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什么叫“混圈子”吗?怎么去混好一个圈子?

班班飞熊


什么是混圈,什么是圈子?

首先要有内容输出者输出内容,然后受众聚集形成社区,这就是一个“圈”了。对内容输出者的关注度远远大于内容,就是粉丝对"圈"的关注度远远大于内容,就是混圈。

混圈的体验

刚开始入圈,你会特别崇拜各种大佬,感觉他们好厉害,能搭上一句话是多么荣幸。

后来,你发现自己也有厉害的地方,大佬也有不厉害的领域,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大家互相交流,其乐融融。

然后,你就发现自己无意卷入了各种朋党争斗,有的人面对某件事义愤填膺,加入所谓“正义”的一方怒斥另一方的罪状;有的人不想得罪人,变得少言寡语,小心翼翼。

最后,你突然醒悟,我真TM是傻逼,为了虚拟的网络关系浪费了多少美好青春,朋友那么多有毛用,到头发现真正交心的那几个朋友最好,于是你就退圈了。



托马斯赵


混圈子就跟相亲一样,你优秀了,你的选择就多了。

叔叔家的儿子小永马上要大学毕业了,正处于拼命找工作的疲惫阶段。

很多经历过求职的人想必都很清楚。大学毕业时,我们总会参加一场又一场校招。手上握个十多份简历,一转眼就能投递完。在宣讲会上,我们坐在上百名竞争者中忐忑不安,经过一轮又一轮淘汰后,我们以为马上要看到希望了,突然手上机收到“很抱歉……”的短信。

当然,这些对于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我们都曾经历过大学毕业的求职期,如今很多找工作的年轻人,我们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所以,我对小永说:“不要着急,慢慢来。一份基础性的工作,并不难找。”

偏在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同学说:“小永,我知道你为什么找工作难了。因为你大学期间在某公司实习过,据说咱们这个行业,对混那个圈子的人很排斥。”

这种逻辑让我觉得好笑。当然,我从来不曾否认过人情世故,关疏远近,人脉圈子所存在的价值。尤其在中国,很多时候确实讲究个圈子。然而,不管你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在做到足够优秀之前,你根本就算不上所谓圈子里的人,也不会有人在意你的存在。

多年前,我在某家公司有一位同事,他就是个执著混圈子的人。每次大家聚会时,这位同事三杯酒下肚,就开始神采飞扬的演讲:“兄弟们,我打算下个月就辞职不干了。这破公司,没意思。大家不知道,我的圈子里都是些有头脸的人,随便一个哥们伸下手,我立即就能过上不一样的生活。大家放心,兄弟发了财,不会忘了大家。我圈子里的人,很多都是成功人士,咱跟他们混在一起,怎么可能差到哪儿去?”

这样的演讲让我觉得无聊。有意思的是,我们这些人都陆续辞职后,这位同事依然在那家公司,依然进行着他精彩的“圈子”演讲。

几年后,我听说他被公司辞退了。久不相见的几个老同事一起聚了聚。在聚会上,我安慰他说:“兄弟,恭喜你获得自由了。以你的圈子,很快就会有新的生活了。”

他叹了口气说:“啥圈子,谁TM认识我是谁。我现在,下顿饭在哪儿还不知道……”说完,面戚戚然。

不可否认,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靠人脉成功的人。然而,现实生活中,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果自己没实力,不管混进什么圈子,一样没有任何价值。要知道,不管哪个圈子,都存在资源置换,越高级的圈子,越遵循这一法则。对于一穷二白的你来说,你哪有什么资源可用,你就侥幸进入某个圈子,只是和大家混个脸熟而已。对于你自身,所谓的圈子可帮不上一点儿忙。

说实话,我不喜欢混圈子。在北京工作多年,我结交了一批真正的朋友。

如今,我当年那批朋友、同事,有创业的,有做高管的。我离开北京回老家两年了。有一天,我在朋友圈发了条信息,说是自己有打算继续去北京工作的想法。

没想到,很快接到好几个电话,十几条留言。当年那帮朋友和同事,有的咨询我近况,有的邀请我加入他们公司。

所以,在此我要告诉一些混圈子的年轻人,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混圈子上。当你自己真正优秀后,自然会有圈子找上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