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虾塘发生“转水”和“倒藻”现象?

呆呆牟子


如何防止虾塘发生转水和倒藻现象?

水产养殖中虾田(塘口)转水和倒藻指的是水的颜色在短时间之内由正常的淡绿色,浓绿色甚至褐色水体变成白色甚至黑色,然后会在短时间之后变得清澈透明,最终几天之后水体会发黑发臭,养殖户如果处理不及时,处理不当,会导致水体里面养殖的鱼虾成批量的大量死亡。

其实这种水色变化的本质是浮游植物,就是通常所说的各种水藻在短时间之内大量死亡造成的严重后果,正常的水藻颜色是淡绿色(小球藻),浓绿色(少量蓝藻或者大量蓝藻),褐色(硅藻水)等等。由于水藻的存在,所以客观上会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而当水藻大量减少之后,水体会在短时间之内变得清澈见底,同时由于水藻死亡之后死亡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有毒物质比如硫化氢,亚硝酸盐分子胺和大量的藻毒素,所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在水体颜色上面,会出现水质浑浊变成白色或者黑色的水体之后然后又会变成透明度很高的清澈见底的透明度很高的水体,但是最终会变成发臭的浑浊水。这是由于水藻最终分解腐烂降解除的有毒物质的的自然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水藻在短时间之内大量死亡的现象,个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具体分析一下,如下:

一,急性农药污染:由于使用农药不小心,不注意,将一些对水生生物有剧毒的农药遗漏在虾田(塘口)水体里面,从而导致这些水生生物出现急性中毒的现象,并直接导致在短时间之内大量死亡。在农药里面,含有聚酯类和有机磷的农药对水藻水草和鱼虾有致命的危害,少量的吸入就会引起大量死亡。农药污染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外部原因可能是由外部被污染的水体流入虾田(塘口)里面引起的农药污染,另外一种原因是由养殖户自己打农药时操作不当或者违规使用农药导致的农药污染,进而引起虾田水生生物中毒。所以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要求养殖户在平时的日常管理活动中,严格遵照要求使用农药。

二:PH值在短时间之内剧烈变化:这里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不合理的使用改底净水的化学药品: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出于改良水质以及抑制有害病菌和寄生虫的目的,养殖户会经常使用一些不同的化学药品,而化学药品一般都需要注意使用量和方法,因为这些化学药品一般都具有比较明显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会在短时间之内会改变水体的PH值。一般常见的化学药品包括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硫酸铜等等。第一种生石灰属于碱性化学药品,剩下的属于酸性药品。也就是说,如果养殖户频繁反复长期只使用其中的一种化学药品来消毒杀菌清塘的话,就会导致水体PH值发生剧烈变化,比如长期使用生石灰,就会导致水体PH值持续升高,如果长期使用酸性化学药品,就会导致水体PH值持续偏低,一旦持续累积达到临界值,就会导致水生生物急性中毒,很可能就会出现倒藻和转水的现象发生。

2,突发的雷雨天气和低压:在低压环境下和雷雨天气下,由于光合作用严重降低,水体底层的有机质酸化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水藻的正常生理循环就会受到严重的抑制,一旦不能正常排出氧气,就会在短时间之内大量死亡,结果就会出现转水和倒藻的现象发生。

针对以上情况,我的解决思路还是建议以预防为主,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1,正确使用农药:一是尽量少使用含菊酯类和有机磷的高毒农药,选择低毒无残留的农药比较合适,其次是在管理虾田(塘口)的过程中,喷洒农药的时候注意不要将农药残留物落在水体里面,以免造成农药污染,最后在换水和使用外来水源的时候,绝对要确保外来水源的安全,最后将进水和出水的系统和水源分开,以免农药污染水源。

2,正确使用化学药品改底净水:一是在使用化学药品改底消毒杀菌的时候,不要一直使用碱性化学药品或者酸性化学药品,这样会导致水体PH失衡,严重过高或者偏低,即便要使用最好也是间隔使用,确保PH值保持动态平衡。另外,使用药品改善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的时候,我还是建议多使用生物药剂(即各种有益的生物菌),这样既避免了化学药品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作用对鱼虾和水藻水草的伤害,又避免了水体PH值的失衡。而且生物菌改善生态环境属于无害的微生物循环,还能改善水体PH值的不平衡。

3,对于雷雨天气等极端天气引起的倒藻和转水:小龙虾养殖户最好是提前预防,一是在雷雨天气和低压天气之前就要准备给水体增氧,确保水体溶氧量在总体上保持充足。其次,适量洒泼应激灵和增氧片,可以在短时间之内缓解小龙虾在极端天气下的应激反应,同时也可以减轻水藻压力,最重要的是在大雨过后,应该立即观察虾田(塘口)水质,建议换水稀释毒素,然后使用生物菌来稳水。

增氧片

总结:

总的来说,倒藻和转水的发生不普遍,除了天气原因,更多是认为操作不当导致的,因此要求养殖户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避免藻类大量死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小龙虾晒太阳


倒藻是养虾过程当中,不注重藻类管理,而引发的藻类大量死亡的一种现象!一个正常的养殖池塘,藻类分分钟钟都有死亡,这是藻类自然交替的现象,当虾塘的藻大量死亡,毒害的是虾,所以平时我们应该做好控藻、培育有益藻的工作。

倒藻的危害:

1、倒藻会产生毒素,直接危害虾的生存!

2、倒藻会影响藻类利用光合作用产氧的能力,造成池塘缺氧。

倒藻的解决办法:

1.换水,稀解藻毒素,更换的水体最好是具有优良藻相的水。

2.使用解毒药品,降解藻毒素。

3.重新培育有益藻,构建优良藻相!

草力壮,高效促进水草生根,防止根系霉烂,延缓水草衰老、烂叶的现象,稳定水质,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俗话说:养虾先养水。意思是说养虾时要重点调节好水质,否则就会发生问题。倒藻对于虾农来说是一件烦心事。倒藻轻则虾体染病减产欠收,重则整塘虾死亡损失惨重。因此虾农对倒藻视若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既然倒藻对养虾业危害这么大,那究竟什么是倒藻,倒藻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怎样才能有效预防倒藻现象发生呢?今天就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科普一下什么是倒藻。倒藻是虾农的俗称,是指由于气温、水温骤变,或暴雨以及连续阴雨,引起的水体分层、盐度大幅变化、水体里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等,造成藻类大量死亡,从而导致倒藻现象发生。此时虾塘水体表面往往漂浮一层死藻,水体粘稠度增高,泡沫多发,长时不散,颜色呈黄、绿或褐色,就像水面漂了一层油沫一样。倒藻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轻时虾体滤氧能力下降,活动能力下降,进食锐减,虾体掉膘减重;重时虾体呼吸困难,严重缺氧,最终死亡。最严重时会导致整塘虾死亡,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倒藻的原因。引发倒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天气原因。天气高温、暴雨或长时阴雨,造成水环境突变,藻类种群数量失衡,引发倒藻转水。

二是生态原因。水体过肥或过瘦,造成藻类生态平衡失调,蓝藻、裸甲藻等有害藻类占据优势,有益藻类处于弱势,引发倒藻转水。

三是管理原因。过量使用消毒杀菌剂、杀藻杀草剂等造成菌类失衡;水体长时间静止,循环不畅;换水后补肥不及时,造成藻类自身抵抗力差,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引发倒藻转水。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倒藻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立即开启增氧机,加强氧气输入,夜间使用颗粒氧增氧。

二是立即注入新水,将旧水体排出塘外,增加含氧量,保持藻类总体稳定。

三是使用多元有机类进行解毒,若氨氮、亚硝酸盐过高,在晴天使用微生态制剂增氧降解,然后肥水陪藻。倒藻发生后,切忌大量使用杀藻剂,否则反而会加重倒藻现象。




大足二妹


水体透明度变差、水色改变、水体开始变浑浊,这些都是开始发生倒藻的征兆,此时应该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倒藻如果发现得早,应该选择天气较好的一天,早上使用有机酸类解毒,大约2-3小时后进行施肥补肥,可以选用氨基酸类快速起效的肥水产品,避免使用起效慢以及含氮高的肥水产品,当天晚上做好增氧工作。

如果发现得晚,倒藻已经有一段时间,则第一时间要注意增氧,可以泼洒颗粒氧等增氧产品,然后检测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否过高,过高则要使用化学类产品进行降解,接下来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解毒和肥水。




火凤凰tt


预防方法:是在“转水”发生前,排水30〜40厘米深,施用活

性黑土(腐殖酸钠),再加水至原水位。南美白对虾养殖前期,应 施用促单细胞藻生长的营养素,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5〜30厘米; 养殖后期因水质老化出现“倒藻”,应先排水30〜40厘米深,施用

芽孢杆菌等复合微生态制剂,然后加水至原水位。肥水是处理“转 水”和“倒藻”后必须采取的一个主要措施。


刘家小敏


倒藻现象的发生与气候(温度)的变化及藻类的种类转化衰亡,还有池水的肥力相关。

但培养的藻类(生长)不绝对以人的意志而生长。无论是何种藻类(微藻,观察水色而名)既已生成主体,就以维持其稳定为首任。待周期性的由盛及衰的过程中,适时添肥加菌调控。

使用的肥种类:当今用包括氨基酸类新式肥水剂较安全,但成本高(用量大)。其它如化肥可用须注意用量安全。

养殖过程倒澡或转水也于水中微生物(轮虫等)有关。如是,就要待虫密度降低后,视藻类自然恢复的密度(透明度)再适量使肥,且记宜少量多次使入,时间两天一次,观察后使用

(须晴天光照好)。

倒澡或转水时,加大机械增氧或化学增氧剂使用。防止缺氧事故发生。


用户5741445245307


预防方法:是在“转水”发生前,排水30〜40厘米深,施用活

性黑土(腐殖酸钠),再加水至原水位。南美白对虾养殖前期,应 施用促单细胞藻生长的营养素,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5〜30厘米; 养殖后期因水质老化出现“倒藻”,应先排水30〜40厘米深,施用

芽孢杆菌等复合微生态制剂,然后加水至原水位。肥水是处理“转 水”和“倒藻”后必须采取的一个主要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