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避免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失去底線的孩子,只會步步退讓

有一種人格是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往往非常在乎其他人的評價,在與別人交往時通常都是流露出一種依靠別人的狀態。

為何避免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失去底線的孩子,只會步步退讓

其實我小時候也是這種人格,家裡有弟弟妹妹,我是家裡的大女兒,所以很多時候我不僅僅要顧及弟弟妹妹的感受,更要顧及父母的不容易。

每次爸爸媽媽買回來的零食,我都是最後一個吃,每一次弟弟妹妹不高興,我都會上前去哄,就怕爸爸媽媽生氣了。

所以就是這種人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困擾我,導致我上班之後都很難走出來,一直想要討好身邊的同事,有時候還會弄巧成拙,造成尷尬的局面。

其實這些都是和父母教育有著密切關係,在父母教育孩子時,如果沒有引導孩子主見,或者父母太過於強勢,孩子就會變成一種討好型人格,在這些方面很多父母忽視了,最後造成一種糟糕的結局

為何避免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失去底線的孩子,只會步步退讓

一、孩子的討好型人格,很多時候是受父母的影響

孩子有任何需求時,父母都是拒絕為主,從來沒有正面回應。每一次控制孩子,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磨平稜角的過程。

父母給孩子某種程度上的臉色,就是孩子成為討好型人格的主因,對於孩子而言,長期處於壓迫狀態,並且受到父母不斷的使眼色,孩子就會太依賴外界看法而存在,沒有任何自己的主見。

父母長期的否定不斷給孩子施加壓力,以至於孩子通常用一種超標準來要求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會為了不斷迎合父母變得沒有任何獨自思維的能力。

為何避免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失去底線的孩子,只會步步退讓

二、討好型人格,讓孩子失去底線,步步退讓

一開始孩子討好家長只是為了能夠不被父母指責,不用看父母眼色,但是久而久之,父母會更加嚴格,步步緊逼讓孩子不知所去,最後孩子只好一步又一步退讓,慢慢失去底線。

父母對於孩子關心和照顧缺失,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就開始為了討好父母不斷地拉扯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沒有靈魂的傀儡,是依附別人評價和眼色存活的玩偶,最後消散了所有的熱情在這個無情的世界中。

多少孩子是對父母產生了失望之情,自己實在不知道如何處理才成為了這樣

為何避免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失去底線的孩子,只會步步退讓

三、家長如何避免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

1、拒絕給孩子消極暗示

其實大多數孩子成為討好型人格都是受到了父母的消極暗示,就是由於父母在無形中存有一種眼色,導致孩子自己暗示成為這種討好型人格。

所以避免孩子成為討好型人格,最關鍵是拒絕消極暗示孩子,不要給孩子任何討好型的方向,並且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以引導孩子擁有自己思想為主。

2、增加對孩子的鼓勵

大多數父母就是給予孩子過多否定才導致孩子對於自己不自信產生討好別人的行為。所以我們應該增強孩子的自信,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可以受到父母鼓勵,是可以得到支持的孩子。

在這個過程中,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就是讓孩子不再依附其他標準,當孩子對一件事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判斷,就不會再過於在意別人的眼光。

所以我們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孩子學習上或者是孩子與人交往的事情上面都要給孩子留下一個正面回應,告訴孩子應該保持自信。

為何避免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失去底線的孩子,只會步步退讓

3、引導孩子正確相處模式

孩子最開始都是以討好家人為主,後來養成習慣就成為討好身邊的人,最後變成連陌生人都要討好。

所以這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方式,在教育孩子與人相處過程中,父母要起到一個模範作用,告訴孩子應該如何與別人相處。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關係,不應該依附別人或者討好別人,告訴孩子這一點會讓他們明白自己相處模式應該是怎樣的,我們需要不斷的改變自己,讓自己變更優秀。

討好型人格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一種理想型人格,而是讓孩子變得沒有主見、甚至在生活中處處小心翼翼。

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正面對待這個問題,讓孩子們能夠了解到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同時也要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才是正確與人相處的模式,不斷改變自己。

為何避免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失去底線的孩子,只會步步退讓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姐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