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 第一篇 立命之學

雲谷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

餘追省良久,曰:“不應也。科第中人,類又福相,餘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餘好潔,宜無子者一;和氣能育萬物,餘善怒,宜無子者二;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育之根,餘矜惜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宜無子者三;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喜樂鑠精,宜無子者五;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其餘過惡尚多,不能悉數。”

雲谷曰:“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增加纖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其斬焉無後者,德至薄也。”

“汝今既知非,將向來不發科第,及不生子之相,盡情改刷。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兇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及否?”

餘信其言,拜而受教。因將往日之罪,佛前盡情發露,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以報天地祖宗之德。


雲谷禪師聽了我的話,又問我道:“你自己想想,你覺得自己應該能考到科第嗎?應該生有兒子嗎?”

聽了雲谷禪師的文化,我回想起過去自己所做過的事情,自我反省了很長時間,然後回答雲谷禪師說:“不應該。我不應該得到科第,也不應該有兒子。因為能考取科第的人,都是由福相的,而我的相很薄,所以福也薄,又不能多積功德和善行,打牢獲得厚福的根基;並且我耐心不夠,不能承擔瑣碎重大的事情;別人有過失的時候,我心量狹小,不能夠包容別人;有時我還自尊自大,以才智去壓制別人,自以為是,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且隨便妄發謬論。如此種種舉動,都是福薄的表現,又怎麼能夠考得科第呢?”

“我們知道,越是汙穢的地方,生長的東西會越多;越是清澈乾淨的河流,反而越少又魚生存。我正式因為過分喜歡潔淨,所以變得不近人情,這是我不應有兒子的原因之一。天地間只有萬物和泰,如暖日,如細雨,才能夠催發萬物生長。而我卻常常容易發怒,沒有一點和育之氣,又怎麼會生育兒子呢?這是我不當有兒子的緣故之二,仁愛,是長養生命的根本;而狠心殘忍是斷絕子嗣的根由,就如一顆果子如果沒有核仁,又怎麼會生長髮育呢?我只懂得愛惜自己的名節,常常不肯拋開自己去幫助別人,積些功德,這是我不當有兒子的第三個緣故。話說多了容易傷氣,而我喜歡說話,以致傷了氣,身體很不健康,這是我不當有子的第四個緣故。我喜歡喝酒,而喝酒又很容易損耗人的精神,一個人的精神不足,又怎麼會生兒子呢?這是我不當有兒子的原因之五。我喜歡熬夜,通常徹夜長坐不睡,不知道保養元氣,培育精神。這是我不當有兒子的原因之六。除此之外,我還有很多其它的種種過失與罪惡,說也說不完。”

聽了我的話,雲谷禪師說道:“照你這樣說來,何止是科第你不應該擁有,恐怕還有很多東西也不是你應該得到的吧。能夠享有價值一千金產業的,一定是一個能夠承擔一千金福報的人;能夠享有價值一百金產業的,一定是一個能夠承擔一百金福報的人;應該餓死的,一定是應該遭受餓死報應的人,這些都是各人自己造成的,上天不過是根據各人的本質加厚一些罷了。何曾另外有增加一絲一毫其它的東西呢?就像生孩子,如果他積累了百代的功德,那麼久一定會有一百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他積累了十代的功德,一定就會有十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積累了三代或是兩代的功德,就一定會有三代二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那些只享有一代的福,道了下一代就斷絕子孫的,那是因為他功德太薄或是積德罪孽太多的緣故。”

雲谷禪師接著說:“你現在既然已經明白了你的種種過失,那麼你就應該把以前不能夠考取科第,以及沒有兒子的種種福薄的相,用心儘自己最大努力,一件一件洗刷乾淨。一定要多行善事,多積些功德;一定要多為別人著想,多包容別人一些;對別人一定要多些和氣,常懷慈悲之心;一定要少說話,少喝酒;多愛惜自己的精神。你以前所犯的種種過失,要拔得乾乾淨淨的,就有如昨天的你已經死了,從今天起,做個全新的人;以後一切的一切,譬如今天剛剛新生,這樣,那你就算是獲得精神重生的身命了,你的命運也就可以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這種血肉之身,尚且有一定的數。哪有這種符合義理之身,反倒不能感動天的道理?《尚書·太甲篇》裡說:‘上天降給你的災禍,或許你還可以避開;但要是一個人自己做了孽,那就一定會受到報應,不可能再舒舒服服活在這世界上了。’《詩經》裡頭也有說:‘一個人應該常常自我反省,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合不合天道。能夠這樣,那就不會做不合天道的事情了,自然會有很大的福報了。’這是說福是自己求得,也就是福禍都是自己求得,一切全在乎自己。孔先生算你的命,不能夠考取科第,不會有兒子,但這些災禍是上天替你安排的,是可以改變的。你只要把自己本有的道德天性,漸漸放大,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多做善事,多積陰德,這就是自己所造的福、自己造了福,自然會有好報,別人是不能奪走的,自己又怎麼會不能享受這種福分呢?”

“《易經》這部書,都是講的天道人道,處處警戒人要小心謹慎,勿做壞事,都是替君子打算的,告訴他要避開兇險的地方。兇險的事情,向著吉祥的地方去。如果說上天給人的命是因定的、不能夠改變的,那麼又怎麼能向吉祥的地方去呢?又怎麼能避開兇險呢?所以《易經》在開頭第一章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只要能專做善事,積累功德,就可以享有長久的福報;不但是自己有福,多餘下來的還可以傳給子孫享有。這個道理,你確信無疑嗎?”

我相信了雲谷禪師的話,並向他拜謝,接受他的指教。因此我把過去所有一切的罪惡過失,不管輕的重的,大的小的,一股腦地全在佛菩薩面前說了出來,以求改過;我又寫了一篇疏文,祈告上蒼,先祈求自己能夠考取功名,同時還立誓做三千件善事,以報答天地神坻及歷代祖宗對我的大恩大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