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告訴我們什麼?

用戶3179332281857


《活著》這部書以及同名電影,以《福貴》為名的電視劇,我都看過好多遍,我來說說我的見解。

其實無論是書,電影還是電視劇,我覺得都是圍繞一個核心觀念那就是最深處的潛意識本質上人活著是不為任何意義的,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那很多人可能會說這是胡說八道,人哪是這個樣子的呢?我們從小被教育被鼓舞的都是為了理想、為了追求、為了偉大的目標、為了中華之崛起,等等等等去讀書去學習去生活,怎麼可能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呢?可是餘華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他認為的赤裸裸的理由:最本質上就是僅僅為了活著而活著。是我們錯了呢還是餘華錯了呢?我估計好多看過電視劇或是電影的朋友(電影現在也可以看了,以前是限制片)一開始都會誤以為這是一個頌揚禮讚福貴(電視劇男主)心性極其堅韌、堅忍的人性光輝的影片,因為看看福貴所遭受的苦難,幾乎所有的苦難都被男主趕上了,話說世界上有那麼倒黴的人嗎?這個先不追究,就說人可以承受的苦難極限在哪裡?生命不可承受之中,生命不可承受之輕,這些都不重要,生命可以承受的輕重沒有極限和底線,只要活著,就要活著。

那很多人可能會問,餘華的活著和一般人意義上的活著究竟有什麼不同,其實餘華的活著是一種生命最深處的潛意識和本能,應該可以說類似於動物求生的本能。那為什麼一般人覺得生活有了大的挫折和苦難無法承受時會選擇自盡呢,其實這和餘華的本意並不衝突,因為餘華只是通過 男主的個案來說明最深處的潛意識本能是真實存在的,人可以毫無意義的、麻木的、為活著而活著的活著。然而人是有自由意志的,那些人的了斷就是個人選擇的結果,但這不代表潛意識本能在這些人身上就不存在。

這就是我對餘華《活著》的理解,歡迎朋友發表高見。


耕讀隨筆


必須活著!一個人比三個人,都好。


蔡犁


《活著》是餘華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之一,據說是他文學創作的分水嶺。

《活著》寫徐福貴經歷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遷,失去所有親人,最後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要理解《活著》主要想表達什麼,抓住“分水嶺”三個字就行。

照慣例,寫了那麼多時代,應該是一首史詩,可餘華於此意圖似乎並不明顯。

過去,作家誰不希望寫出一部史詩?

可是,看不出來。

原因何在?

過去,作家一定會對人物和事件、對社會人生作出政治解讀,那樣的作品才配稱史詩,餘華在《活著》裡好像沒有這方面的努力。

從政治解讀擴大到對人的生存狀態和處境、人的命運和人性的解讀,是突破,是分水嶺?

從人的高度去解讀社會和歷史?

許多解讀《活著》的人,都不約而同認為餘華要表達的,是活著就是一切,餘華自己也說:“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

他並且說,要對善和惡一視同仁。

作家往往是指南打北的。

作家一定要高尚地寫作。

從大富大貴嗜賭如命妓女當坐騎到失去一切,徐福貴活著,哪一種活著更能體現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