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粮食,疫情之下,中国如何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

民以食为天。某种角度讲,饥荒可能是比病毒更致命的威胁。

尤其在新冠病毒威胁全球安全的形势下,各国为求自保,纷纷把粮食作为战略物资禁止出口,对于有着14亿人口的中国而言,粮食问题不容乐观。

政府手中有粮,民众心中不慌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首先向中国袭来。

面对这场山崩海啸式疫情的冲击,中国挺住了,没有发生抢购粮食的现象。

粮食粮食,疫情之下,中国如何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

这得益于政府及时发出的”安民信息“。那些天,人们每天都会从手机上收到政府有关部门发的很多信息,告诉民众无论是粮、油、蛋、肉、鱼,还是瓜、果、菜等,都有充足的准备,市场上应有尽有。

许多民众到超市看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粮油市场依然如故,便放心的在家隔离。

国家发出”在家隔离“的号召之后,各级政府便按照国家的指示和要求,为必备食品和医疗物资开通了”绿色通道“,很快解决了封城封村封社区之后出现的运输交通问题。

政府知道,危机时刻任何食品价格大涨,都会引发社会添乱,粮食更是重中之重。

因而我国在全国各地储备了大量的大米、小麦等主要粮食。疫情期间,中央政府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确保粮油供应不脱销,不断档,不涨价。

各级政府做到了,保证了全国14亿人口疫情期间的人心稳定。

这就是:国家手中有粮,民众心中不慌。

粮食问题,必须未雨绸缪

如果疫情时间短没有问题,但现在看来,此次抗疫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有人说中国的粮食很充足,不必担心,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那么中国的粮食安全究竟处于什么状态?

不少资料显示,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但人口和经济用粮也在同时增长,所以只是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如果加上饲料、工业用粮的实际需求,每年还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粮食粮食,疫情之下,中国如何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

况且眼前我国只是取得了抗疫斗争的初步胜利,还不能排除疫情二次爆发的可能性。同时国际上的抗疫斗争正处艰难之时,外部输入疫情也不可忽视。接下去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因而必须做好”打大仗“的思想准备。

“打大仗”和打“持久战”,最重要的就是粮食。人类历史上历次大危机的事实证明,危难之机,除了药品、防护品之外,人们一般抢两种东西:硬通货和粮食。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些产粮国收紧了出口管制,比如哈萨克斯坦已经禁止小麦、胡萝卜、马铃薯等产品出口;越南禁止大米出口;塞尔维亚禁止葵花籽油等货品出口等等。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全球粮食危机的概率。因此,新加坡《联合早报》及时发出了《多国纷纷禁止粮食出口》的“警示”。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糟糕的情况可能将在四五月份出现。已经发现粮食在多方面遭遇多重挑战。如粮食运输与家禽养殖等。

据说现在一些粮食进口国已经开始未雨绸缪。需要强调的是,我国毕竟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是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

因此对于粮食问题,中国必须未雨绸缪,及早做好各种准备。

疫情警示,必须重视粮食问题

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粮食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

即使粮食没有减产,在全球运输体系基本瘫痪的情况下,粮食运输也是个问题。

况且疫情当前,难免有些国家会囤积粮食,疫情严重的国家或地区必然会造成粮食短缺。

当然我国有个有利条件,就是靠近俄罗斯。俄罗斯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每年都对外出口大批粮食。近年来中俄关系良好,经济互补性强,运输也不成问题,可以作为一个补充条件加以考虑。

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从长远说,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的农业生产搞上去。

粮食粮食,疫情之下,中国如何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

有社会学家和农业专家认为,要把我国的农业生产搞上去,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

一是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改革开放后,比较年轻的农民愿进城打工不愿在家种地,有些地只是种上了但没人管理,有些土地则实质处于荒芜状态。应引导青年农民进行科学种田,做新时代的农民。

二是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国家应出台政策,从根本上改变种地不赚钱的现实,充分调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三是必须保证可耕地面积。这些年来,我国城市扩张、农村乱建乱占以及大量抛荒等,实际占用和荒废了一些可耕地。今后必须用铁的制度保证现有的可耕地不被占用,确保现有的可耕地面积。

四是改变生产方式。实践证明,我国运转了几十年的小农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当下应该把农民组织起来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集体的力量,共克时艰,战胜新冠疫情带来的危难,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