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清都城定在北京,為什麼推翻他們的明朝和民國首先定都南京?

歷史痴


朱元璋是南方起義強大起來的,在平定陣友諒,張士誠以後在南方形成自己的勢力集團,而對方元的勢力尚未完全戩滅,只有在南京建立政權名正言順以後再繼續北進,徹底推翻元的王朝。同樣,辛亥革命的成功是武昌起義,革命勢力在南方要心比北方雄厚得多,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主要靠南方,靠南洋華僑的支持而在艱難之中堅持到勝利。武昌取得勝利以後,北方的勢力大都還操控在以袁世凱為首的前清遺老手裡,所以新成立的中華民國只能定都南京了。


北社野老


半世“阡陌人生”考慮過許許多多的靠譜不靠譜、現實不現實的問題,但真還沒想過在哪建都的問題,你的提問驚醒了我這個平凡的夢中人,受你啟發,被你感染,向你學習,順著你的思路也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儘管明知想了也沒有用,說了也白說,但能思考君王才能思考的問題,或許可以因此沾上皇氣,從此交上好運也未可知。

第一,君王們考慮在哪裡建都,是否與我們在哪個城市上大學就在哪裡工作的想法一樣,圖個關係和照應?順著這思路思考下去,不難理解推翻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明朝和民國把都城建在漢人聚居地南京的用心和用意了。

第二,君子不立險地。朱元璋和孫中山都是南方人,且都是依靠江南士族力量奪取了政權,因此,把都城建在自己多年經營的根據地和勢力範圍內,生存空間和戰略迴旋餘地肯定會相對大一些。

第三,便於“酬庸”並可藉以表達心智。生身不嫌地面苦,為報答、照顧或籠絡安土重遷的士族和擁躉者,保障新生政權的穩定和安全,朱元璋和孫中山將都城建在南京,不僅有“酬庸”江南士族之意,而且也有表達同富貴之小心思。

回答和討論如此宏大問題,別無他求,只為沾皇氣,交好運。





徐大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說來說去,關鍵原因是華北地區的衰敗,中國經濟和政治中心的轉移問題。

在唐代之前,中國北方毫無疑問是中國的核心地區。

如三國時期,曹魏控制北方和中原地區,人口是東吳的一倍以上,是蜀國的接近四倍。

這還是中原和北方被黃巾起義重點摧殘之後的局面。

但北方的很快就衰敗下去。


首先是陝西的衰敗,關中平原因大量的水土流失,從糧倉變為連農業用水都缺乏的地區。到西漢末年,中國的經濟重心和基本經濟區,已從關中轉移到河內郡一帶。

隨後,華北地區其他地方也逐步開始衰敗。

一是北方是異族入侵的重災區,南北朝、五代十國、遼金蒙古入侵等等,北方都遭到反覆的屠殺。

二是北方的農業逐步衰敗下去。到了宋代,北宋已經需要依賴南方的糧食來維持北方。

曾經富裕的中原大地河南,很多地區缺水,還有地區鹽鹼化和內澇嚴重。

同時,北方的小麥和小米的產量,也逐步無法和南方的水稻產量相比。



此時,南北方人口已經有所逆轉。

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南方南宋人口為1136萬戶,北方金國人口300餘萬戶,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所以,明朝和民國的起兵,都是從南方開始,北伐成功推翻北方政權。

其實明朝也罷,民國也好,控制南方以後也就控制了中國大部分的經濟和政治中心,相對北方有了很大的實力優勢。



至於為什麼後來又改為北京首都,兩個時代的原因不同。

明代朱棣遷都,主要是北京是他的老地盤,作為篡位的皇帝不能安心留在南京。

同時,當時明代主要敵人就是北方蒙古人,將首都設在北京有利於集中全國的力量打擊敵人。

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京,主要還是發展北方的意思。

當時北方已經比較蕭條,除了北平、天津以外,沒什麼像樣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