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國禁止糧食出口,你家裡還有多少大米?

五國禁止糧食出口,你家裡還有多少大米?


2020年的春天不算太平,一邊是新冠肺炎在全球快速蔓延,另一邊是由乾旱引起的罕見蝗災,此消彼長不停休。

最近,越南、塞爾維亞、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先後宣佈禁止農產品。作為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截至2019年底,我國全年糧食進口量達到11144萬噸,金額達到2894億元。

如今面對多國糧食禁止出口,很多人都開始擔心起了自己的米袋子。

五國禁止糧食出口,你家裡還有多少大米?

01 糧食大危機?先冷靜一下14億人可不是個小數字,況且我國耕地並不算多。據統計,中國耕地為12593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1公頃。在世界26個5000萬人口以上的國家裡,中國人均耕地面積位於倒數第三位。這也就不難理解我國為什麼要大量進口糧食了,主要就是因為咱們耕地少,而且種植的農作物相對單一,需要靠外部市場補充一部分的內需。此外,國內農戶種植相對分散,生產成本也相對較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內糧油的價格上漲,也導致了更多低價的糧食進入到中國市場。此外,根據WTO貿易規則,在我國承諾的配額內,對進口糧食需要實行1%的低關稅,超出部分則要實施65%的關稅。以進口玉米為例,我國現在玉米的承諾配額是720萬噸,要是超過這個配額怎麼辦?進口那些不受關稅配額限制管理的產品唄!類似大麥、高粱、玉米酒糟、木薯和木薯粉等替代品,這些替代品也增加了我國的糧食進口量。咱們在進口的時候,同樣也在出口,只不過出口量相對較少就是了。公開資料顯示,世界三大糧食出口國分別是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原因也很簡單,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烏克蘭更是被稱為“歐洲糧倉”。以烏克蘭為例,中國是烏克蘭農產品的最大買家,在2019年,烏克蘭出口到中國的農產品約為19.55億美元(約137億人民幣)。這些進口糧食主要用來幹什麼的?
大部分是用來當飼料的。平日裡咱們吃的那些國外農產品,像是日本的品種草莓、泰國香米,多半都只是用來嚐鮮罷了,並不是進口的大頭。我國進口最多的是大豆,海關發佈數據顯示,中國在2019年進口的大豆約為8851.1萬噸,較2018年增加了47.7萬噸。這些大豆基本都是用來作為飼料的,而作為主食的小麥、大米,中國的進口並不多。2019年,由於非洲豬瘟的影響,國內飼料養殖的需求大幅度下降。所以2019年進口的大豆,有相當一部分是直接進入到國家儲備裡,並沒有流入國內市場。國內對於大豆的需求增長,主要是從今年1月份開始漲起來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暫時不需要擔心大豆上的缺口。回到老百姓的生活上來,擔心其他國家禁止出口糧食會導致我國糧油價格大漲的小夥伴,也可以暫時把心收回肚子裡,跟咱們關係真的不大。首先是我國的稻穀供給充足,連續多年處於結餘。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的稻穀產量為2.096億噸,其中食用消費約為1.58億噸,稻穀飼用和工業用糧有所增加,但是年度仍有1430萬噸的結餘。另外,小麥也是多年產大於需,國民對於麵粉消費其實呈現下降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真的不需要太擔心自己的口糧問題,就算各國開始控制糧食出口,基本上也不會造成我國糧油價格大漲。像是此次宣佈禁止出口大米的越南,乍一看好像會掐住我們的米袋子,實際上2019年越南向我國出口的大米才區區48萬噸,主要也就是給家裡的吃食多提供幾種選擇,
絕對不是餐桌上的主流。不然你看看自家的大米,你買的是東北大米還是越南大米?

五國禁止糧食出口,你家裡還有多少大米?

02 大豆無憂,肉蛋可能漲目前已經有越南、塞爾維亞、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埃及五國相繼宣佈禁止部分農產品出口,而烏克蘭國內也有部分麵包廠和麵粉加工廠要求政府限制穀物出口。榜姐給大家劃個重點,是“部分農產品”被限制出口。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現在不少國家都進入了緊急狀態,交通運輸以及生產經營都受到嚴重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農產品出現一定程度的減產,再加上交通運輸困難,出於對本國市場的考慮,短期內禁止農產品出口也是能夠預料的事情。比如俄羅斯,此次俄農業部提議在2020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將俄羅斯的穀物出口量限制在700萬噸,以確保國內食品市場的穩定。畢竟在新冠肺炎期間,民眾也更傾向於購買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相關人士表示,這一限制的影響並不會很大,因為市場普遍預計就是俄羅斯在6月30日前穀物出口量在700萬噸左右。從2020年1月1日至3月26日,俄羅斯的穀物出口本來就是720萬噸,第二季度700萬噸也是符合這一慣性的。換而言之,俄羅斯限制穀物出口主要還是透露一個信號,對我們並沒有太大影響。至於我國需求最大的大豆,主要是從美國、巴西進口來的。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進口的大豆有65.11%來自於巴西,數量達到5762.95萬噸。3月份巴西日均大豆的出口量為47.92萬噸,截至30日已出口720萬噸大豆,而2月份巴西大豆的出口量為500萬噸。由於中國市場龐大,巴西種植的大豆產品有大量是專門供應給中國市場的,巴西方面也在積極表態,預計今年巴西向中國的大豆出口量將持續保持高水平。有消息稱,巴西政府已經下令要求,正在採取相應的措施保障農產品出口。可以說,近期國際糧食出口風波,對我國的影響並不大。而且我國的糧食儲備量很大。在五國先後宣佈禁止出口部分糧食之後,國內的三大主糧大米、小麥、玉米的總體走勢依舊是相對平穩的。相對於糧食的缺口,我們可能更需要擔心肉蛋類食品漲價。數據顯示,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糧食消費量110公斤,比1956年下降36.6%;而肉蛋的消費卻大幅提升,人均牛羊肉消費量4.2公斤,人均蛋類消費量為10.8公斤。從飲食結構來看,國人的需求正在向肉蛋類食品偏移,而肉蛋類食品的高產是離不開大豆、玉米等飼料產品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物流不暢導致養殖業受到一定衝擊,有50.8%的企業都面臨原料短缺的問題,很多養殖戶坦言飼料短缺的情況尤為嚴重。有數據顯示,CPI影響居前三位的是畜肉類、禽肉類和蛋類,食品中,畜肉類價格上漲87.6%,影響CPI上漲約3.85個百分點。而2月份受到疫情影響的養殖業,將持續影響我們後幾個月的飯桌。


五國禁止糧食出口,你家裡還有多少大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