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華星淨利下滑近6成 李東生“市值焦慮”難消

時代週報記者:王媛

3月30日晚,TCL科技(000100.SZ)發佈了更名後首份財報,其2019年營業收入達572.7億元,同比增長18.7%;淨利潤為35.6億元,同比增長0.53%;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26.2億元,同比下降17%。

表面上看,這份經歷了重組、更名過後的成績單,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尤其是營收大頭面板業務備受外界審視:去年TCL華星淨利潤9.64億元,同比下降達58.5%。

伴隨財報發佈,TCL科技宣佈向TCL華星增資50億元,進一步持股1.9%至90.72%。

3月31日,TCL科技股價開盤即低開低走,截至收市跌3.27%收4.14元/股,目前總市值為560億,當日主力出逃超2億。

值得一提的是,TCL科技一年前經歷的一番“傷筋動骨”的資產重組曾引發輿論震盪。TCL科技董事長李東生彼時的表態是,堅決剝離家電外衣能讓TCL更聚焦於半導體顯示和材料產業,更顯投資價值。

進入2020年以來,為了進一步彰顯其科技屬性,TCL科技也從原來的證券簡稱“TCL集團”更名而來。遺憾的是,TCL科技卻一直未能走出股價“個位數”尷尬,今年3月份以來股價更是下挫超35%,有家電圈“資本聖手”之稱的李東生“市值焦慮”難消。

在財報中,TCL科技對利潤不佳的原因解釋為:2019年,半導體顯示行業處於下行週期,行業虧損擴大。但其仍強調相對於行業的大幅虧損,TCL華星通過高效的產線投資策略、產業鏈協同優勢和管理,在產業週期低谷依然保持效益領先。

李東生對此定調:“穿越週期底部並蓄勢下一輪成長成為企業的首要任務。”

有意思的是,據時代週報記者梳理獲悉,自2018年年底啟動重組以來,李東生為表信心自掏腰包通過大宗交易及二級市場持續掃貨TCL科技,8次增持下來目前已浮盈1.93億,但TCL科技目前的市值和價位顯然未達李東生預期。

在31日舉辦的線上業績說明會最後,李東生針對股價低迷向外界表態稱:“雖然最近股票下調的壓力比較大,但是TCL科技依然是在整個市場中科技板塊估值的窪地,要對我們有信心。”

直面面板市場寒冬

TCL科技此份財報背後,直面面板產業正經受一場歷史低谷的大考。

目前,TCL科技主要業務包括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產業金融與投資,以及包含翰林匯(掛牌新三板,證券代碼為835281)和奧鵬遠程教育在內的其他業務三大塊。其中,TCL華星和主營分銷業務的翰林匯,去年營收貢獻分別為45.37%和27.81%。

作為營收支柱,去年,TCL華星產品出貨面積達2218.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8%;實現營業收入339.9億元,同比增長22.9%;淨利潤為9.64億元,直降6成,堪稱腰斬。

在業績說明會上,TCL科技COO兼CFO杜鵑強調,TCL華星出貨量是增長的,盈利主要受大尺寸面板價格大幅下降的衝擊,2019年是整個行業大尺寸面板單價非常差的一年,但在小尺寸方面,無論出貨面積、出貨量、銷售收入還是淨利潤都有比較大的增長。

增收不增利的境況下,亮點並非沒有。畢竟在行業鉅虧之下,TCL也走出了一波“獨立行情”,甚至在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及整個面板上下游產業鏈都受到較大沖擊的形勢下,實現面板出貨量逆勢攀升。

“由於提前做了規劃,整體生產經營都維持正常狀態,華星光電出貨量不降反增。”業績說明會上,TCL華星高級副總裁、大尺寸事業群總經理趙軍談到。

根據TCL提供數據,其55吋面板出貨量持行業第一,32吋產品出貨量、LTPS手機面板出貨量、86吋商用顯示面板市佔率均穩居行業第二,與三星、TCL電子、小米等一線品牌客戶均建立良好的戰略合作關係。

趙軍判斷,2019年到2023年,整個面板產業格局將出現較大變化,包括TV、CID、大型商顯的大尺寸面板發展的趨勢隨著韓廠的退出,日本廠商和臺灣廠商也將處於穩定或者收縮的狀態,大尺寸未來將由中國廠商主導。華星光電希望能在市場洗牌期抓住機遇,練好內功,不排除繼續尋求合適機會,通過行業兼併、重組,進一步快速擴大產能,提升市場份額。

“LTPS方面要發揮現有的市場份額全球第二,以及擁有全球最大LTPS單體工廠的優勢,做到競爭力領先、盈利能力領先。” 趙軍在業績會上詳細分析華星光電發展路徑時稱。

在他看來,在AMOLED這個領域,目前以三星為代表的韓國廠商競爭力明顯,目標是快速追趕。而在像屏下攝像頭、摺疊屏這些局部技術領域,華星光電要實現快速趕超,局部領先。對於新一代的顯示技術,包括mini -LED、打印顯示,要通過提早佈局實現至少是並跑的狀態,或者實現局部領先。

股價“個位數”尷尬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底,李東生在爭議之聲中堅決啟動智能終端資產的剝離,將一塊年收入超600億的鉅額營收資產以不到48億的價格出手給新成立的TCL控股,觸動資本市場神經。

李東生的核心思想是“棄家電”、“捧面板”,彩電逆天改命和估值重構無望,而聚焦於高科技、資本密集、長週期的戰略新興產業,則有望釋放TCL的增長潛力。

重組一年後,覆盤這份重組成績單,TCL科技給出了一定的經營成效。

重組後的TCL科技保留了產業金融及投資創投業務,期望藉此投資或併購多個與主業協同的項目,以完善核心主業的產業鏈佈局,同時也有利於平衡半導體顯示行業市場週期動盪的影響。2019年,產業金融、投資和創投業務共貢獻利潤9.99億元。

2019年,TCL科技集團費用率由16.8%降至12.5%,公司人均淨利潤由3.86萬元提升至7.40萬元,資產負債率由68.4%降至61.3%,經營現金淨流入114.9億元。資產重組收益達11.5億元。

同時,TCL在業績會中也多次提到“併購”關鍵詞。李東生表示,未來不排除會在整個行業洗牌過程中尋求合適機會,通過行業兼併、重組來進一步快速擴大產能,提升市場份額。

目前TCL科技總市值為560億,PE僅為21.4,ROE為8.64%;若對比同樣為國內面板巨頭的京東方,後者目前1280億的總市值,PE為67.65,ROE則為2.15%,TCL各項指標頗顯優勢,可見TCL估值尚存較大提升空間。

TCL科技股價曾在今年2月底一度破“7”,市值也一度逼近千億,但近一個月以來已再經腰斬。

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到,多年來除了網民一直在股吧、互動易等地抱怨TCL科技股價不漲,吐槽股價多年來難以走出 “個位數魔圈”,李東生本人也多次在公開場合或媒體面前為自家股票“叫屈”,但李東生幾次對外“自嘲式”的股市漲價呼聲似乎效果並不明顯。

除了資產重組之外,今年1月12號,原“TCL集團”更名,將證券簡稱改為“TCL科技”,也被外界調侃為“取個好名利於改運”。

此次年報,李東生亦在開篇中寫道:本集團發展邏輯、規劃和路徑更為清晰,將充分釋放增長潛力,重組的正面效應在未來將進一步體現。

據時代週報記者梳理計算,自2018年12月以來,李東生已先後分8次增持合計1.75 億股TCL科技股票,總共斥資5.3億,成交均價約為3.04元/股,至今已浮盈1.93億。李東生及其一致行動人目前持股TCL科技9.03%,位列第一大股東。

另有意思的是,李東生作為TCL科技董事長兼CEO,2019年從上市公司領薪678.51萬元(稅前),較前年的299.11萬元年薪大幅增長126.84%。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