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敗國,兒子興國,這裡是燕昭王的復興之地

北京在戰國時期最有影響的人物莫過於燕昭王了!他是戰國時古燕國的國君,公元前312年—前279年在位,姬姓,燕王噲的兒子,薊丘人。有關專家考證,戰國時的薊丘在今石景山地區,所以他應該是石景山地區最早的歷史名人!

父親敗國,兒子興國,這裡是燕昭王的復興之地

燕昭王的一生事業,需從他的父親談起。他的父親燕王噲,給燕國造成了一場內亂,“國構難數月,死者數萬眾,燕人恫怨,百姓離意。”(《戰國策奭燕策一》)當時的齊國和中山國趁虛而入,攻打燕國,燕國軍隊“士卒不戰,城門不閉”,齊國軍隊很快佔領了薊城,殺燕王噲,“毀其宗廟,遷其重器”,給燕國帶來極大災難。

齊軍在燕國人民和各國的強烈反對下,於公元前311年撤兵。一年後燕昭王登上王位。此時的燕國已到了滅亡的邊緣,史書稱之為“破燕”、“殘燕”,真正是殘山剩水,滿目淒涼。但燕昭王沒有止步不前,經常“矜戟砥劍,登丘東向而嘆” (《戰國策》),立下報齊雪恥的大志。

父親敗國,兒子興國,這裡是燕昭王的復興之地

“燕昭王怨齊,未嘗一日而忘報齊也”(《史記·樂毅列傳》),他夙興夜寐,殫精竭慮,採取了以下策略來振興燕國:


一是卑身厚幣,以招賢者。燕昭王尊郭隗為師,為其“改築宮室而師事之”,且面向各國招賢。為齊國來的大知識分子鄒衍擁慧先驅,築碣石宮,使其享受國賓待遇。他對賢才推心置腹,盡力發揮每個人的特長。

其求賢若渴的誠意,使大軍事家樂毅從魏國奔來,名士劇辛從趙國來投……,以致一時間“士爭趨燕”,“諸天下之士,其欲破齊者,大王盡養之;知齊之險阻要塞、君臣之際者,大王盡養之;”(《呂氏春秋·審應覽第六·言》)。

父親敗國,兒子興國,這裡是燕昭王的復興之地

二是行“韜晦”之計,迷惑齊國。在燕弱齊強的形勢下,燕昭王用委曲求全的方式換取齊國的信任,“使齊勿謀燕”。《呂氏春秋·行論篇》載:有一次齊國攻打宋國,燕國派兵助齊,然而帶兵的將領張魁卻被齊王殺死。

燕昭王知道後大怒,準備興兵攻打齊國。但謀士為他仔細分析了形勢,建議遣使到齊國謝罪,表明自己用人不當,請齊王恕罪。燕昭王照辦,避免了過早暴露實力和居心,迷惑了齊國。此類的例子還有不少。

父親敗國,兒子興國,這裡是燕昭王的復興之地

三是派間諜離間齊國與各國的關係。《戰國策》卷三十講:有個謀士向燕昭王獻計,要他“陰出使,散遊士,頓齊兵,弊其眾”。獻計的就是蘇秦本人,燕昭王就託付蘇秦去齊國進行高級間諜活動。燕昭王破齊方案的形成和逐步實現,主要是依靠蘇秦。蘇秦並不僅僅是以謀士的身份單純出謀劃策,還是對燕昭王所託付使命的身體力行者。

他離間齊、趙的關係,鼓動齊國伐秦滅宋、多建宮室園囿,以削弱齊國實力;多次向齊王講述燕國對齊國的忠誠恭順,勸齊王不要聽信“惡燕者”的壞話;還信誓旦旦地保證燕國不會攻齊。燕破齊的前夕,他幾次受齊王委託,統帥齊軍與燕軍交戰,每戰必敗,使燕國的實力士氣不斷增強。

《史記·張儀列傳》載:“凡天下而以信約從親相堅者蘇秦,封武安君,相燕,即陰與燕王謀伐齊而分其地;乃佯有罪出走入齊,齊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覺,齊王大怒,車裂蘇秦於市。”如果沒有身為“齊相”的蘇秦作掩護,燕昭王破齊的大規模軍事行動,“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如此隱蔽,如此成功,是不可能的。

父親敗國,兒子興國,這裡是燕昭王的復興之地

四是吊死問生,與百姓同甘共苦,得到了燕國人民的擁戴。


五是修建下都,不讓各國瞭解燕國虛實。河北省易縣的燕下都,是燕昭王修建的。其城址略長方形,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中部有運糧河故道縱貫南北。此城規模很大,有宮殿區、作坊區、居民區和墓葬區,是一個僅次於薊城的燕國政治中心區。其目的,是為了對付齊、秦、趙和中山國。酈道元的《水經注》上說:“不欲令諸侯之客,伺隙燕邦,故修建下都。”


六是大張旗鼓地進行政治改革。他接受樂毅“察能而授官”的建議,確定了論功授爵授祿的政治制度,“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者處之。”改革官吏制度,燕王之下設相國和將軍,分掌政治、軍事大權。與之配套,還制定了嚴厲的刑法。
此外,燕昭王善於以德報怨。燕王噲之亂,蘇代是罪魁之一。但在蘇代認錯後,燕昭王還能使蘇代為自己的大業服務,這樣的胸襟是不多見的。

父親敗國,兒子興國,這裡是燕昭王的復興之地

經過二十八年的艱苦努力,“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燕昭王先是與趙國聯合,在公元前296年滅掉了中山國,瓜分了中山的土地,砍掉了齊國的一條臂膀;公元前284年,燕昭王“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湣王出走於外。

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惟獨莒、即墨。”燕昭王夙願完成,親自到濟上慰勞軍隊,犒賞軍士,封樂毅為昌國君,命令樂毅留在燕國瓦當齊國,繼續攻打齊國其它城市,自己則“收齊虜獲以歸”。他對樂毅始終信任,對說樂毅壞話的小人(包括他的兒子)予以嚴懲,顯示出成熟政治家的風采。

父親敗國,兒子興國,這裡是燕昭王的復興之地

緊接著,燕昭王又派遣大將秦開,率軍打敗東胡,拓地千里。從此燕國“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地方二千餘里。”使燕國傲然挺立於“戰國七雄”,達到了燕國的繁盛頂峰。


燕昭王還筑北長城,西起造陽(今河北懷來境內),東抵襄平(今遼寧遼陽境內),達千餘里,至今仍有遺蹟存在;
燕昭王還實行了郡縣制,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郡下轄縣,郡守和縣令都由國王任命。
可惜,燕昭王的偉業到此為止,公元前279年,他溘然長逝。

父親敗國,兒子興國,這裡是燕昭王的復興之地

燕昭王是個偉大的英雄人物,有了他,才成就了蘇秦、郭隗、樂毅、鄒衍等人的千古英名;有了他,古燕國的歷史才有了不可磨滅的篇章;他築的黃金臺、碣石宮,被千古傳誦,他的事蹟也被李白等詩人崇尚……


燕國的上都薊城在今北京地區,是燕昭王真正謀大事的地方。《漢書·地理志》載:“薊,南通齊、趙,勃、碣之間一都會也。”燕昭王為鄒衍築的碣石宮,在今石景山地區。史載古燕國的寧臺和磿室、元英、碣石三宮,在今石景山地區,燕昭王在這三宮一臺有過重要的活動,伐齊獲勝後燕國的重器,“大呂陳於元英,故鼎反乎磿室,齊器設於寧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