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件事,绩溪章氏被中纪委“点名”了!

因为这件事,绩溪章氏被中纪委“点名”了!

  中央纪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曾于2015年推荐了安徽绩溪章氏和《章氏家训》。据专栏介绍,绩溪,地处安徽省南部,东倚天目山,西枕黄山,横贯绩溪中部的徽岭,是徽州、安徽冠名的由来;登源河、扬之河、徽水河溪流纵横,众派归宗,为新安江和青弋江发源地之一。绩溪自唐代置县,历经千年,人文荟萃,文化昌盛,素以“东南邹鲁”而著称。明山秀水,造就“江东第一胜境”;“邑小士多”,是徽州礼义之邦。

绩溪章氏源来

800多年前,福建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章仔钧后裔中的一支,跋山涉水,于宋朝宣和二年,定居绩溪登源河之畔。历经沧桑,章氏后裔崇本敬祖,薪火相传33代,形成“瀛洲章”、“西关章”、“湖村章”等章姓繁衍地。他们世代耕读,恪守家规,“十户之村,不废诵读”,“邦无尤民,民无尤行,刑罚设而不犯,风俗美而不流。”

章氏家族的代表人物

章仔钧(868-941年):字仲举,号彰良,福建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世称太傅公,是《章氏家训》的创立者。自幼勤奋好学,后出仕为官,深受百姓爱戴。其素以“吾不幸生当 乱世,诸子当以‘仁’字为名,示其有志于仁也”戒其子孙。卒后获赠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武宁郡开国伯,后追赠琅琊王。

章荣甫(1289-1355年):为绩溪县邑“西关章”始迁祖,《章氏家训》传承者,曾长期担任绩溪县掾史,名重一方。

章道基(1756-1830年):清代嘉庆年间著名盐官,熟知盐法史,长期直掌多处盐场的行政与产销权,尤其是批验盐引大权,为官清廉。他以“职所当为必竭其力,思不出位无贰尔心”警示自己和后代儿孙,为官当尽其责,为政要竭其力。是章氏子孙严格遵循《章氏家训》的典型代表之一 。

绩溪章氏聚居地代表

聚居地一:瀛洲村

因为这件事,绩溪章氏被中纪委“点名”了!

  安徽省绩溪县瀛洲村俗称油坑口,一度又称瀛川,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绩溪县城之东郊,两地相距9公里。上行5华里,是胡锦涛同志的祖籍地龙川村。龙川村俗称大坑口,两村同属瀛洲乡。有趣的是,油坑口,大坑口,两村缘份厚重,青年男女结成“两口子”者多多。大坑口人、明朝兵部尚书胡宗宪(1512~1565)的元配夫人就娶自油坑口;胡宗宪的嫡系后裔、闯荡苏北创办多爿胡裕泰茶庄,并在三泰(泰州、泰兴、泰县)地区有广泛声誉的大坑口人胡沇源(1830~1892),其在老家的唯一后代胡锦霞却成了油坑口章姓人的媳妇。

  古时绩溪全县划为15都,油坑口(瀛洲村)属12都。瀛洲村章氏始祖是章运(1103~1175)。运公原籍浙江昌化览村,昌化县当年属杭州,今并入县级临安市,仍属杭州市。北宋宣和二年(1120)秋,方腊(?~1121)在睦州青溪县(今淳安县西北)揭杆起义,响应者众,反叛北宋朝廷,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速占睦州(今建德,属杭州市)、歙州(北宋朝廷镇压“方乱”后改徽州,包括今黄山市和绩溪、婺源。今黄山市的黄山区原是太平县,属宣州)、杭州、婺州(今金华市)、衢州、处州(今丽水市西北)等地。运公出身官宦世家,当年还是个大小子,但深谙世事,因览村距杭州不远,为保身家性命,携祖母、母亲逃来绩溪油坑避难。

  油坑口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山沟,非常隐蔽,所以才有后来的1960年代,上海后方“小三线”光明厂在此制造军工产品。至于运公本人或后代外移油坑口,无从考证。油坑既是一个小村的村名,又是一条小溪的溪名,油坑口,油坑之出口也。此小溪在瀛山之麓,故又称瀛川,而瀛川又是瀛洲之前的村名。

  经过近千年的繁衍和变迁,章运公子子孙孙已遍布全县各地,岭南、岭北诸多村庄,)几乎都有运公后裔,还有不少流向县外、省外,少数定居国外。岭南片,多数由瀛洲外迁,少数由湖村外迁;岭北片,大体上由西关外迁。就全县而言,绝大多数章姓人皆运公之后,章姓也成了绩溪的大姓之一,习惯称“胡、汪、周、章”。今金沙镇章家湾原属宁国,1956年3月划归绩溪。该村章姓人不属运公一脉,他们从歙县篁墩迁来;另有曾任县外贸公司经理的章敦治,是青阳人。当然,也不能排除还有其他章姓人非运公后裔,我(微信公众号“最绩溪”注:此处及下文中的“我”指章运公28世孙章亚光)估摸不会太多。

  县城西关和湖村的章氏始祖,都是从瀛洲迁出。瀛洲、西关和湖村,是运公后裔最多的3个地方,且都建有章氏宗祠。瀛洲章祠现为县级文保单位,湖村章祠为省级文保单位,可惜西关章祠于1970年代拆除改建为公寓了。

因为这件事,绩溪章氏被中纪委“点名”了!

上图:瀛洲章氏宗祠

  瀛洲章氏宗祠气度恢弘,它巍然起立于瀛洲村中央,整体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三进七开间,进深60米,开阔20米,系全县章姓总祠,也是绩溪县保存的最大的宗祠之一。据传,现保存下来的瀛洲村章氏宗祠,是模仿龙川村胡氏宗祠建造的。

据史料记载,瀛洲章氏总祠经过三次修建,始建于明嘉靖丁已年(1557年),由南京四川道监察御史章瑞之子章钊和章镗兄弟倡导,当时瀛洲村章氏人口不出一千,因而祠堂规模较小。至清乾隆年间,经过三朝盛世,村里人口达到顶峰,清乾隆辛丑(1781年)年间重新扩建祠堂,但兴建的宗祠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民国四年(1915年),章氏后人又一次发起重建宗祠,历经四年告成。现存于世的就是“民国版”的章氏宗祠。里面飞檐翘角、鳌鱼相吻,从中可见徽派建筑的精妙之处。

宗祠内享堂上悬挂着清忠匾:“清忠”作为瀛洲章氏家族的祖训,意义深远,先辈们以此告诫章氏子孙,不论为民为官,都要清白做人,清廉为官,忠于职守,忠于事业,忠于祖国,故章氏宗祠也被称作“清忠祠”。

因为这件事,绩溪章氏被中纪委“点名”了!

  瀛洲村何时建了章氏宗祠?我(微信公众号“最绩溪”注:此处及下文中的“我”指章运公28世孙章亚光)查阅民国三十一年(1942)编修的《瀛洲章氏宗谱(稿本)》(下称“瀛洲谱稿”),其始迁祖章运(1103~1175)名字之旁注,载“宣和六年,重建昼锦堂,以奉先祀。”其实,“昼锦堂”就是祖祠,或者称家庙。因为瀛洲章姓来自浙江昌化览村(今属临安市),览村章姓来自福建浦城。浦城老祖宗建有“昼锦堂”,章运于宣和二年(1120)迁来瀛洲开疆辟莱,念念不忘祖先崇拜,第四年即宣和六年(1124)就“重建昼锦堂,以奉先祀”,应该说这是瀛洲最早的章氏祖祠。绩溪元末明初鸿儒舒頔(1304~1377)于元·至正甲辰年(1364)撰写有《瀛川章氏重建宋郇国公昼锦堂记》,说明元末期间 “昼锦堂”还在的,但建于何处无从查考了。

  清·嘉庆版《绩溪县志·人物志》中,有三位瀛洲人与建祠相关的记载,一是列入“学林”的章杲,字宾阳,“公议倡修祖祠,杲理事11年”;二是列入“孝友”的章良勋,字功彩、国金子,太学士,“倡建宗祠,竭力经营,历时7载”;三是列入“乡善”的章铫,字子泰,“建宗祠,修祖坟,合族称道”。据此分析,瀛洲前辈大约在明朝即公元1500年前后的某个时间,在村中心即现章氏宗祠旧址兴建了祠堂,后由杲公他们对该祠进行了长达11年的大规模改造。它毁于洪杨之乱,即咸丰(1854~1862)期间,这是有史书记载的。

  民国四年(1915),瀛洲村一批士绅出面主持,成立组织,广集资金,选择师傅,在原祠废墟上重建章氏宗祠,头尾历时5载,民国八年(1919)竣工,耗资16000多银圆。(见“瀛洲谱稿”《瀛洲章氏宗祠重建落成记》)我外曾祖父章鲁馨(排行名钟焘,从受国子学。1864~1919)曾参与其事,“其族中宗祠,丁红羊(“红羊”,指洪、杨)劫,毁于兵燹,町畽瓦砾,遗址仅存。公每一凭吊,辄不胜俯仰欷歔之感。因谋宗人长者,醵资重建,娄经约策,族咨佥同。公自承协理,鸠工庇材,殚心督构,不遑宁处,历五载始克告成,于焉陛一新,栋宇高大,为绩郡诸宗冠。岁时伏腊,奉寝式堂,典祠克惇,敻伦攸叙,彜乎伟矣!”(见“瀛洲谱稿”:《章鲁馨公传赞》)重建章祠的先辈们,筹资、备料、构思、请师傅等等,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境界,可贵至极!我外曾祖父就是在章祠竣工不久仙逝的。

  瀛洲章氏宗祠主建筑1200平方米,三进七开间,进深60米,开阔20米;上首的附属建筑约300平方米(院墙、院门剩殘部),总面积达1500余平方米,是我县现存规模最大的古祠堂,已于2005年7月4日由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众号“最绩溪”注:瀛洲章氏宗祠已于2019年获批成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门原是一座砖木石结构的牌坊,横额外向书“章氏宗祠”,内向书“天下为公”,气派得很,我小时候是见过的,如今四根石柱还在,上层不知何时倒塌了。进门是一个院坦,除两侧小部分可能用来绿化为泥地外,中间大部分铺了麻石板。第一进为五凤楼,仪门两侧的一对青石抱鼓,毫无损伤,鼓面平滑,光可鉴人;底座及两边各附衬的三块青石栏板,雕有麒麟、凤凰、鹿、鹤、燕、喜鹊、鸳鸯和梅花、兰花、葵花、荷花等吉祥物。这组石雕,雕技精湛,形象栩栩如生,实是徽派石雕中的上乘之作,这在徽州古祠中亦很难见到。东西两头,各开书卷式券门,门楣砖雕,东曰“源远”,西曰“流长”,不仅为章氏家族有着悠久历史而自豪,且又表现了章氏文化的深厚,这也是该祠与其它地方众多古祠的不同之处。

  仪门上端,原挂“章氏宗祠”白底黑字的巨大匾额,此匾已经不存。两端外墻之下部,也各嵌有两块雕了荷花的青石板,同样是徽派石雕中的精品。走过五凤楼,中间是一个宏大的明堂,地面也全是铺了麻石板,四周竖有22根石柱,东西两侧是庑廊。第二进为享堂,它是祠堂的中心,用来祭祖和其它重要家族活动的场所。享堂显得轩敞与庄严,轩敞是人丁兴旺之所需,庄严则是祖宗威望之凸显。该处圆木竖柱就有30根,正中两根外围达1.63米,其高大宽敞程度可见一斑,这在其它古祠中也很少见。以往,柱上有楹联,梁上有匾额,“文革”中被毁于一旦,享堂左、右和正中三面的皮门也未能幸免。第三进为寝室,是存放祖宗牌位的地方。

  章氏宗祠从大门至寝室,取逐进递高的建筑风格,由院坦至五凤楼,要上3档踏磡(绩溪方言,踏磡即阶级);由庑廊至享堂,要上2檔踏磡;过里天井至寝室,要上6檔踏磡。很明显,这种建筑风格蕴含了“步步高升”的意思。章祠屋顶,五凤楼、享堂、寝室之上都有飞檐翘角,蔚为大观,可惜在“文革”时也大多被敲掉了,作孽呵!阴鸷呵!据说,当时“不怕牺牲”敢爬上屋顶敲砸翘角的为首者,是一个称为“司令”的人,村人对其恨死。其实,大破“四旧”,大毁文物,扫荡历史文化遗存,主要责任不在于这位小小的“司令”。

  尽管章祠在“文革”中受到破坏,但因解放前后一直被机关单位占用着,所以总体结构基本完好。2002年2月18日,我上书县主要领导,请求关注章氏宗祠。不久,分管副县长即去察看,要求瀛洲粮站尽快搬出。该站搬出之后,一些在村、在县的离退休人员自筹资金,多次对章祠进行修葺,但都是翻盖拾漏之类的“小打小闹”,旨在防止倒塌。倘若能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将门楼、翘角、皮门等修整如旧,陈列民俗生产、生活、文化器具,作为一座民俗博物馆对外开放,并与毗邻的4A级龙川景区整合成一体,这是能够产生相当影响和经济效益的构想!

  据新编《绩溪县志》(1998年版)记载,瀛洲章氏宗祠由著名木工汪聚有(瀛洲乡孔川村人。1881~1960)主持建造。汪师傅是以龙川胡氏宗祠为蓝本,筹划建造章氏宗祠的。一个偌大祠堂,构件浩翰,榫头万千,又集砖、木、石匠于一体,按现代的建筑设计要求,图纸少说也要装满一大橱。汪师傅只读了两年私塾,既不会画图,也不会设计,就凭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聪明才智,将这个祠堂建起来了。施工过程中,他三天两头跑龙川,肩头挂着一把角尺,嘴里含着一根烟管,聚精会神,边走边想,有次在路上与妻子擦肩而过,竟然不曾觉察。可想而知,聚有师为建好章氏宗祠,煞费苦心,显已到了忘我的地步。

  龙川胡氏宗祠的最大强项是木雕,专家、学者赞誉其为木雕艺术殿堂,1988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它主建筑面积只有1100余平方米,稍小于瀛洲章氏宗祠;两祠的高度,前者也略低于后者。所以,我这个非专家、学者倒认为,从内在轩敞上看章祠,从外观气势上看章祠,尤其是站在高处看章祠西侧恢弘的外墙,章祠确也不同凡响!

  2003年10月,我请曾原安徽省省长王郁昭同志写了“章氏宗祠”四个大字,做成红底黑字的巨型匾额,挂到了原来的地方,为章祠增添光彩。今年5月20日,83岁高龄的王老省长偕夫人来到绩溪,我邀请他老人家去瀛洲看看章氏宗祠,他欣然同意。翌日上午,王老省长在省、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章氏宗祠,对它的高大宽敞赞不绝口,并叮嘱陪同的县领导要多加关注,督促文物部门和村委会将它维修好、保护好。王老还与在场的章姓人,以“章氏宗祠”匾额为背景合影留念。

(上文部分摘自《宣城日报》章亚光文。章亚光:排行名熙年,章运公28世孙,1936年生。大专文化,系中国法学会会员,安徽省徽学会会员)

聚居地二:西关古里

因为这件事,绩溪章氏被中纪委“点名”了!

因为这件事,绩溪章氏被中纪委“点名”了!

“西关古里”是旧时绩溪县邑章姓族居地,有众多章氏先人的古民居遗存,代表有:

职思堂:主人是清代嘉庆年间著名盐官章道基。他为官清廉,职责本分,以“职所当为必竭其力,思不出位无贰尔心”警示自己和后代,为官不能过分享乐以至忘记职责本分,为政要竭力而为但又切忌肆意弄权。

慎思堂:主人是清代徽商章道源。他一生乐善好施,救灾赈灾、修桥补路,有“绩邑义士”之称,年迈之期仍倾囊办学,领头创办了绩溪东山书院。“慎思”二字,是诫勉子孙为人处事谦虚谨慎,忌为富而骄狂。

文承堂:主人是清同治年间太学生章定昭,曾例授奉直大夫,赐封奉政大夫,是当时徽州闻名遐迩的饱学之士。“文承”两字昭示子孙后代要发奋读书,继承先祖文化并发扬光大。

因为这件事,绩溪章氏被中纪委“点名”了!

聚居地三:太极湖村

因为这件事,绩溪章氏被中纪委“点名”了!

因为这件事,绩溪章氏被中纪委“点名”了!

上图:绩溪太极湖村章氏宗祠

  太极湖村又名湖村,位于绩溪县东北约17公里处,南宋龙川枢密使胡云龙葬于此地,胡氏后代守墓成村,后来章氏超越胡氏,成为村中大姓。缘溪河穿村而过,呈反“s”形,河西是村庄,河东是农田,整个村落看上就像一副太极图,4月可赏农田上的油菜花开。比起其他徽派古村,太极湖村不大,但以众多砖雕门楼取胜,精细的砖雕层层叠加,最高竟有九层之多。太极湖村虽属宣城市,但离宣城远,约140公里,离黄山市区近,约70公里,所以还是从黄山市区出发比较方便。村子的主入口在南边,还未进入口,就能依次看见狮象把门、日月当关两道水口,其中狮象把门处左右两山夹着中间的流水,风景很好,村子的第三道水口龟蛇拦水则在北边的村尾,这些水口的命名都与风水寓意有关。

《章氏家训》简介

《章氏家训》原名《太傅仔钧公家训》,作者章仔钧(世称其太傅公),全文共196字。主要内容为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忍让安家,嫖赌败家,凶暴亡家,不存猜忌,不听离间,不生愤事,不专公利。其最核心的内容是耕读和勤俭,最核心的思想在于教育子孙后代以知书达礼修身立命,遵守规矩为家族争光。

《章氏家训》将修身之大法、育人之根本以浅显直白的语言警醒告诫子孙后代,约束有规有矩、教化掷地有声,让章姓族人无论为官为商抑或从教,都恪守家训、风范世袭,成为治家良策。

自北宋宣和二年章仔钧后裔中的一支迁至绩溪以来的800多年,《章氏家训》一直被绩溪章氏家族奉为传家之宝。

因为这件事,绩溪章氏被中纪委“点名”了!

章仔钧(868年~941年),修公长子,字仲举,号彰艮,行十九,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唐咸通九年戊子年三月十三午时生,后晋天福六年辛丑年二月初四卒,享寿七十有四,墓在浦城县登云里余乐西源。赠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武宁郡开国伯,宋庆历初(约1042年),以玄孙得象辅相功,追封琅琊王,谥忠宪。

因为这件事,绩溪章氏被中纪委“点名”了!

《章氏家训》原文

传家两字,曰耕与读;

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防家两字,曰盗与奸;

亡家两字,曰嫖与赌;

败家两字,曰暴与凶;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

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

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

产业不患贫而患非正;

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

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

神昏如醉,礼懈如痴,意纵如狂,行卑如丐。

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

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

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

戒石具左,朝夕诵思,切记切戒。

【释义】

“耕”、“读”两字是为传家之宝,

“俭”、“勤”两字是为发家之道,

“让”、“忍”两字是为安家之本,

“盗”、“奸”两字是为居家必防,

“嫖”、“赌”两字是为亡家之路,

“暴”、“凶”两字是为败家之源。

不可存怀疑别人的心,不要听不利团结的话,不能干引起公愤的事,不要有贪图公众利益的行为。不良行为在萌生意念时就应当及早遏制,切不可发展养成恶习惯,最要紧的实事求是,万事以诚为本。

子孙虽多而庸碌无才,是最大的不幸;家产虽富而喜于铺张,是贫穷的根源;门庭虽闹而调理无度,是最大的败落;交际虽广而结恶从邪,是最大的罪行。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精神萎靡不振,为人的礼仪如痴人一般茫然不知,却纵欲如狂,气度如乞丐一样卑鄙,败祖宗家业,辱父母名声,乡邻为之羞耻,妻妾为之哭泣,像这种人怎配列入我宗祠谱中,死后怎配葬我列祖坟地呢?

以上安家处世格言,应日夜诵读,切记在心。

(以上图文信息参考:百度、人民网、百度百科、搜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