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狀元潘仝傳奇

客家狀元潘仝傳奇


(一)狀元家山 相傳,南宋理宗年間,潘仝父親潘從源供職江西吉州(今江西吉安)教授(主管一州文教的教官)。有次攜少年潘仝返鄉長汀三洲省親途中,經過江西興國一個鄉村。停下納涼之際,發現一塊風水寶地——生龍口,錦山秀水,藏龍臥虎,如果修建墳墓於此,後代必出狀元。

潘父想為子孫後代謀取榮華富貴,絞盡腦汁想出一個計謀。他假扮成牛販子,在當地收到牛後,故意驅趕剛買來的牛去踐踏良田秧苗。當地人大怒,潘父態度蠻橫,不可一世,故意激怒他們。當地人七竅生煙,當場直接把他活活打死。
冷靜下來後,為逃避官司和刑罰,他們趕緊和痛哭流涕的潘仝協商賠償事宜。強忍悲痛的潘仝謹遵父親教誨,順水推舟跟當地人交涉, 只要求把父親葬在這塊土地上,不再追究其他責任和賠償。 當地人只求息事寧人,不疑有他,非常爽快的答應潘仝要求。至今這座墳墓還在江西興國境內,父愛如山,這就是可歌可泣的狀元家山傳說。也就有了後來潘狀元的傳奇故事。

(二)狀元潘仝
潘龍,又名潘仝,南宋三洲潘坊人(今劃歸福建省長汀縣河田鎮,毗鄰三洲古鎮)。自幼聰穎,乖巧,好學。深得其外婆歡心,父親去世後,一直跟隨外公外婆住在三洲,和母舅家孩子一起在三洲私塾就學。
長大後庇護他的外公外婆陸續辭世,因相貌醜陋,獨眼駝背瘸腿,雖與世無爭,卻嚐盡世態炎涼,飽受惡鄰欺負。博學多才,心比天高的潘仝不甘心一輩子待在三洲潘屋,更不甘世代受辱。他時刻不忘父親的遺訓和教誨,他要進京趕考,他要拿狀元郎回來。 就為了揚眉吐氣,光宗耀祖,光耀門楣,衣錦還鄉 。族人都笑他痴心幻想,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都拼命阻撓他進京趕考。橫豎一條心的潘仝不顧眾人執意反對,收拾行囊,從三洲出發,往京城方向行進。
河田九曲街,那是一條九曲十八環的古街道,也是上京趕考必經之路。很多人早就候在那裡,準備給潘仝更大的難堪,斷了他瘋狂的念想。所以當他風塵僕僕,揮汗如雨經過人群時,有人潑了豬吃的豬食汁在他身上,眾人鬨堂大笑,潘仝卻不以為然的用衣袖擦拭,大聲說道:“說汁(職)上加職,謝謝眾鄉親的祝福。”眾人還是不甘心,在他的正前方放了口黑色棺材,詛咒他此去必不成功,還是趁早死了這條狀元心。他依然不為所動,豪氣干雲笑道:“棺(官)上加官,謝謝眾鄉賢的厚愛,這是提前預祝我加官進爵啊。改日我潘仝中了狀元,衣錦還鄉再做報答。”說完往京城方向繼續前進。

一位不甘心的大財主喊道:“潘仝,如果你能看中狀元回來,我就把這條九曲街扯直……”眾人再一次無情鬨堂大笑。潘仝把他們所有的恥笑都拋在腦後,偷偷抹去屈辱的眼淚,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抵達京城。一番筆試過後,主考官看到潘仝雖然樣貌奇醜,卻才識過人,完全不理眾人的奇怪目光和冷嘲熱諷,談古論今,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很有才華,很為他歎服。等到皇帝殿試,潘仝筆試成績沒有前三無法入圍殿試,潘仝無限失望,流下了傷心的眼淚。但好人自有上天佑庇,好人自有貴人襄助。主考官愛才心切,把潘仝推薦給皇帝。但又恐皇帝看到潘仝樣貌不喜不悅,怪罪下來,所以刻意跟皇帝說:“陛下,潘仝此人樣貌奇醜,雖才識過人,恐拂聖意……”皇帝一聽,頓時起了好奇之心:“寡人愛才天下皆知,不為相貌。速速宣他上殿。”
於是,潘仝如願以償,站在大殿之上。皇帝一看潘仝,果然奇醜無比,差點嚇暈過去。不過礙於金口顏面,又見潘仝立於大殿之上,不卑不亢,非常奇特,非尋常人。於是,皇帝想試試他的真才實學,故意調侃他道:“潘仝,你單眼……”潘仝朗聲回道:“陛下,草民單眼照乾坤!”皇帝又問:“你駝背……”潘仝大聲說道:“臣駝背朝天子!”皇帝聽了很開心,繼續問道:“你瘸腳……”潘仝回道:“臣瘸腳跳龍門!”分別寓喻洞察天下,忠於天子,高攀皇門之意。千穿萬穿,唯有馬屁不穿。非常受用的皇帝聽了,龍心大悅:“愛卿真乃狀元之才!”潘仝三拜九叩:“謝主隆恩。”皇帝金口玉言,不能更改,順水推舟,封他狀元,於是,潘仝如願獲得狀元之位。皇帝和藹的繼續問他:“愛卿家住何方?”潘仝豪氣干雲:“微臣家住九龍岡,吃在河田、嬲(玩)在三州”(實指其家屋後長有九棵松樹、家在河田、三洲一帶),“八十一人造飯”(實指家中只有八十一歲的老母造飯),“一百零一人吃飯”(實指母子兩人相依為命),“兩隻龍船送油鹽”(實指靠養兩隻母鴨生蛋換取油鹽)。皇帝心忖:“我堂堂天子只居一個州,你潘龍卻住在三個州,好生了得!”就脫口道:“卿真安樂死也!”讚揚潘龍家境安樂到了極至。

潘仝中狀元后,皇帝嘉許他衣錦還鄉,光宗耀祖,潘仝先到江西興國父親墳地上香,告慰父親亡靈。一時鼓樂哀鳴,禮炮齊放,潘仝英雄虎淚,淚如雨下。把父親墳墓修葺一新,所在山脈取名狀元家山,祈願地下的潘父含笑九泉。停留三天後車隊浩浩蕩蕩,直接啟程往故鄉三洲進發。得知消息的大財主怕潘仝追究,趕緊命人如火如荼把河田九曲街扯直。可惜,潘仝舟車勞頓,身體出現問題。行至寧化安樂墟時逝世,恰恰應了皇帝安樂死的金口玉言。河田九曲街扯直工程虎頭蛇尾,現實的大財主下令停止施工,就留下現在這個樣貌。潘仝骸骨還鄉,衣錦還鄉,厚葬在離三洲集市三里的茜坑風水寶地,每年清明受閩粵贛潘姓後裔香火。他的傳奇故事世代流傳,世代傳頌。
(三)潘黃一家親
在離千年古鎮三洲兩三里的茜坑山頭,矗立著一塊石碑,墓地氣勢恢宏,居高臨下,很是氣派,墓主就是傳奇狀元潘仝。隔山側望,與先父戴錦生墓地遙相呼應,這是一片安樂聖地,是安靜祥和的人間天堂。這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春有泉水叮咚,夏有楊梅止渴,秋有稻香撲鼻,冬有松濤陣陣。
每年臨近清明前的黃道吉日,來自閩贛粵的潘姓湯姓後裔都相約一起,四面八方驅車來到三洲古鎮,最先到達三洲黃姓宗祠,與黃姓宗親一起燃燭點香,然後繼續浩浩蕩蕩,吹吹打打,鼓樂齊鳴,禮炮震天,一路往三洲茜坑方向進發。到達茜坑潘仝狀元墓後,對天讀祭文,行跪拜大禮,對墓碑焚香,三牲米酒祭祀,聲勢浩大,感天動地。祭祀完畢,潘姓湯姓宗親續到到黃姓宗祠辦酒請客,和黃姓兄弟把酒言歡,對酒當歌,好不快樂。這樣的風俗一直延續了400餘年,至今依然如此。為什麼潘姓和黃姓本不相關的兩大姓,如此相互敬重,相互親近,這裡還有一段感天動地、義結金蘭的佳話。

據傳,歷史上的潘仝其實沒有那麼早去世,他獲得狀元后,還曾到廣東、江西一帶任職,政績斐然,受人愛戴,年逾古稀方才去世,留下眾多子孫。
如此世代更替,香火鼎盛。
後潘仝第五子五郎公第十一代孫潘士政公因房族糾紛,打起了官司。最終雖贏了官司,卻輸光錢財,因房小人少,無法再在潘坊居住下去,被逼離鄉。路上適逢三洲黃姓五世祖茂清公,其人樂善好施,樂於助人。兩人一見如故,義結金蘭,秉重仁義。後黃茂清在四都高嶺(今湯屋村)為其購置田地,興建房屋,將其安置於此,改為湯姓,互稱“年伯”。兩姓相互往來,歷經滄桑,久經考驗,雖過四百餘年,仍未斷交,實為奇蹟,傳為佳話。
關於黃姓五世祖茂清公,還有一段傳說。黃茂清(1610年-1692年),勤儉持家,廣結善緣。一日為其岳父拜壽,事畢急於趕回家中。天公不作美,半路下雨,夜幕降臨,目不識路,他只能攜帶妻兒到石巖下避雨。說來也巧,上方一茅草水珠一直滴在茂清公身上,他向左,水珠向左滴,他向右,水珠向右滴,其妻大怒,發誓天明要拔掉頭頂茅草。茂清公拗不過妻子,他踩在妻子肩上,準備拔去那顆茅草,卻發現茅草下有倒扣的鍋盆,趕緊繞到山上岩石,撥掉鐵鍋旁邊泥土,兩人用力搬起沉重的鐵鍋,欣喜的發現裡面裝滿銀元(傳說是戰亂之時逃兵埋下的軍餉)。得金後,茂清公更加樂善好施,廣施仁義,為鄉里做了很多善事,修路建橋,不時救濟遠近鄉民,還拿出銀兩給鄉里作為賑災之資,以備不時之需。聲名遠揚,深受村民愛戴,還獲得官府表彰,成時代之典範,是當時的“三洲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