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店玲姐:“我只想帶著感恩心做些小事” 記者 戴凜 通訊員 段文蘭

米粉店玲姐:“我只想帶著感恩心做些小事” 記者 戴凜 通訊員 段文蘭

▲在為醫護人員準備的早餐上,劉智玲還寫下祝福語 受訪者供圖

米粉店玲姐:“我只想帶著感恩心做些小事” 記者 戴凜 通訊員 段文蘭

▲昨日,劉智玲在店裡為楊爹爹準備午餐 記者 戴凜 攝

在天元區黃山路,有一家名為“玲玲米粉店”的門店。店鋪不大,但顧客進出不斷。張羅小店的人叫劉智玲,顧客們一般不叫她老闆,而是習慣稱呼她為“玲玲”或是“玲姐”。

鄰居們說,圍繞這個小店,已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愛心故事。

環衛班組長說:

“我從沒見過這麼好的老闆”

劉智玲46歲,老家在炎陵縣,1986年來到城區求學,隨後進入原天源棉紡廠工作。2005年,因單位效益不好,她在廠區外的路邊開了一家米粉店,一干就是15年。

說起劉智玲,黃山路沿線的環衛工特別有感觸。

3月25日晚(農曆三月三的前一天),黃山路環衛班組長吳清蓮的電話響了,電話那頭正是劉智玲。

“你們明天上午有多少人在崗,我給你們做了地菜煮雞蛋。”確認共有10人後,劉智玲就去剝雞蛋了。

“我從沒見過這麼好的老闆。”吳清蓮說,劉智玲總是在端午、中秋這樣的傳統節日給他們送上時令點心。不僅如此,劉智玲每月還會送給班組20名環衛工每人兩張免費用餐券,已經堅持8年了。“環衛工付錢用餐,單價也會減少1元。看起來不多,但對我們來說真是一份暖暖的心意。”

黃山路環衛班原組長姜師傅回憶說,他與劉智玲的交集,正是從8年前的一碗愛心米粉開始的,沒想到一晃過去了這麼多年,愛還在延續。

被她照顧十多年的孤寡老人說:

“她比親女兒還要貼心”

昨日上午,記者也來到劉智玲的小店。11點半,劉智玲做了一份紅燒肉,又盛上一盒飯,騎著電動車出門了。目的地是幾百米外的城中村,這裡住著一位她照顧十多年的孤寡老人。而故事還得從12年前說起。

2008年的一天,一位頭髮花白、衣衫襤褸的老人走進劉智玲的小店。看到老人手中還提著幾件廢品,劉智玲特意給他多下了一些粉。結賬時,劉智玲說:“今天就當是我請您吃吧。”

然而沒過幾天,老人又來了,劉智玲還是沒有收費。“就當是家裡多了一口人,每天多吃一碗粉也沒什麼。”劉智玲說,老人姓楊,獨居在附近的城中村,也沒見有什麼親人,所以她決定繼續為老人提供免費早餐。

十多年來,劉智玲時不時會給老人送去新衣和被子等物資。最近幾年,每當過年過節,她還會將老人接回家裡一起吃飯。“前年春節回炎陵老家,我怕老人沒地方去,最後把他也帶回炎陵過了個年。”

記者瞭解到,老人今年已經75歲了,老家在重慶,無近親。如今,老人在城中村裡種了些小菜,然後擔到附近售賣。聊天時,他得意地說:“玲玲比親女兒還要貼心。”

不一樣的“逆風而行”

“看到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搶救病患,我早就想為他們做些事了。”1月30日傍晚,剛從炎陵老家返回的劉智玲,收到了市中心醫院血透室護士的微信留言,對方詢問是否能配送早餐。

劉智玲立即接下這個活,而且她還決定,在特殊時期為這些醫護人員免費供應早餐。就這樣,醫院血透室和重症病房每天早晨會派代表來小店裡領取早餐。

很快,她又與感染科醫護人員取得了聯繫。由於該科室人員全天穿戴防護服,出行不便,劉智玲決定親自送餐上門。“說不怕是不可能的,但是看到英勇的醫護人員,我也就有了勇氣。”

劉智玲說,早晨6點不到,她就悄悄趕到店裡熬湯,準備早餐,7點左右將米粉送往市中心醫院。由於感染科為特殊區域,她找來雨衣和鞋套充當防護服。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她開始只是說“出門做點好事”。在丈夫不斷追問下,她才坦白。“當時丈夫很生氣,讓我這段時間就別回來住了。”

於是,劉智玲真的搬了出去。但第二天丈夫就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妥,又讓兒子打電話給她,把她請回家。

40多天,每天送出50份愛心米粉

每份都是炒碼加雞蛋

進入2月,小區疫情防控工作也開始嚴格起來。社區組織志願者在小區值守,他們的早餐也被劉智玲承包了。有時,她還為公交司機送去愛心早餐。

1月31日到3月17日的40多天時間裡,劉智玲平均每天要送出愛心米粉50份,每份都是炒碼加上雞蛋,按照市場價格,價值達2萬元左右。

每天忙完愛心早餐的製作和配送,劉智玲也沒閒著。在社區的組織下,她和小區愛心人士組成了志願者小分隊,開展巡查、勸導工作。她還與其他志願者共同出資,購買了魚、肉、雞蛋和小菜,為小區14位獨居老人送菜到家。

“我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正是因為有無數人在默默奉獻。所以我也想帶著一顆感恩的心,為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劉智玲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