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把重心放在經濟刺激上,已錯過疫情防控的窗口期

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美股10日內觸發4次熔斷,油價暴跌。各國紛紛降息救市,卻加劇市場恐慌。部分專家學者認為,疫情有引發世界經濟衰退的危險。

“現在還不能斷定金融危機已經爆發,但疫情加劇將導致全球經濟出現暫時停擺。”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記者採訪時認為,百年罕遇的傳染病疫情、總需求急劇收縮以及多年積累的傳統問題是導致目前金融市場震盪的三個主要原因。未來一段時間,隨著各國疫情的加劇與防控力度的加強,可能出現全球範圍的暫時性經濟停擺,中國對此應該早做準備,以充足的內需刺激對沖外部影響,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當寬鬆的貨幣政策等應當進一步明確,以保證國內經濟的穩定恢復。

美國把重心放在經濟刺激上,已錯過疫情防控的窗口期

傳統上判斷金融危機的方法,主要是看是否出現資金鍊全面斷裂,導致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或經濟體出現崩塌,進而引發流動性危機、支付危機、銀行危機、貨幣危機等。

目前來看,雖然全球股票大幅下挫,同時國際金融市場流動性異常緊張,導致各大央行大力採取貨幣寬鬆措施,維護流動性的安全,但是用傳統標準來衡量,還不是典型的金融危機。因為還沒有系統重要性機構倒閉,也沒有出現嚴重的國際支付危機或者貨幣崩塌。

有觀點認為,此次美國金融市場大跌,是股票市盈率過高導致的,屬於金融領域的內生調整,認為美國長期低利率導致市場套利,特別是通過借貸回購股票,導致股票價格過度上揚。

但事實上,此次股票市場的調整是全球性的,並且部分歐洲國家股市比美國跌幅更大,因此用美國股市因素來解釋全球股市不合適。儘管這幾年美國金融公司債務率大幅上揚,股票市盈率超過2008年的水平,今年2月份,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成分公司的遠期市盈率一度達到18.9倍,臉書、亞馬遜和字母表公司平均遠期市盈率為29.5倍,但這並不能完全解釋此次的大調整。


美國把重心放在經濟刺激上,已錯過疫情防控的窗口期


此次股市大調整主要是外生衝擊的產物,疊加各國金融市場從2008年之後遺留的問題,但根本性因素是疫情可能導致世界經濟休克性停擺的預期。具體來說,造成當前全球經濟動盪的因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疫情給世界經濟社會帶來的不是簡單衝擊,而是休克停擺,讓經濟體在短時間內處於睡眠狀態,因此不能用傳統的經濟危機和經濟衰退模型來認知。

第二,疫情蔓延,導致全球總需求急劇收縮,在複雜的地緣政治促推下,石油價格猛跌,加劇了經濟系統的不穩定性。

第三,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積累的一系列沒有解決的傳統問題:包括財富分配不公、社會民粹主義、經濟增速持續下降、債務率持續攀升、人口快速老齡化、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下降、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全球治理體系崩潰等八大問題,遲遲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

美國把重心放在經濟刺激上,已錯過疫情防控的窗口期

上述三重因素疊加,導致目前的世界經濟格局的複雜性超出了傳統理論框架,帶來的金融動盪和經濟衰退與傳統模式完全不同。因此,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認知要有新思想、新方法。

美聯儲推出多項超預期政策仍未能有效阻止股市下跌,主要原因在於未能就疫情帶來的“非典型、外生”經濟衝擊對症下藥。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各國在治理時要有先後順序,第一,必須先救人,加強疫情防控,再對金融和經濟進行救助;第二,在疫情穩定防控的基礎上,形成對經濟穩定的預期;第三,在保證金融流動性不枯竭的基礎上避免崩盤;第四、在底線管理的基礎上,採取積極政策對沖下滑的總需求。

然而,很明顯,一些西方國家把這些順序弄反了,例如美國花了大力氣在金融救助和經濟刺激上,而在疫情控制方面,既沒有做到當機立斷,也沒有在國際治理體系上協調開展防控工作,錯過了疫情防控的窗口期。

美國把重心放在經濟刺激上,已錯過疫情防控的窗口期


歐美國家錯過疫情治理最佳窗口期有多層原因:

第一,歐美國家的社會體制是多元的,對全面管控的治理模式有天然的牴觸情緒。

第二,與歐美國家的醫療體系、對疫情的認識有關聯。美國在很長時間將此次疫情與流感相提並論,沒有認識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染性和死亡率遠遠超過普通流感,以往的治理模式並不適用,而簡單相信“群體免疫”理論的有效性。

第三,美國面臨大選之年,只有在疫情大範圍蔓延、民眾大面積恐慌的情況下,才會推動政治人物從經濟目標轉向救助目標,但是這時已經錯過疫情治理的窗口期。

這些因素使得美國等歐美國家沒有選擇最有效的管控模式來應對疫情,從而耽誤疫情控制。


美國把重心放在經濟刺激上,已錯過疫情防控的窗口期


南方日報:接下來,各國應該如何應對?

劉元春:下一階段,全球要控制疫情蔓延必須注意兩個方面:

其一,病毒的生物化學特性還沒完全掌握,在防範疫情方面要求各國必須從最嚴重的情況做最壞的打算,而不是掉以輕心。

其二,由於病毒具有高傳染性,各個國家不僅要參照中國實行嚴格防控,更重要的是加強國際協調。

美國把重心放在經濟刺激上,已錯過疫情防控的窗口期

目前看,全球對這次疫情的應對能力仍嚴重不足。在近年來全球的民粹主義、孤立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帶來了嚴峻挑戰,不僅體現在醫療健康等專業領域,更體現在治理能力和國際協調方面。

由於強有力的疫情防控,目前中國經濟的底部已經顯現,包括廣東在內正在全面推進復工復產。然而,在今年第二季度,隨著各國的管控措施加強,世界經濟很可能出現短期休克和交易停擺,這會在2-3個月內對我國外需和供應鏈產生巨大沖擊。這是下一步需要關注的最大問題。

下一階段中國經濟要實現穩定,要把世界經濟的變化納入統籌安排,對此建議:

其一,在疫情的衝擊下,世界經濟已經超越傳統經濟衰退模式,經濟恢復階段的政策重點要逐步從復工復產轉向應對外部衝擊,要從關注世界股市轉到關注世界各國疫情應對舉措,以及國際資金鍊、供應鏈的變化上。

其二,要針對第三季度世界疫情和經濟形勢的變化,提早準備,提前佈局,以充足的內需對沖外部衝擊。為此,財政赤字率不僅要打破3%的“安全線”,同時也必須評估超過3.5%的可能性。

其三、貨幣政策要對沖經濟收縮和流動性緊張,應當旗幟鮮明地從穩健向適度寬鬆轉變。

其四,疫情向全球蔓延、各國加強管控、世界經濟形勢動盪,這將是一個跌宕起伏的過程,我們會受到衝擊,也會出現新的戰略發展窗口,對此要有前瞻性佈局,體系性安排。特別是在新的產業鏈和金融聯戰略擴張上選擇好新的時點和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