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吃肉,一個"吃土":同是士大夫,明朝為何還分為兩個流派

自隋唐開創科舉制以來,通過科舉制度選拔的人才都有一個特殊的名稱——

士大夫。作為古代的學術前沿,以及官方權威,士大夫的生活往往具有代表性,而且還引領著民間社會風潮的發展。

一個吃肉,一個

“民以食為天”,雖然士大夫的收入水平高於普通百姓,但是到了明朝,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儒學的盛行與正統,以及明朝朝廷對於官員資薪的減少,許多士大夫的飲食開始與普通百姓的飲食相似,甚至於低下。

由此,在明朝時期,士大夫的飲食文化發生了兩種方向的趨勢,一種是風流式的放蕩,另一種是清流式的恪守。兩者共同存在於明朝的歷史長河中,並影響著民間飲食風潮的走向。這種矛盾的飲食文化中,又有那些令人神往的美食呢?在史料的翻索中,找到了一些證明與答案。

風流的傳承與發揚

明朝時期,官員的俸祿與其他朝代相比,可謂少的可憐。很多官員在上任後,朝廷發放的工資甚至還養不活自己,又怎麼能養活自己的家人呢?不過這個問題並沒有難倒到任的官員,貪腐,成為了他們財務的來源。

所以,清朝的建立吸取了明朝的教訓,為了防止官員貪汙,特設了

“養廉金”,並提高了官員的俸祿。但是清朝的改變,是之後的歷史事件了。明朝官員的貪腐,已經成為了生活的必需,而財物的貪腐,也導致了其他生活文化的改變。

在貪腐之下,飲食的奢靡成為了首當其衝的事物。所以,在明朝士大夫的飲食文化中,風流式的放蕩是由貪腐促成的。那麼在這股風流式的飲食文化中,士大夫群體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飲食方式。這些在史料之中,有著許多記載。

1、“妓鞋行酒”中的放蕩

一個吃肉,一個

“酒池肉林”,是最早形容奢靡飲食之風的表達。吃不完的肉,是人們對於美食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要求,可是除了肉以外,還有酒。因為肉的滿足是味蕾上的,而酒除了味蕾上的感受以外,還有精神上的滿足。

所以,在明朝士大夫的酒宴中,少不了青樓女子的參與。酒的放蕩,與女人的參與,那麼最簡單的風流快樂就已經構成了。不過長期如此,也失去了應有的樂趣。為了加強刺激性,還有士大夫用“妓鞋行酒”,用青樓女子的鞋子來喝酒。

在清朝時期,就有女性裹足的傳統。“三寸金蓮”的女性審美,也是士大夫對女性愛慕的一個畸形。殊不知,在明朝時期,就已經有“妓鞋行酒”的盛行。這也表明,在風流與放蕩的追求中,酒文化與女性的融合,成為了文化畸變的前奏。

2、宴會中的樂趣

當然,“妓鞋行酒”畢竟不雅,所以其主要發生在士大夫的私宴中。除了私宴以外,士大夫還要出席很多公宴,來應付政事的需要。先不說官場酒宴中的利益相交,在公宴之中,也成為了一種文化的交流。

受書本與文化的影響,為了追求自己的價值與品德,在公宴之中,還有較多的禮法束縛。供茶講談,儒學之風由此飄然,所以茶文化的高雅也帶動了儒學文化的進一步交流。可是許多士大夫樂於參加宴會,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喝酒。

就連在皇帝主持的宴會中,許多官員都要喝醉。皇帝還特別下令,要求酒館照顧天黑回寢的醉酒官員。由此,宴會喝茶成為了喝酒的幌子,以高雅而行低俗,酒無疑成為了風流式飲食文化的罪魁禍首。

一個吃肉,一個

3、奢華之風的逐漸盛行

或許只是喝喝酒,貪圖幾杯,並沒有什麼太大問題。可是在飲酒的方式與過程中,使風流的“腐氣”更加徹底,從而導致了政治風氣的衰敗。如在喝酒時,為了追求格調,象牙筷、黃金盃,無疑加速了一席酒宴的變相花費。

當然,最主要的還在食物之上。天天山珍海味,形式單一,未免會產生膩煩。所以隨著飲食文化的腐化,對各地特色食物的追求,也成為了一種風尚。甚至還有官員,為了吃遍地方特產,專門遊歷各方,來品嚐美食。其中的花費,也並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消耗的起的。

由此,適當的飲酒,確實可以舒適自己的內心。可是過分的飲酒,未免會導致生活陷入腐靡之中。酒文化與其他飲食文化的融合,成為了明朝奢華飲食之風的成因。不論其與何種飲食文化相匹配,酒的放浪,都是一個腐化的深淵。

清流的恪守與探索

雖然明朝士大夫的風流,一直充斥於明朝歷史之中,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丟掉了道德的底線。但是也有很多明朝士大夫,在一直恪守自己高貴的品質。如果說風流的飲食文化是大江,那麼士大夫的高貴與恪守,無疑成為了山間的一股清流。

一個吃肉,一個

正是有這樣一股“清流”存在,無論“大江”怎樣汙染人世間的紛雜,在山間的清流之中,都可以得到淨化,這彷彿與大自然的運轉相當。

在高尚品格的士大夫眼中,民間最常見的食物,成為了他們一生追求並恪守的美食。

1、好官眼中的“神仙菜”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廉,明朝有“御史不食鵝”的說法。因為在明朝時期,鵝無疑是一道美味,可是鵝的數量在明朝並不多。由此,為了證明自己的清廉,肩負著檢察職責的御史,是不能吃鵝肉的。

那麼不吃鵝肉,清流中的士大夫平常都吃什麼呢?在好官的眼中,其實也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美味,由於其過於美味,甚至還將其稱為“神仙菜”。而所謂的“神仙菜”,其本質就是醃菜。醃菜味鹹,驗證了“鹽出百味”的真理,與許多吃不起鹽的百姓相比,醃菜確實太美味了。

當然,一直吃醃菜並不建議,因為其中的營養太少,根本不適合人體的正常生長。這些有品格的士大夫以吃醃菜為樂,向人們展示了其內心中的無慾無求。

許多貪腐的官員,正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味蕾,而一步步腐化的。與醃菜相比,山珍海味確實也失去了顏色。

2、喝粥的養生方法

只吃醃菜,並不能保證自己對於養生的需要。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除了恪守“天下為公”的大道,還要追求延年益壽的小道。如何在有限的金錢內,保證自己最基本的養生需要,粥品無疑成為了最好的養生之寶。

一個吃肉,一個

因為粥中有主食、湯以及其他食材的營養,所以粥品也是許多品格高尚士大夫的主要食物。在豐富粥的品類中,明朝的士大夫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由此,明朝時期,粥的品類與做法,也有著千姿百態的記載。

3、儉樸中的樂趣與智慧

雖然儉樸的飲食在味蕾中,難以帶給人直觀的享受。可是在有限的食材中,尋找清流的本質與樂趣,也成為了智慧的體現。因為豐富的美食,想要完成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貴與稀。可是這種美味,又是難以永恆的。

粗茶淡飯,雖然常見,卻可以傳承幾千年甚至於幾萬年。這種最基本、最長久的享受,是奇異美食難以達到的。在最基本的飲食中,都控制不了自己的慾望,那麼在平常的事物中,又怎麼能理性客觀的解決呢?所以飲食文化中的清流,是士大夫對於人生追求的一個體現。

風流與清流的矛盾

雖然風流式的飲食文化一直是主流,而且導致許多家庭為了滿足一頓酒宴,而傾家蕩產,可是這種風尚也是長久存在的。與之矛盾的清流式飲食文化,也沒有因為其中的高尚,而導致風流的斷裂,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玩味的歷史現象。

風流與清流的飲食矛盾,就好比人性中的善與惡。風流是人們對內心張揚與放縱的需要,清流是人們對自我的要求與提高的恪守。兩種飲食文化的方式,都是人文文化的體現。在同種文化的演化中,矛盾只是表象,交流才是正軌。

一個吃肉,一個

因為文化無論怎樣衝擊,都是難以磨滅的。就好比四大古國中,已經消亡的三大古國,他們真正的不存在了嗎?不是的,他們在其他文化的表現中,繼續生存並傳播著他們擁有的文化價值。“病樹前頭萬木春”,或許就是對風流與清流飲食文化的最好解釋。

難以改變的文化對立

雖然明朝的歷史已經過去,但是這種風流與清流的飲食文化依舊存在。風流式的大魚大肉,會使人們的健康出現問題,從而不得不迴歸到清流式的飲食中去。而長期清湯寡水的飲食,也會使人們產生對美食的期望。

所以明朝士大夫所表現出的飲食矛盾,是人類飲食文化中的一個體現。在最基礎的事物中,其歷史文化規律也更加簡單。酒桌飲食的文化,其實是自我內心品格的展示,“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也成為了飲食文化中的一個真理。

酒的泛濫與醃菜配粥,就已經成為了一種對立。但是將這兩個菜品單獨拿出,又看不出任何有價值的內容。所以歷史的觀察中,不能總是侷限於特定的事物。

風流與清流,沒有對與錯,只有根據自己的口味,來選擇適合於自己的,才是自己個性的彰顯。

參考文獻:

《明代社會生活史》

《明史》

《天工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