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兵冒进,全军覆没—明朝丘福北征鞑靼失败原因探究

一、使臣被杀,永乐震怒—明朝丘福北征鞑靼时代背景。

明成祖朱棣自靖难成功以后,就在南京登基称帝。即位后的朱棣整顿朝政,将朝中忠于建文皇帝的政治势力或罢免或族灭。终于建立起了完全受自己掌控的朝堂班底。对于各位藩王,朱棣加倍封赏,却又私下里逼迫藩王交出护卫,放弃兵权。尤其是父亲朱元璋沿长城布置的塞王体系被朱棣尽数废除。收归后的兵权由朱棣任命武官,统一调配,经营九边防线,防止草原政权南下侵略。此外,朱棣还在西北设立哈密卫,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希求能够对北方草原势力形成环形钳制。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朱棣下诏平定安南(今越南北部),并在征南大军胜利后,改安南为交趾省。至此,朱棣的首要任务集中于如何打击分化长城以北的诸多草原势力。为了落实打击分化政策,同时也巩固东北与内地的联系。公元1409年(永乐七年)朱棣开始北巡,并常驻北京,开始为建立北京为首都做前期准备。早在捕鱼儿海(中蒙界湖贝尔湖)之战后,北元的残余势力分化为两个政权实体,东部以与成吉思汗早年征服的林中部落为主体,形成了名为瓦剌的草原部落集团。西部以成吉思汗家族,即黄金家族后裔为首形成了名为鞑靼的政权实体。瓦剌人在接受朱棣的封王及赏赐物资后,与明朝缓和了关系,开始全力对付鞑靼,蚕食着鞑靼的势力范围。身在北京,却一直关注草原局势的朱棣。在鞑靼又一次与瓦剌对战失败后,向鞑靼派出了自己的使臣,提出了合作的要求。奈何当时的鞑靼新任大汗本雅失里自持自己忽必烈后裔的身份,无时无刻不想重新南下,恢复大元。本雅失里不仅拒绝了朱棣的招抚,还杀死了全体使团成员。鞑靼的行为激怒了朱棣,同时也为了解决草原政权问题。朱棣决定命淇国公丘福为帅,领兵十万北征鞑靼。


轻兵冒进,全军覆没—明朝丘福北征鞑靼失败原因探究

明与草原政权形势图


二、贪功冒进,中计被围—明朝丘福北征鞑靼战争经过。

公元1409年(永乐七年)七月,朱棣任命丘福为总兵官,统兵十万北征鞑靼。在诏命下达之初及丘福行军时,朱棣都曾多次下令军队不得贪功冒进,要相机进止,敌军绝不会被轻易击败,要做好长期追击的准备。同年八月,丘福行军至鞑靼地界。由于一直未得到与鞑靼军队主力交战的机会,丘福认为是明军主力行动过于显眼导致的,便决定带同北征明军全体高级军官及精选的千余骑兵脱离主力行动。丘福率军在胪朐河(今发源于蒙古国境内的克鲁伦河)南岸附近击败鞑靼的小股斥候部队,并乘胜渡河,在北岸附近俘虏了一名自称为尚书职衔的鞑靼人。经过明军审问,该鞑靼尚书诈称:大汗本雅失里得知明军北上后,便开始北逃,现在的歇脚点距离明军不过三十里左右。诸将均对此供词有所怀疑,纷纷建议丘福等待明军主力到达后,再展开追击。丘福却对供词深信不疑,坚持以鞑靼尚书为向导,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在随后的连续两日追击中,鞑靼军队每与明军接战便佯装不敌,败退而去,一步一步将明军引入自己的包围圈。随行军官左副将武城侯王聪、右参将安平侯李远,向丘福建议我军已孤军深入,鞑靼军队战斗力决不至于如此低下,很可能我们已经陷入敌军包围圈之中。现如今应该放弃追击,结营固守,待与我军主力汇合后,再寻找决战机会。丘福拒绝了这个合理建议,并以主帅身份下达军令:继续追击,违令者斩。在随后的追击途中,鞑靼军队收紧了包围圈。丘福在陷入包围圈后,令王聪、李远组织士兵突围开道,奈何明军兵力构成几乎全是重骑兵,而且人数严重不足,终究不敌占优势兵力的鞑靼轻骑兵 的围攻,王聪当场阵亡。丘福与李远及右副将同安侯火里火真、左参将靖安侯王忠最终也一同被俘遇害。随后,鞑靼军队更是击溃了失去全部高级指挥军官的明军主力。有溃散的士兵甚至在朱棣御驾亲征时才得以回到家乡。


轻兵冒进,全军覆没—明朝丘福北征鞑靼失败原因探究

克鲁伦河航拍图


三、刚愎自用,战术失误—明朝丘福北征鞑靼失败原因。

客观公正的讲,丘福并不是最佳的带兵人选。在随朱棣参与靖难夺位的心腹班底里,军事方面最为朱棣看重的乃是张玉和朱能。可惜前者在靖难行动中为救朱棣而死,后者也在明军征安南的军事行动中阵亡。遍观剩余诸将,丘福便成了唯一的人选。结合丘福以往的作战经历来看,丘福是一员敢于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猛将。但缺乏冷静判断局势,采取正确战术的帅才。本人又刚愎自用,对军事情报缺乏分析甄别的能力,不听从随行其他将领的劝谏,以自己主帅的身份强令明军追击,落入了鞑靼的圈套,以致兵败身死。明军此次的出征过于仓促,朱棣七月下令,八月丘福就已到达鞑靼地界。刨去路上的行军时间,明军实际可用的集结准备时间可能就有十余天。如此短暂的准备时间,必然导致军队物资无法齐备。且明军的出征时间,处于夏季,正是草原传统上的水草丰茂,马儿膘肥体壮的时候。缺乏物资的明军需要面对的是物资充盈的鞑靼军队。如果能改成冬季进军,明军的物资劣势就能够得到反转。鞑靼军队以元朝禁卫军残部为主体组建,由于早已丢失了长城以南地区,并遭到朱棣和瓦剌的双重封锁,冶铁及相关的军事制造行业荡然无存。鞑靼军队因此早就放弃了人马披甲的重装骑兵作战模式。而改用人着皮甲,战马无甲,与敌人保持距离,以弓箭为主要攻击方式的轻骑兵作战模式。而反观明军,仍采用重装骑兵为主要兵力构成,造成了追不上、砍不中、逃不动的尴尬局面,最近被合围而全军覆没。丘福亲自率领精锐追击鞑靼军,军中汇集了出征明军的所有高级军官。指挥部亲临一线,固然有助于掌握战场态势,迅速部署行动。可当整个指挥层都随丘福一同阵亡后,出征的明军主力只得在缺乏指挥的情况下,被鞑靼军队一举击溃。此外,或许是朱棣不愿与瓦剌人合作,也或许是瓦剌人想要制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机会。瓦剌人没有派兵参与明军的北征,客观使鞑靼人能够避免两线作战,集中兵力对付北征明军。鞑靼内部也因为新任大汗本雅失里的黄金家族身份及敢于杀害使臣挑衅明政府而士气高涨,团结空前一致,这也算是为战胜明军增添了一丝主力。


轻兵冒进,全军覆没—明朝丘福北征鞑靼失败原因探究

明成祖朱棣雕像


四、结语。

朱棣并不是一个轻言失败的人。在确定丘福兵败消息后,朱棣将丘福除爵,全家流放至海南。并下诏厉兵秣马,准备御驾亲征。在随后的亲征中,鞑靼遭到了毁灭性的的打击。明朝也因为大规模的亲征行动而劳民伤财,国力衰退。瓦剌得以趁势崛起,为土木堡之变埋下了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