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兵冒進,全軍覆沒—明朝丘福北征韃靼失敗原因探究

一、使臣被殺,永樂震怒—明朝丘福北征韃靼時代背景。

明成祖朱棣自靖難成功以後,就在南京登基稱帝。即位後的朱棣整頓朝政,將朝中忠於建文皇帝的政治勢力或罷免或族滅。終於建立起了完全受自己掌控的朝堂班底。對於各位藩王,朱棣加倍封賞,卻又私下裡逼迫藩王交出護衛,放棄兵權。尤其是父親朱元璋沿長城佈置的塞王體系被朱棣盡數廢除。收歸後的兵權由朱棣任命武官,統一調配,經營九邊防線,防止草原政權南下侵略。此外,朱棣還在西北設立哈密衛,在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希求能夠對北方草原勢力形成環形鉗制。公元1406年(永樂四年),朱棣下詔平定安南(今越南北部),並在徵南大軍勝利後,改安南為交趾省。至此,朱棣的首要任務集中於如何打擊分化長城以北的諸多草原勢力。為了落實打擊分化政策,同時也鞏固東北與內地的聯繫。公元1409年(永樂七年)朱棣開始北巡,並常駐北京,開始為建立北京為首都做前期準備。早在捕魚兒海(中蒙界湖貝爾湖)之戰後,北元的殘餘勢力分化為兩個政權實體,東部以與成吉思汗早年征服的林中部落為主體,形成了名為瓦剌的草原部落集團。西部以成吉思汗家族,即黃金家族後裔為首形成了名為韃靼的政權實體。瓦剌人在接受朱棣的封王及賞賜物資後,與明朝緩和了關係,開始全力對付韃靼,蠶食著韃靼的勢力範圍。身在北京,卻一直關注草原局勢的朱棣。在韃靼又一次與瓦剌對戰失敗後,向韃靼派出了自己的使臣,提出了合作的要求。奈何當時的韃靼新任大汗本雅失裡自持自己忽必烈後裔的身份,無時無刻不想重新南下,恢復大元。本雅失裡不僅拒絕了朱棣的招撫,還殺死了全體使團成員。韃靼的行為激怒了朱棣,同時也為了解決草原政權問題。朱棣決定命淇國公丘福為帥,領兵十萬北征韃靼。


輕兵冒進,全軍覆沒—明朝丘福北征韃靼失敗原因探究

明與草原政權形勢圖


二、貪功冒進,中計被圍—明朝丘福北征韃靼戰爭經過。

公元1409年(永樂七年)七月,朱棣任命丘福為總兵官,統兵十萬北征韃靼。在詔命下達之初及丘福行軍時,朱棣都曾多次下令軍隊不得貪功冒進,要相機進止,敵軍絕不會被輕易擊敗,要做好長期追擊的準備。同年八月,丘福行軍至韃靼地界。由於一直未得到與韃靼軍隊主力交戰的機會,丘福認為是明軍主力行動過於顯眼導致的,便決定帶同北征明軍全體高級軍官及精選的千餘騎兵脫離主力行動。丘福率軍在臚朐河(今發源於蒙古國境內的克魯倫河)南岸附近擊敗韃靼的小股斥候部隊,並乘勝渡河,在北岸附近俘虜了一名自稱為尚書職銜的韃靼人。經過明軍審問,該韃靼尚書詐稱:大汗本雅失裡得知明軍北上後,便開始北逃,現在的歇腳點距離明軍不過三十里左右。諸將均對此供詞有所懷疑,紛紛建議丘福等待明軍主力到達後,再展開追擊。丘福卻對供詞深信不疑,堅持以韃靼尚書為嚮導,想要畢其功於一役。在隨後的連續兩日追擊中,韃靼軍隊每與明軍接戰便佯裝不敵,敗退而去,一步一步將明軍引入自己的包圍圈。隨行軍官左副將武城侯王聰、右參將安平侯李遠,向丘福建議我軍已孤軍深入,韃靼軍隊戰鬥力決不至於如此低下,很可能我們已經陷入敵軍包圍圈之中。現如今應該放棄追擊,結營固守,待與我軍主力匯合後,再尋找決戰機會。丘福拒絕了這個合理建議,並以主帥身份下達軍令:繼續追擊,違令者斬。在隨後的追擊途中,韃靼軍隊收緊了包圍圈。丘福在陷入包圍圈後,令王聰、李遠組織士兵突圍開道,奈何明軍兵力構成幾乎全是重騎兵,而且人數嚴重不足,終究不敵佔優勢兵力的韃靼輕騎兵 的圍攻,王聰當場陣亡。丘福與李遠及右副將同安侯火裡火真、左參將靖安侯王忠最終也一同被俘遇害。隨後,韃靼軍隊更是擊潰了失去全部高級指揮軍官的明軍主力。有潰散的士兵甚至在朱棣御駕親征時才得以回到家鄉。


輕兵冒進,全軍覆沒—明朝丘福北征韃靼失敗原因探究

克魯倫河航拍圖


三、剛愎自用,戰術失誤—明朝丘福北征韃靼失敗原因。

客觀公正的講,丘福並不是最佳的帶兵人選。在隨朱棣參與靖難奪位的心腹班底裡,軍事方面最為朱棣看重的乃是張玉和朱能。可惜前者在靖難行動中為救朱棣而死,後者也在明軍徵安南的軍事行動中陣亡。遍觀剩餘諸將,丘福便成了唯一的人選。結合丘福以往的作戰經歷來看,丘福是一員敢於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的猛將。但缺乏冷靜判斷局勢,採取正確戰術的帥才。本人又剛愎自用,對軍事情報缺乏分析甄別的能力,不聽從隨行其他將領的勸諫,以自己主帥的身份強令明軍追擊,落入了韃靼的圈套,以致兵敗身死。明軍此次的出征過於倉促,朱棣七月下令,八月丘福就已到達韃靼地界。刨去路上的行軍時間,明軍實際可用的集結準備時間可能就有十餘天。如此短暫的準備時間,必然導致軍隊物資無法齊備。且明軍的出征時間,處於夏季,正是草原傳統上的水草豐茂,馬兒膘肥體壯的時候。缺乏物資的明軍需要面對的是物資充盈的韃靼軍隊。如果能改成冬季進軍,明軍的物資劣勢就能夠得到反轉。韃靼軍隊以元朝禁衛軍殘部為主體組建,由於早已丟失了長城以南地區,並遭到朱棣和瓦剌的雙重封鎖,冶鐵及相關的軍事製造行業蕩然無存。韃靼軍隊因此早就放棄了人馬披甲的重裝騎兵作戰模式。而改用人著皮甲,戰馬無甲,與敵人保持距離,以弓箭為主要攻擊方式的輕騎兵作戰模式。而反觀明軍,仍採用重裝騎兵為主要兵力構成,造成了追不上、砍不中、逃不動的尷尬局面,最近被合圍而全軍覆沒。丘福親自率領精銳追擊韃靼軍,軍中彙集了出征明軍的所有高級軍官。指揮部親臨一線,固然有助於掌握戰場態勢,迅速部署行動。可當整個指揮層都隨丘福一同陣亡後,出征的明軍主力只得在缺乏指揮的情況下,被韃靼軍隊一舉擊潰。此外,或許是朱棣不願與瓦剌人合作,也或許是瓦剌人想要製造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機會。瓦剌人沒有派兵參與明軍的北征,客觀使韃靼人能夠避免兩線作戰,集中兵力對付北征明軍。韃靼內部也因為新任大汗本雅失裡的黃金家族身份及敢於殺害使臣挑釁明政府而士氣高漲,團結空前一致,這也算是為戰勝明軍增添了一絲主力。


輕兵冒進,全軍覆沒—明朝丘福北征韃靼失敗原因探究

明成祖朱棣雕像


四、結語。

朱棣並不是一個輕言失敗的人。在確定丘福兵敗消息後,朱棣將丘福除爵,全家流放至海南。並下詔厲兵秣馬,準備御駕親征。在隨後的親征中,韃靼遭到了毀滅性的的打擊。明朝也因為大規模的親征行動而勞民傷財,國力衰退。瓦剌得以趁勢崛起,為土木堡之變埋下了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