工作人員徐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不少人看到運送遺體的車隊時掩面抽泣,“一路上都站滿了送別的人,大家也不說話,心情很沉重。”

徐先生提供的視頻中,運送遺體的車隊經過時,路上車輛也都停下來鳴笛。徐先生稱,他工作的酒店緊挨邛海瀘山風景區,目前瀘山已不見明火,“他們都是英雄。”


英雄一路走好!西昌18名犧牲滅火隊員們出發前的留影

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消防員在林中滅火。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供圖


張樹偉 39歲

普通農民,3個孩子的父親

寧南縣披砂村一名村幹部告訴新京報記者,18位犧牲的撲火隊員大部分是寧南縣披砂村和天鶴村的村民。3月31日凌晨5點,村幹部挨家挨戶通知他們的家屬,犧牲的撲火隊員張樹偉的家距離很近,“他家人情緒太激動,很難過,他的媽媽悲傷過度,暈過去了,現在住院了”。

披砂村另一位村民李偉(化名)告訴記者,張樹偉今年39歲,有三個孩子,最大的在讀初中,最小的才七八個月大。他是一名普通的農民,農閒時會做些小生意補貼家用。去年底,一聽說寧南縣林草局要組建撲火隊,張樹偉便報名了,“他說過森林防火很重要,一切要以大局為重”。


英雄一路走好!西昌18名犧牲滅火隊員們出發前的留影

張樹偉在舞龍。受訪者供圖


加入撲火隊後,張樹偉和他提起,撲火隊有3支小隊,每20人輪一次崗,“這次正好輪到張樹偉他們隊”。沒有輪崗的時候,張樹偉大多時間會待在家裡,乾地裡的活兒,也賣一些釣魚工具。

“我一直喊他哥哥,他是個特別熱心的人,也很好相處,平時村裡辦酒席什麼的,他都特別願意幫忙。”李偉說。

3月31日中午,李偉得知,張樹偉的妻子和父親帶著小兒子已經趕去西昌,只有兩個女兒在家,他去給她們送午飯,“她們眼睛都哭腫了,哭著告訴我們奶奶也去醫院住院了”。

天鶴村村民張信(化名)告訴記者,村民們都很難過,他們正在準備迎接英雄們回家。

曾順富 38歲

曾經的理髮店學徒 如今的撲火隊員

38歲的曾順富是犧牲隊員中的一位,他是寧南縣黑泥溝村村民。

曾順富今年1月份正式加入了撲火隊,參加撲火隊時,70多歲的母親很反對。

“他長得很斯文秀氣,力氣很小,一直都是做的輕巧活,沒有做過苦力。”前妻劉玲(化名)告訴記者,曾順富初中畢業後,成了一名理髮店學徒,兩人在縣裡開了一家理髮店。

她曾經覺得曾順富膽子小,話也少,“別人欺負到他頭上,他都不會發脾氣的那種”。她總和兒子說,“什麼方面像爸爸都行,性格別像他。”

但曾順富堅持去報名了,這是劉玲印象裡,他第一次下定決心做一件大家都反對的事,他只說了句,“想鍛鍊一下自己”。

曾順富的兒子今年18歲,正在讀高三,兒子很像他,長相秀氣,性格內向。幾年前,曾順富和劉玲離婚後,他去了外地打工,兩年前才回來,在黑泥溝村蓋了一棟兩層樓房。

加入撲火隊後,曾順富經常需要集訓和執勤。休息時間,他會給兒子打電話說,等集訓結束,要好好給兒子做幾天飯。劉玲在電話裡告訴他,想讓兒子去當兵,鍛鍊一下。

3月31日一大早,劉玲接到好幾個朋友的電話,才知道“兒子的爸爸去世了”。一旁聽到的兒子抓著她的手,全身都在顫抖。他們才知道,曾順富去西昌撲火了,這也是他第一次正式進入火場,他出發前甚至沒有來得及給兒子打個電話。

上週末,曾順富帶著兒子去給太婆掃墓,回到家時躺在沙發上睡著了,“他說集訓幾天都沒睡個好覺”。兒子坐在一旁,拍了一張他側著身子睡覺的照片,這成為了他唯一的近照。

3月31日下午兩點,縣裡派車接了曾順富的爸爸和兒子一起去西昌時,兒子一直在看手機裡爸爸的那張側面照,他說,“去接他的爸爸回來”。

“他肯定是想證明給兒子看,”劉玲泣不成聲,“他變成了英雄,但是人沒了,兒子再也見不到父親了。”

黃元林 34歲

退伍軍人開農家樂,年初還在練打火

黃元林是犧牲者之一,今年34歲。黃元林的同學林紅(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黃元林來自寧南縣農村,是一名退伍軍人。犧牲前,他是一位農家樂老闆,去年冬天還在參與打火集訓。

林紅說,黃元林個子高大,相貌很帥氣,“看起來很陽光,是一個很勤奮的人。”之前,黃元林曾在寧南打工,開過拖拉機。兩三年前,黃元林在寧南縣梓油村租了一塊不大的地,開農家樂,主要賣柴火雞、柴火鵝,生意一般。“平常是黃元林掌勺,他的妻子和老母親會打些下手。”林紅說。

2019年,黃元林在寧南縣城開了一家羊肉館,早上賣羊肉粉。林紅去吃過一次,“感覺他每次都笑呵呵的,也不高傲,會很熱情地打招呼,是個很好的人。”


英雄一路走好!西昌18名犧牲滅火隊員們出發前的留影

寧南撲火隊的隊員們準備出發。圖/寧南發佈視頻截圖


2020年年初,林紅和家人曾去黃元林的農家樂吃飯,當時黃不在。黃的家人說,黃元林被村上推薦,進入了寧南縣林草局新成立的專業撲火隊,“其實就是民兵,沒有編制的那種。”冬天時,涼山州進入了“防火期”,黃元林開始到撲火隊參加打火集訓,沒時間在店裡掌勺做生意了。

據林紅介紹,黃元林有兩個孩子,大點的孩子五六歲,會幫忙端菜;小點的只有一歲左右,那次去農家樂吃飯時,黃元林的妻子還抱著老二。

林紅說,寧南縣正組織大巴車送犧牲者家屬去西昌,但黃元林的家人已經自行開車前去。“他們都沒等政府的車來接就先去了,可想而知,那個心情還是很複雜。

陳章華 33歲

除了撲火,他還要靠打工掙錢養家

33歲的陳章華是此次犧牲的撲火隊隊員之一。

據陳章華的小學同學鍾萬介紹,寧南縣森林草原防滅火專業撲火隊於2019年年底成立,陳章華正是那時加入的。自今年3月11日起,撲火隊開始集訓,鍾萬時常看到陳章華在朋友圈裡分享集訓的照片和視頻。“隊員們吃住都在一起,早上出門跑早操,下午進行專業的滅火知識訓練。”鍾萬說。

陳章華還向鍾萬提起過,以前做民兵時,每年可以拿到1000元補助,“現在做撲火隊員,一個月能拿到1500元。”

在鍾萬的記憶裡,陳章華小時候很調皮,男孩子們在一起經常玩泥巴、到河裡抓黃鱔。高中畢業後鍾萬去當兵了,陳章華也想當兵,但因為身體原因,陳章華沒能通過國家統一的招兵考核。“他遺憾極了。”

從那時起,鍾萬每年回家省親時,陳章華都會詢問部隊生活,“說他很羨慕”。2018年春節同學聚會時,陳章華說自己在村裡當了民兵,參與地方撲火。“因為老家山火頻發,他又有當兵的情結,所以他很喜歡這個工作,覺得當民兵也是一種光榮。”

在鍾萬的印象裡,陳章華雖然小時候調皮,說話大大咧咧,但長大後很會為家人著想。除了撲火,他還要靠打工掙錢養家。“我們朋友有時晚上會出來坐坐,他從不說自己多忙多累。”

劉軍 39歲 劉兵 42歲

撲火隊裡的“堂兄弟”

3月31日,新京報記者從寧南縣天鶴村多名村幹部處確認,在西昌“3·30”森林火災中,天鶴村前往撲火的10名隊員,9人犧牲,1人受傷送醫。

犧牲者包括:天鶴村1隊的周全生,2隊的陳文龍、陳章華、張明福,5隊的劉軍、劉兵,6隊的劉勇、李洪剛,8隊的李天雲。11隊的陳科金受傷送醫。

天鶴村村幹部王文(化名)介紹,犧牲者張明福是天鶴村撲火隊員中負責牽頭的。


英雄一路走好!西昌18名犧牲滅火隊員們出發前的留影

劉兵(二排右三)、劉軍(一排右二)生前和救援隊員合影。受訪者供圖


王文告訴新京報記者,此前,鄉鎮上一直都有民兵組成的撲火隊。王文和劉軍、劉勇一樣,此前也是撲火隊隊員,當地每年會組織專門的培訓,講解專業知識,救火只能“就地取材”,每年能拿到1000元補助。遇上火災時,便緊急出勤,平常沒有火災時,就幹農活,打零工。幾年前,因為年紀大了,王文就退出了撲火隊。

王文說,森林草原專業撲火隊成立後,每10天倒班訓練一次,每個月能拿到1500多元,這次出發西昌救火前,這批隊員剛結束訓練。

另一名村幹部王珂(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他也曾是民兵撲火隊的,幾年前因身體不好退出了民兵隊,他和犧牲的劉軍、劉兵同在一隊,非常熟悉。

王珂說,劉兵和劉軍是堂兄弟,劉軍今年39歲,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改嫁後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沒過幾年,老人也去世了,就一直靠政府和鄰居補貼生活。

平日裡,劉軍總是笑呵呵的,看到村裡誰家辦事馬上就去幫忙,出事後很多村民都感念他的好,自發去他家裡悼念,“都在流眼淚,太可惜了。”


英雄一路走好!西昌18名犧牲滅火隊員們出發前的留影

劉軍生前照片。受訪者供圖


在王珂眼裡,劉軍雖然從小經歷一些挫折,但是很有志氣,原本是村裡的貧困戶,結婚以後,就自動放棄了貧困戶名額,妻子在一家絲綢廠上班,兒子今年10歲,經過努力打拼,生活已經逐漸有了起色,沒想到遇上這件事。

劉兵和妻子在寧南縣第一高級中學食堂幫廚,夫妻倆有一兒一女,大女兒今年初中,兒子還在上小學,為了照顧孩子,倆人留在了寧南縣,沒有外出打工。

付娜(化名)是寧南縣一所幼兒園的園長,劉兵的兩個孩子都在她的幼兒園裡上過學,“大女兒學習很好,人也乖,很懂事”。孩子放學的時候,劉兵常去接孩子。

為了補貼家用,劉兵想提升自己,當個廚師,還專門參加了政府組織培訓的廚師班,培訓通過的人可以獲得資格證書,更好就業。

付娜是劉兵的培訓班同學:“他做飯本身就很好吃了,上培訓班的時候他就是想再提升一下,學得也很認真。”

幽默,是付娜對劉兵最深的印象。

培訓班上廚師老師教大家怎麼用調料,調料種類很多,劉兵打趣道,“老師等你把我們都教完了的時候,我家裡面的廚房都放不下了。”一個月的培訓期很快就過去了,付娜和劉兵的聯繫也逐漸變少。

付娜手機裡存著劉兵他們撲火前隊員們在一起的合照,惋惜起來:“他們昨天出發的時候就根本不應該照合影,應該回來後再合影的,沒想到昨天一別,今天就成了永別。”

“去年是送英雄,今年是接自己縣的英雄們回家,感覺太悲痛了。”付娜說。

劉勇 25歲

他是家中的獨生子

劉勇是寧南縣天鶴村村民,犧牲時只有25歲。

據劉勇家的鄰居井山(化名)介紹,劉勇家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平時在地裡種些紅薯、玉米等,還會養蠶,“家庭條件只能說一般”。劉勇是家中的獨生子,犧牲前還沒談女朋友。

之前,劉勇常年在上海、西昌等地打工,在工廠、KTV上班,農忙時會回家幫忙。“他心裡很清楚,他靠家裡是靠不住的,只能靠自己,所以他一直都很勤懇地工作。”井山說。

加入撲火隊前,劉勇已是天鶴村的民兵。一直以來,無論民兵訓練還是撲火隊訓練,他一直堅持參加。上週五下午5點多,井山才見過劉勇。當時劉勇穿著撲火隊訓練的迷彩服,在附近的空地上停放摩托車。井山問他,訓練辛苦嗎?劉勇說,不辛苦。

31日早上,井山在劉勇家見到了劉勇的父母,兩口子都是40多歲,“身體還算硬朗”。但井山感覺,劉勇母親看上去很憔悴,“像是失去了一個很寶貴的東西。”

鍾生文 42歲

有兩個女兒的豆乾店老闆

20多歲的寧南人王小(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犧牲的撲火隊員鍾生文(42歲,黨員)在當地開了一家小商鋪,賣豆腐乾。鍾生文家屬介紹,鍾生文有兩個女兒,家中經營著一家豆乾店。


英雄一路走好!西昌18名犧牲滅火隊員們出發前的留影

鍾生文家的豆乾店。


鍾生文的侄女告訴新京報記者,親屬們聽說消息後都趕到了鍾生文家裡,他的妻子已趕往西昌。

鍾生文夫婦和父母、兩個女兒住在一起,大女兒已經上高二,小女兒在讀小學。鍾生文在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么,還有兩個姐姐。

“他在撲火隊幹了很長時間,平時沒有火情時,他就在家裡經營著豆乾店。”侄女說,昨日,鍾生文恰好在撲火隊值班,沒有回家。

一名鄰居告訴新京報記者,鍾生文的豆乾店很有本地特色,開了很多年,每天早晨很早就起來做豆乾,他也經常去購買。還專門有成都的顧客會過來購買,鍾生文會通過快遞寄出去。

李天雲 40歲

出發前對朋友說很快就回來

隊員李天雲是犧牲者之一,殞年40歲。

李天雲的朋友李華(化名)稱,李天雲是寧南本地人,縣裡民兵五班的隊員,參加撲火隊的時間不長,空閒的時間在家務農。

李華回憶,李天云為人很熱情,也愛熱鬧,喜歡和朋友們一起聊天。

李華最後一次見到李天雲是在3月30日晚上,幾個朋友在寧南縣汽車站送撲火隊去西昌救火。臨出發前,李天雲還和朋友們說,去執行任務,很快就回來,回來以後要一起吃飯。

“當時他沒有想到這麼嚴重”,李華說,沒想到送行竟然成了永別。

李華稱,現在李天雲的家屬已經到達西昌市的殯儀館。

張明福 43歲

誰家有事兒招呼一聲他都幫忙

張明福是唐傑(化名)表弟的乾爹,按輩分講唐傑應該喊他叔叔,在她印象裡,這位叔叔熱心腸,能幹。1999年唐傑家開始蓋房子,張明福前前後後持續幫忙一年多,從頭幹到尾。唐傑說,“這種事太多了,數不過來。”

張明福家裡有兩個孩子,大兒子已經讀大學,小女兒才剛上幼兒園。同村村民說,他生前為人熱心,平時在家務農、偶爾出去打零工。

3月30日下午四點多,同村的唐傑(化名)看到21名隊員臨走時合了影。她揮揮手說,讓隊員多加小心,“注意安全、平安回來”唐傑一直覺得這是句祝福的話,沒曾想卻成了奢望。

當天晚上,唐傑聽見門外嘈雜的聲音。她的父親和愛人出門打探情況,回來後告訴唐傑,張明福他們遇難了。


英雄一路走好!西昌18名犧牲滅火隊員們出發前的留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