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的高估:碗形曲線,頻率之爭與生態包圍

美團的高估:碗形曲線,頻率之爭與生態包圍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寫美國大眾點評Yelp被Google乾死的公司研究,前者失敗的原因有很多:移動互聯網轉型慢,嚴重依賴PC和Web搜索引擎流量;邊界擴張慢,未快速以評價內容為基礎,覆蓋預訂、團購和外賣等。

再看看美團點評-W(HK:03690),秒殺幾條街Yelp幾條街:

  • 出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APP承載流量不受控於巨頭,後來佛系騰訊做股東,給九宮格流量是錦上添花;
  • 起步不久就有阿里中供來的幹嘉偉做COO,拉起一支地推鐵軍,這是關鍵成功因素之一,本地生活商家(餐飲、美容、大寶劍等)平推;
  • 業務不斷的擴張邊界,團購領域高頻打低頻戰勝且合併大眾點評,酒店、旅遊、醫美等橫向擴張的同時,打向更高頻的外賣,打向出行(單車和網約車),構築整體更強的網絡效應,以及單一領域更強的規模效應。

美團是一家非常牛的公司,誰都不否認。

但看到年報後(Q4收入yoy+42.2%至281.6億元,淨利潤扭虧為盈14.6億元)一面倒的吹,完全忽略競爭和估值,我表達下不同的觀點。先聲明一下,美團是2019年收益最大的股票之一,前段時間美團賣光了,倉位一部分換拼多多,一部分等機會。我賣它就是因為有不看好的地方,所以你可以認為這是一篇90多元寫的《美團換倉拼多多的邏輯》,單獨講美團的補充升級完整版。

這篇文章,主要說美團和阿里本地競爭的三個關鍵問題:

  • 重合邊界內的規模效應,討論外賣業務;
  • 非重合邊界內的頻率之爭與生態包圍;
  • 兩虎相爭絕不相讓,對市值顯而易見的影響。

以下,正文。


01

規模效應與碗形曲線


所謂規模效應,就是同樣做一件事,做的越多成本越低——或是採購量大成本低,或是學習曲線提升降低成本。

有投資者說美團外賣沒有規模效應,“每單都有很大履約成本,沒法降低”。不是滴,算法提升,更合理的路線規劃,能實現騎手一次送餐多送幾單,這就是規模效應,人工及其它成本被更多筆訂單攤低。

當然,規模效應也不是無敵的,不然每一個規模效應的終局都是壟斷。

引用張五常《經濟解釋》裡關於生產成本的探討,有個名詞叫“碗形曲線”:平均成本先下降後上升。

短期看,邊際產量先升後降(就是說20個人1個月造一棟三層小樓,600個人1天無法造一棟三層小樓),那麼邊際成本先降後升,價格不會無限下降。

長期看,舉個例子,印刷圖書是典型的規模效應,印500本的平均價格是16塊錢,印刷8000本的價格是5塊錢(引用書中較早前數據,僅作為示例),除了邊際產量遞減導致的“碗形曲線”,另一個阻礙出版社成本持續下降的因素是:雖然單本書大量印刷的成本可攤的很低,但只要書號一多,總有很多書不得暢銷,然後平均價格就上升了。各個出版社底層能力又回到老編輯找書這一非標能力。

回到美團外賣的規模效應,同樣是碗形曲線。

短期受制於邊際產量遞減,即每次送的訂單是有限的。按30分鐘達到算,一次送10單,3分鐘一單應該比較極限了,點外賣的小哥哥小姐姐訂單在途的時候一個勁催,訂單送達後真磨磨蹭蹭。

長期看,受制於每一城每一池的拓張,人均訂單多的一二線城市,搭配人均訂單少的三四線城市,限制平均成本的逐漸降低。

模式相同,市場份額73開的美團和餓了麼差距沒有想象中那麼大。阿里如果願意在本地生活戰線燒錢的話,補貼將部分抵消規模效應。阿里願意燒錢嗎?如果是大文娛板塊,燒錢扶優酷一把,那很難還是算了吧。但本地生活是阿里願景和使命之內的核心板塊,跟美團幹仗註定是持久戰,對商家、用戶、騎手等要素的爭奪將成為永恆話題(持有阿里的目標價也調低些)


02

頻率之爭與更大範圍的生態協同


美團是一家擅長降維打擊的公司,沒看過三體書可以看看最近B站出的馬賽克動畫《三體章北海傳》,故事最後,人類其他的星際艦隊都死於小小一顆水滴。

美團也是擅長不對稱競爭的公司,起先搞定明顯口碑更好的大眾點評,是因為用戶使用頻率更高的餐飲等本地生活服務,比大眾點評做得好。後來跟其他單一的外賣比,雖然同頻,但有團購酒旅等本地生活用戶的協同,交叉銷售,在美團能獲得更多的服務,協同戰勝了單一。

這次阿里來勢洶洶,一般招數已經幹不過美團了(收購餓了麼之後,看市場份額,仍然被打的找不著北),要在本地生活上壓倒美團,它另闢蹊徑:

  • 架構起了更大的生態包圍圈。
  • 把升級後的支付寶作為戰場跟美團對戰。

美團的高估:碗形曲線,頻率之爭與生態包圍

從使用頻次的角度看,阿里本地生活得以逆襲的地方在於:外賣和團購到店的頻次哥倆的是一樣的,但支付寶可是一個超級APP,MAU高達5.6億,僅次於微信、QQ和淘寶的存在。論頻次,支付加上其它各種應用,要大於一日三餐的外賣加上團購到店。

從生態的角度看,美團本地生活有的,支付寶都有(見上圖右邊新版支付寶app)。支付寶的體系是本地生活+金融+商業操作系統(IaaS+PaaS+SaaS)+其它(比如螞蟻森林的公益,肥宅吃外賣的同時,能在阿拉善種樹,心動不;比如水電煤氣等生活繳費都可一個app搞定)。其中金融板塊美團沒法比,商業操作系統板塊,美團的IaaS剛剛退出市場,SaaS餐飲管理系統在持續的做,在美團作出成績之前阿里是更強的,畢竟做了多年的商業操作系統。

本地生活嫁接支付寶這個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這招或許能讓阿里本地生活,在底層競爭力上,挽回一些頹勢。


03

兩虎相爭,對市值的影響


美團swot一下:

優勢。前面大概都說的差不離了,本地生活的規模優勢,規模和生態帶來的成本優勢,管理層過去表現出來的戰略遠見構建了業務天梯;

機會。外賣、到店等業務的天花板還高,有買菜等新產品形態,新冠為“在線化”公司做了免費的市場教育(PS:教育對象主要是投資者,用戶次之);

劣勢。我覺得主要是組織層面,管理層變得單薄,主導外賣業務的老二王慧文走了;

威脅。其一是阿里本地生活的升級,見上文;其二是突發的新冠導致外賣訂單大幅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平臺口碑變差,美團3月17日推出“安心復工包”減免服務費,做流量補貼。但據中國烹飪協會3月27日發的《新冠病毒對中國餐飲行業財務及運營影響調研報告》顯示,大部分商家期望美團降佣金,但多數商家的反饋是佣金率不變。

最終誰勝誰敗還不好說,各有各的牛啤之處,但美團和阿里本地生活,接下來會有一波惡戰,並因為支付寶嫁接本地生活,生態已經不輸於龍頭美團,所以中短期內戰鬥肯定打不完。

因此,美團管理層在電話會里表示,相比國外變現率有提升空間,我認為未來兩三年變現率在競爭下應該提升空間不大(沒法空中加油),增長還是基於各行各業在線化的大勢。

假設2020年全年增速基本持平(Q1yoy-50%,到Q4逐漸恢復正常增速),2021-2022年美團仍能保持30%-40%的高速增長,隨著高毛利的到店業務的提升,其他業務裡高毛利業務的增長,預期2020年美團整體毛利率達到38%。

阿里的競爭之下,就算美團銷售費用穩定在18%,管理費用4%,研發費用7%,再扣個高新技術企業稅率,美團淨利率大概齊8%,按3.2倍P/S(40倍PE*預期淨利潤率)算,市值大概6840億港元,當前市值對應未來三年的年化ROI大概7.9%。

所以,在這個價格我會把美團拋掉,換了個預期ROI更高的公司。這與其它投資者最大的分歧是,大家動不動就給美團7-10倍P/S估值,認為這是合適估值,我堅決認為這不對:

  • 美團的平臺不能跟新氧等平臺比,淨利潤率*P/E(跟業績增速相關)=P/S。
  • 新氧們沒有大比例的履約費用(比如騎手),整體毛利率高出一截,淨利潤率也就高出一截,所以兩者P/S不能夠在一個水平。

美團65以下我會買回來,跌不到無所謂,就像平安我去年Q3就說不買,要麼72就買,期間被罵了無數次,現在怎麼樣呢?研究50到100家公司,死等五六家到價位合適的時候買入,這就夠了。

最後,引用那個男人在男籃世界盃宣傳片中的一句話,“美團(美國隊),別以為已經穩了”。


————分隔符————


歡迎交流。


往期文章精選:

  • 2020年,閉眼吹中國平安的人:非蠢即壞
  •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 微觀騰訊:從組織行為學看社交帝國的價值
  • 美團換倉拼多多的邏輯
  • 衰落的百度,連新氧都“打不過”
  • 京東股價萎靡的原因:“超級CEO工具箱”缺貨
  • 對於閱文的估值:有些大媒體很業餘
  • 不僅是“網文一哥”,閱文集團的全局變量與網絡效應
  • 科大訊飛:11年16倍的“最慘”人工智能公司
  • 老妖芒格2020年Daily Journal股東會問答:多數人再努力也仍是底層(萬字長文)
  • 現在,美團收購滴滴的最佳時機
  • 現在,阿里把優酷等文娛業務,賣給今日頭條的最佳時機
  • 阿里巴巴,21世紀的蒙古帝國
  • 小米的高端化很難成功,就像二戰時德軍的“導彈笑話”
  •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最具投資價值?
  • 致海康威視22萬股東: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
  • 分眾傳媒:做一道簡單的數學題
  • B站對標YouTube?除非把CEO陳睿換掉
  • B站,逃得過被“收編”的宿命嗎?
  • 愛奇藝的“無限對標流”
  • 陌陌、映客&獵豹:夕陽公司投資方略
  • 1年漲5倍,跟誰學的套路:名師百萬年薪和“殘值”回收
  •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 市值管理技術哪家行?福建廈門找瑞幸
  • 傳音控股的“國際下沉”走到了終點?
  • 從人類學角度看拼多多
  • 掃地機器人龍頭科沃斯:被小米系壓的“自斷一臂”
  • 小米和格力的“戰爭”全面升級
  • A股、港股、中概股企業的《慶餘年》
  • 你在嘲笑巴菲特,巴菲特在等你破產!
  • 致A股投資者:比小聰明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底層操作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