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 60% 感染者無症狀?是否會導致新一輪爆發?

最高 60% 感染者無症狀?是否會導致新一輪爆發?

李蘭娟院士提醒重視無症狀感染者


3 月 30 日晚,兩條新聞出現在微博熱搜上,分別是——


「李蘭娟提醒重視無症狀感染者」以及「浙江對無症狀感染者按確診病例管控」。


最高 60% 感染者無症狀?是否會導致新一輪爆發?


此前,部分地區的無症狀感染者因為在隔離期間被檢出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讓「無症狀感染者不按照確診病例進行統計」引發爭議。


在疫情對我們生活影響越來越小的時候:


出現這兩則新聞意味著什麼?無症狀感染會不會成為人群中的地雷?


為你解讀關於「無症狀感染者」的幾個問題——


1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


所謂無症狀感染者,即沒有感染新冠病毒的臨床症狀(如發熱、乏力、肺炎等)但咽拭子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的患者。


健康人身上也會攜帶各類細菌病毒,但不一定會生病,而無症狀感染者則是攜帶新冠病毒的人群。


2我是不是無症狀感染者?


不是每個健康人都需要自我懷疑。


鍾南山院士在 3 月 29 日接受採訪時表示:


「我們說的所謂『無症狀感染者』,不是任何沒有症狀的人。而是那些和已經受到感染的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他們有的已經受到新冠病毒感染了,但卻沒有症狀,他們才是我們關注的無症狀感染者。」


簡單來說,如果你 14 天內沒有接觸過患者、到訪過疫區,那麼並不需要過分擔心。


最高 60% 感染者無症狀?是否會導致新一輪爆發?


3無症狀感染者有傳染性嗎?


無症狀感染者有傳染性。


根據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其中提到了:


「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對於國內現在的情況,大多數人接觸到確診患者可能性已經很小,無症狀感染者自然成為了防疫的重點。


3 月 30 日,中央要求突出做好無症狀感染者防控。對於無症狀感染者,也要嚴格集中隔離和醫學管理,並做好信息公開。


4人群中無症狀感染者多嗎?


很遺憾,現在並沒有答案。儘管國內外已有許多團隊通過數據建模的方式對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進行計算估計,但具體數值卻一直存在著爭議。


學術期刊 Nature 於 3 月 20 日發表一篇題為 Covert coronavirus infections could be seeding new outbreaks 的評論指出,目前人群中可能存在 30~60% 的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他們具有傳播力,「可能引起新的流行」。


但與此同時,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


「關於中國國內『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目前瞭解得很有限:既沒有具體數字,也未有詳盡研究。但是根據已知的事實,也可以做出一些推斷。

比如:一般來說,無症狀感染者對與其密切接觸的人的傳染率很高,但是中國近期新冠肺炎新確診病例數不僅沒有上升,反而在不斷下降,這可以說明:中國還沒有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


最高 60% 感染者無症狀?是否會導致新一輪爆發?


5為何無症狀感染者


不納入確診病例?


3 月 22 日凌晨,武漢市政府對網傳「武漢麗水康城小區有新增病例」的消息進行闢謠。經查,小區居民張某某為無症狀感染者,不計入確診病例,這一「無症狀感染者不納入確診病例」的做法引發了網絡爭議。


對此,武漢衛健委回應稱,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第七版診療方案,疑似及確診病例需具備臨床表現。如果無症狀感染者在隔離期間出現了症狀,則將其作為確診病例報告並公佈。


有免疫學專家對錶示:


「從這個臨床醫學的定義上來看,這應該是不存在爭議的,因為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無症狀感染者只是感染了病原體但沒有發病。」並且生理指標都正常,「仍屬於健康人範疇,患者則是已經出現症狀的人。


但從免疫學和病原學的角度來看,感染者和未感染者肯定是不同的,因為感染者屬於傳染源,沒有感染病毒的人則屬於易感人群。」


根據武漢政府公佈的情況通報,武漢麗水康城小區中的感染者第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第二次為陽性,第三次為陰性。


對於這一檢測結果,一位病毒學專家告訴丁香園:


「我認為第二次的陽性結果為假陽性,是由於核酸檢測的高敏感性的特性導致的;第三次標本採集和第二次標本採集在同一天,都是陰性結果,也證實了第二次檢測是假陽性。因此,當地不將這名患者計入確診病例是正確的,結果判斷是科學的,不會對疫情防控有影響。


相反,準確的判斷能夠有效減少對醫療資源的浪費,也能降低感染者自身院內感染的風險。


最高 60% 感染者無症狀?是否會導致新一輪爆發?


6我們該怎麼應對?


對於普通人來說,面對潛在的無症狀感染者群體,既要保持警惕,也要避免過度焦慮。


如果你有接觸過感染者或到訪過疫情較重的地區,請配合當地的政策做好隔離、檢測等。


如果你沒有以上的情況,只要日常做好防護:勤洗手、戴口罩等,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