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講話稿寫作技巧!

領導講話,是領導作為一級機關、一級組織的代表者,就重要工作、重要問題,在公開場合下提出的指導性意見。領導講話不僅是個人意志的表達,更是代表一級機關、一級組織的發言。

按照用途分,領導講話可以分為:部署工作類;總結工作、表彰先進類;例會類;直接指導基層工作類;研討會座談會上的指導性講話類;非正式講話類。

如何掌握起草領導講話稿的訣竅,以下幾點需要牢牢把握。

1.吃透領導意圖

領導有時會把起草者找來“面授機宜”,把意圖交代清楚,如重強調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等。領導交代意圖時,起草者最好全盤記錄下來。如果領導已經事先經過縝密思考,講出來的思路已經成熟,稍加整理就可以成為理想的框架,寫起來就會省勁得多。即使領導說出來內容只點到現象,或是隻提到觀點,還未串成一條清晰地思路,全盤記錄也很很有必要便於起草者理解領導想表達的是什麼。

與領導交談,陪同領導參加各種活動或者下基層調查研究,聽領導在一些場合的即席講話,都是捕捉領導意圖的極好時機。

特別是領導脫口而出的話,往往是他真實思想的表露,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妙語佳詞。把這些看似零散的東西記下錄下來、集中起來,加以綜合分析,就不難發現領導的“關注點”“興奮點”,不難把握領導的思想脈絡和思維習慣,這樣,就是領導事先沒有交代寫作意圖,也能做到臨陣不慌。

當然,吃透領導意圖並不是“奉命行事”,如果發現有什麼不妥,有什麼疏漏,應該大膽提出來。即使領導不是以商量的口吻交代意圖,你也要敢於發表個人意見,只要講得有道理,領導是會採納的。如果唯唯諾諾,見誤不說、見錯不糾,看似尊重領導,實際上是對領導、對工作不負責任。

2.提高思維層次

儘量讓自己能與領導在同一個層次上思考問題。起草講稿的過程中,要學會轉換角色,由“我是機關幹部”轉到“我就是領導上來。”

謝亦森先生在《大手筆是怎樣煉成的》書中提出瞭如下精闢觀點,值得學習:

——要像領導那樣胸懷全局,站得高看得遠,從大處著眼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深謀遠慮,把關定向,絕不能憑一己之見坐井觀天,就事論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談瑣事不抓要務。

——要像領導那樣吃透上情、熟悉下情、瞭解外請,把貫徹上級大政方針與聯繫本地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既講好“普通話”,又講好“地方話”,絕不能照抄照搬,人云亦云,滿足於當“傳聲筒”、“文抄公”。

——要像領導那樣注重講話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一切著眼於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工作、促進發展,絕不能坐而論道,空洞說教,滿篇都是空話、大話、套話、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正確的廢話”。

——要像領導那樣注重文風與政風、作風的一致性,長與短、虛與實、深與淺、樸素與華麗、委婉與犀利、含蓄與明快、沉著與激烈、新潮與謹慎,可謂千姿百態,各顯特色,無一不是領導個人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工作閱歷、不同性格氣質和不同處事方式的體現,絕不能千人一面,不加區別地把同一文風“套”給每一位領導,更不能把自己的風格強加於領導之上。

——要像領導那樣居“高”臨“下”、指揮若定,叱吒風雲,大量使用“要”、“必須”、“務必”之類的祈使式語言給下級指方向、明責任、交任務、教方法,絕不能模稜兩可,不知所云;不能隔靴搔癢,避實就虛,說來說去說不到點子上;不能以機關幹部的角色以“低”充“高”,摻雜個人觀點和感情色彩;不能拖泥帶水,吞吞吐吐,大量使用“大概”、“可能”、“據說”之類的模糊語言。

3.掌握結構方法

結構方法因講話稿樣式而異。一般講話稿的結構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以內容定結構。內容與結構的關係就像身材與衣服的關係,合身得體才好看。假如只講一個側面的問題,篇幅限制在3000字以內,倘若也像寫大塊文章一樣,一二三四五,拉上一個大架子,就很難把講話寫短、寫實,反而就像個瘦子穿寬大衣服一樣空空蕩蕩。如果講話是涉及全面工作的,而架子設計過於狹小,那麼內容就會鋪展不開,就像大胖子穿緊身衣一樣彆扭、難看。

不固守模式。考慮結構時,則應避免雷同。就好比建房子,如果所有的房子都是一個模板,當然不能給人以新鮮感、美感。比如,大家熟知的三段式:第一段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第二段任務和措施,第三段加強領導。照此寫來,與會者聽到“加強領導”時,就知道快結束了。

力求緊湊集中。這裡是指文章的內部結構要嚴謹、周密,各部分之間形成有機的緊密聯繫,把主題烘托出來,使整篇文章有一種和諧美。不緊湊、不集中,結構鬆弛、散亂。一些講話稿就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陷:

內容不集中,偏離了主題。比如,某篇講話的主題是“高舉團結、廉政、務實的旗幟,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內容設計了“從嚴治幹刻不容緩”“重要的問題在於加強學習”“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銳利武器”“建立強有力的監督機制”“關於當前改革與發展的幾項重要工作”等五個小標題段落。很明顯,後一個段落偏離主題,完全可以砍掉。

內容缺乏有機聯繫,顯得雜亂無章。比如,一篇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講話稿,設計的內容和排序是“(一)共產黨員要在改革與建設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二)強化激勵和約束機制;(三)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要體現在敬業愛崗、無私奉獻上;(四)黨員隊伍存在的種種問題不容忽視;(五)黨員教育要注重實效”。

其中有兩個問題:一是次序顛倒,既然要指出問題,應該把第四點作為第一點,先擺問題,再談要求和措施;二是內容設計缺乏確定性,第三點內容寫起來會與第一點有交叉,不如將二者合併。

內容設計貪大求全,什麼問題也沒講清楚。比如,從國際形勢到國內形勢,從物質文明到精神文明,從工青婦到對臺、統戰和民兵預備役,照此寫下去、念出來,只能使聽眾灌了滿腦子東西還鬧不清究竟要講什麼。

合理安排段落和層次。段落和層次分明,就能使文章脈絡清楚,便於理解。哪個先講、哪個後講,要按邏輯關係、輕重緩急排序,不能錯亂、顛倒,常見的排序方法有:

1.並列排序法:

各層次“平起平坐”,直接對主題負責。比如,一篇加強部隊建設的講話,第一部分談軍事工作,第二部分談政治工作,第三部分談後勤裝備工作。三者就是一種並列關係。

2.遞進式排序法:

各層次循序漸進式鋪開來。比如,一篇建設學習型機關的講話,第一部分“為什麼要建設學習型機關”,第二部分“什麼是學習型機關”,第三部分“怎樣建設學習型機關”。這三者的關係就是遞進式的。

3.主從式排列法:

主要層次排在前面,非主要層次排在後面,為主要層次起烘托和服務作用。比如,一篇佈置農業和農村工作的講話,優化產業結構、拓展農民增收渠道、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等作為主要層次。後面跟上幾段談改進工作方法、做好服務工作、減輕基層負擔和農民負擔等內容就屬於從屬層次。

4.附帶式排序法:

主要內容擺在突出位置,其餘的作為附帶或補充。比如,一篇佈置新年度經濟工作的講話,主要的次序排完之後,帶上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具體問題:“第一,抓好春耕生產”“第二,抓好民政工作,確保實現‘開門紅’”“第三,關心群眾生活,幫助災民度過春荒”。這些內容都很重要,但又不是全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所以列在後面來講。

4.做到精心起草

何為起草精心?就是要做到寫前“四問”,寫中“四求”,寫後“四看”。

寫前 “四問”:

一問寫的啥。文體不同,寫法也不相同。比如,講話稿中的論述性內容與理論文章的論述性內容,請示中的部署性內容與指示中的部署性內容,是不一樣的,如果混淆了,就會不倫不類。

二問給誰寫。高級領導向機關講的東西不能太瑣碎,一般幹部講的東西不能口氣太大。對上彙報的材料不能像老師教學生一樣擺出一通道理,部門領導講話不能盡是“原則要求”。

三問給誰看或聽。搞清楚講話稿是向上級領導彙報,還是對部屬指導;是給機關幹部講課,還是給基層群眾搞教育。對上級彙報要簡潔幹練,對群眾講話要親切通俗,對部隊戰前動員要斬釘截鐵。

四問啥目的。是對重要工作進行動員、部署、總結、指導,還是對重大問題進行報告、說明、解答;是對重要理論決策進行宣傳、闡述、輔導、講解,還是一般場合的稱讚、祝賀、希望。

寫中“四求”

一是求“高”。要寫出恢宏大氣,寫出理論高度、指導力度和思想深度。

二是求“新”。要做到新視角,新思路,新概括,新語言。

三是求“實”。領導講話面對的是做具體工作的人,講話的基本功能是回答、解決實際工作中提出的種種問題和矛盾。因此,必須緊貼實際,實實在在12期

四是求“順”。要做到基本思路順,框架結構順,邏輯關係順,沒有“硬傷”。不能硬掰、硬扯、硬掛、硬拔,一定要防止片面性、模糊性。

寫後“四看”

一看是否到位。材料寫完後,不要忙著出手,要“跳”出來,涼下來,後頭看層次、態度、思想、語言是否符到位。

二看是否得體。是不是做到了符合講話人的角色,維護髮言者的形象,顧及各方面的影響,把握好火候分寸。

三看是否嚴謹。是否經得起檢驗、推敲,有沒有立不住的提法,有無引用不實不當的數據、事例等。

四看是否細緻。有無文字錯漏,有無明顯的病句,格式、排版、打印、裝訂、頁碼等是否恰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