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孟郊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提到孟郊,我们能马上想到的大概就是他在课本上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但是读到之后不免内心触动。他为我们写出了父母对我们关心的真切形象,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出门远行时的无奈之情。在现在外出工作的游子们,有没有想过当我们出门很久没回家时父母的心情和盼望?

写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孟郊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孟郊的父亲是一个小吏,所以他自小家中清贫、性情孤僻,很少与人交往。青年时期曾经在河南嵩山隐居过一段时间,后来到了中年时期大概30至40岁的时候目睹过河南的藩镇之变。当时正是唐德宗建中元年至贞元六年,在中唐的这段时期里并不太平。所以,孟郊所写的诗大多写世态炎凉和民间疾苦。这其实也有他个人的因素,孟郊一直迟至46岁才中进士,这使得他生命中大多数时间里得以接触到民间的世态和沧桑。

写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孟郊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诗除了写世间的疾苦外,还有描写父母之爱、夫妻之情的,比较切合民间世俗的生活。在《杏殇》一诗中,他写道:“冻手莫弄珠,弄珠珠易飞。惊霜莫翦春,翦春无光辉。零落小花乳,斓斑昔婴衣。拾之不盈把,日暮空悲归。地上空拾星,枝上不见花。哀哀孤老人,戚戚无子家。”深切地表达了晚年的丧子之痛。他在序中写道:“杏殇,也,霜翦而落。因悲昔婴,故作是诗。”对于夫妻之间的感情,他在《结爱》中是这样写的:“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写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孟郊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孟郊的诗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继杜甫之后,而在他小时候就有过一个用对联巧挫钦差的逸事。有一次朝廷派遣的钦差大臣来到武康县视察民情,县太爷为其接风洗尘大摆筵席。恰好这时穿着破绿衣衫的小孟郊走了进来,县太爷见了一脸不高兴,赶着小孟郊出去。孟郊气愤地顶了一句:“家贫人不平,离地三尺有神明。”钦差见小孟郊个子不大口气挺大,看了一眼他的穿着道:“小小青蛙穿绿衣”。孟郊看了钦差穿着大红袍,还有席桌上摆着一道烧红的螃蟹,即对道:“大大螃蟹着红袍”。钦差一听气得直哆嗦又不好发作,就让县官给孟郊设了一个偏席赏口饭吃。喝了三杯酒,又对着孟郊说道:“小小猫儿寻食吃”。孟郊当即回敬:“大大老鼠偷皇粮”。钦差与县令顿时吓了一跳,原来他们吃的正是救灾的赈济粮。

写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孟郊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长大后的孟郊由于同情底层百姓的生活,在他的《寒地百姓吟》描述了百姓生活的艰辛与苦难。用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高度概括可说完全符合。诗中写道:“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面对当时藩镇作乱、战争不断的社会形势,他写下《征妇怨》表达了对丈夫出征、妻子在家的同情。“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君泪濡罗巾,妾泪满路尘。”让人看了那种不忍心分离的情绪涌上心头,字里行间满是不舍。

写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孟郊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元和元年,河南尹郑馀庆让盂郊担任水陆运从事。自此,孟郊定居于洛阳立德坊这个地方。他的生活到了这时候才开始富裕一点,可以避免受冻挨饿的艰苦生活了。然而不久他又遭到丧子之痛。元和九年,郑馀庆为兴元尹,上奏让孟郊为兴元军参谋。孟郊接到命令后从洛阳前往,但是到了八月二十五日,孟郊突然离世、走完了他艰辛的一生,终年六十四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