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景公“如厕,陷而卒”:古人是如何如厕的?厕所文化你知道吗?

首先声明,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

上厕所这件事情从古至今,上到达官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每个人每天都要经历那么几次,实在是没什么可说的。但是我实在是对自古至今就有的“厕所文化”太过好奇,于是就去查了相关资料,这可惊呆了我。

关于古代的厕所文化,你知道多少呢?

晋景公“如厕,陷而卒”:古人是如何如厕的?厕所文化你知道吗?

一、古代厕所的变迁史

不管在哪个国家,厕所文化都是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就有的,厕所可以说是与每个人相伴一生的。那么,中国古代的厕所变迁史是怎样的呢?

我国最早关于“厕所”的记载是在西周的《仪礼》中,其中有记载“隶人涅厕”,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当时的人们在地上挖坑,以充当厕所,等到坑满以后,再命人用土填上,然后继续挖坑,如此周而复始。

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解决生理需求完全是“户外”状态,以我一个现代人的经历设身处地地想了想,嗯,大庭广众之下一点隐蔽性都没有地如厕,这简直太令人难以接受了。

要说到古人上厕所有的时候还要冒着生命危险,这不,春秋时期的晋景公就是在上厕所的时候一不小心,跌了一下,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被活生生溺死在厕所里。

晋景公“如厕,陷而卒”:古人是如何如厕的?厕所文化你知道吗?

《左传·成公十年》有记载晋景公“如厕,陷而卒”的事情,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由此可见,在当时,上厕所其实还是一件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的事情。

于是,厕所改革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毕竟谁也不愿意成为下一个因为上厕所而失去性命的人。

而要说到厕所的建造,如果从有史可考的方面来看,那就是在战国时期的《墨子》中有所记载了。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如厕私密性的要求有所提高,因为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在厕所四周修建高墙的行为,于是上厕所再也不用担心“风吹屁屁冷”了。

当厕所四周被修建高墙,有了私密性之后,朴实勤劳的古人们又开动了自己的小脑瓜,想要进一步对厕所进行“优化”。

于是在汉朝的时候,人们又别有心机地将厕所和猪圈联通在一起,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接下来的语句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感,就是为了能够“废物利用”。除此之外,粪便开始发挥出了它最主要的作用,那就是充当肥料,滋养庄稼。汉代的这种厕所名称叫做“圂”(hùn)或“圂厕”。

晋景公“如厕,陷而卒”:古人是如何如厕的?厕所文化你知道吗?

如果说两汉时期人们对厕所的布置有所创新,那么到了魏晋的时候,达官贵人们对厕所就更加讲究起来了。

晋代的厕所有好几种称呼,比如说厕、溷、圊、清、轩、更衣之室等等,意义也有所不同,前面的多代表厕所的清洁,后面的多代表厕所的“格调”,一般也是专门供达官贵人使用的。

而魏晋时期也是门阀制度的鼎盛时期,要说豪那可真的没人能豪得过世家大族。世家大族豪的表现有一个就是关于厕所的。

比如说他们将自己家的厕所装饰地十分豪华,燃香摆花驱臭就算了,每一个如厕的人还有专门的人服侍,我就在想,难道是因为衣服太过于宽大,为了避免脏了衣服,所以要专门备一个人从旁协助?当然,这也仅仅只是我的猜测罢了。

晋景公“如厕,陷而卒”:古人是如何如厕的?厕所文化你知道吗?

而除了那种外用的厕所之外,为了方便,我们勤劳的古代人又发明了一样新的玩意儿,叫做“虎子”,因为状似老虎而得名。那么它是怎样出现的呢?

关于“虎子”的出现有两种说法,一是由《西京杂记》记载,说是虎子先是皇上专用的物事,为了在如厕的时候让人更觉舒适,虎子由专门服侍皇帝的侍从拿着,等到皇上要用的时候提溜过去就行了。

可能有的人在文字叙说下还是搞不懂虎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这么说吧,现代的坐便器应该有人见过吧,虎子就是坐便器的前身。

晋景公“如厕,陷而卒”:古人是如何如厕的?厕所文化你知道吗?

而另外一种说法是关于西汉时期的李广,据说他在射死卧虎之后,命人铸造了一个形似老虎的器具,专门用来解决生理需求,以此来表达对老虎这个生物的蔑视和厌恶,所以这个器具也被称之为“虎子”。

只不过到唐朝的时候,因为老李家不知道多少辈以前有一个人名中带有“虎”字,为了避讳,就将“虎子”改成“兽子”或“马子”。

我是深深的怀疑,如果不是唐朝时要避讳,给虎子改了一个名,现在的“马桶”是不是就叫做“虎桶”了?

而“虎子”其实在战国末期的时候就有了,有出土文物为证。但是不管怎么说,唐以后,“虎子”正式更名为“马子”。

晋景公“如厕,陷而卒”:古人是如何如厕的?厕所文化你知道吗?

用马子有什么好处呢?要知道当初就是考虑到如厕的舒适性,所以最后才有了虎子,那么虎子变成马子以后,唐朝人也是会考虑到实用性,对它进行改进的。

比如说初期的“虎子”只能男子用,到了唐朝以后,人们对转变为马子的器具要求也逐渐提高,既要能装尿液,也要能装粪便,为了方便使用,马子的形状慢慢变大,最后由老虎状变成了桶状,“马桶”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那么,马桶装满了人的排泄物之后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这个大家可能从电视剧中有见过从事这方面行业的人,俗称为“倒夜香”的。唐朝时管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为“倾脚工”,这些人的日常工作就是趁着天黑,挨家挨户收集粪便,然后拿去村镇贩卖。

为什么去村镇呢?因为粪便作为一种纯天然的有机肥料,对农民来说这可是很重要的一样东西。

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说当时已经有了抽水马桶的存在,但是中国大多数地方依然还是采用“粪肥”的方式来种植庄稼,就连我小时候,记忆中爷爷奶奶种地也是采用粪肥的方式肥沃土地的。

几千年的厕所文化孕育出了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这话说的真的是一点都不夸张。

晋景公“如厕,陷而卒”:古人是如何如厕的?厕所文化你知道吗?

说完了中国古代的厕所变迁,我们再来聊一个有“味道”的话题。

二、没有厕纸的古代人是如何上厕所的?

在今天的我们上厕所的时候,手机报纸游戏机可以不带,但是有一样物品是绝对不能缺少的,那就是厕纸,没有了厕纸,代表你可能要一直坐在马桶上,困于厕所这个一方之地。

那么,没有厕纸的古人是如何上厕所的呢?或者更应该说他们是如何解决“事后”问题的。

东汉的蔡伦虽然说改进了造纸术,因为原材料低,所以大大减少当时人们的书写成本,但是纸对于当时的人,尤其是贫民百姓来说已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东西。

写东西都不够了,又有谁会奢侈地拿纸去擦屁屁呢?

晋景公“如厕,陷而卒”:古人是如何如厕的?厕所文化你知道吗?

其实古人用纸擦屁屁的事情是大约从蒙古入主中原之后才出现的,也就是说,从元朝开始,人们开始用纸解决“事后”问题,但是当时的厕纸也一定不像现在这样柔软,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先经过反复的揉搓才能使用,不然很容易磨伤皮肤。

突然就想到我上小学的时候有同学没带卫生纸,然后就在写作业的本子上随便扯下来几页,使劲揉搓,搓至柔软,这样看来他们当时采用的方法和元朝人的方法如出一辙啊!

《元史》中就有关于搓纸的记载,说的是身为太子妃的伯蓝也怯赤对她的婆婆非常孝顺,孝顺到了什么程度呢?在婆婆上厕所的时候,她都要亲自用自己的脸去试试厕纸的柔软度是否达标,只有柔软度达标才会给婆婆用。

晋景公“如厕,陷而卒”:古人是如何如厕的?厕所文化你知道吗?

元朝以后的人们用的都是厕纸,那么元朝以前的人用什么东西解决自己的“事后”问题呢?在这里就要提到一样东西,叫做“厕筹”。厕筹的形状形似竹简,因此也有别称为厕简。

说白了就是一个大约有二十厘米左右的条形木片或者条形竹片。根据这个,我想有的人应该也猜到了厕简是如何使用的了,这里我就不具体说明,以免引起大家的不适,反正刮刮就没了。

中国人用厕筹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但是在东汉之前人们上完厕所之后是如何处理的,这方面就无可考究了,毕竟上厕所也不是什么大事情,不值当记录在宝贵的书籍中。

晋景公“如厕,陷而卒”:古人是如何如厕的?厕所文化你知道吗?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没有纸和厕筹,但是还有树叶这些东西,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可能他们当时也就干脆就地取材去解决事后问题吧!

总结:

与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事件相比,中国自古至今的“厕所文化”或许真的只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但是正是因为有“厕所文化”才有了我们华夏几千年的农耕文明。

所以,“厕所文化”虽然是一种有“味道”的文化,但是也是值得当代人了解的一种文化。


参考书籍:


《礼仪》


《左传》


《墨子》


《西京杂记》


《元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