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将照片拍出动感十足的“动感效果”?各位老师能晒晒大作么?

河山视界


拍摄前需要了解一下微距镜头——可以很近距离的对准被摄物进行聚焦,其形成的影像与被摄体自身的真实尺寸大致是相等的。我们也可以称做复制比率关系,按照复制比率又可分为三种聚焦镜头——一是微距(1:1)、二是微聚焦(1:1.2-1:2)、三是近聚焦(1:2-1:40)。尽管微距镜头通常都是中等距离的镜头,但实际上是可以为任何焦距的镜头,既有50mm的,也有100mm的。这种镜头对于拍摄花、虫等,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拍摄微距照片时的诀窍是灵活、准确的进行调焦,因为微距照片的景深很小。假设,从镜头到蜜蜂的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哪怕只有一点点,都会失去清晰的焦点,聚焦的过程极其折磨人!


拍摄昆虫和拍摄花的技巧大同小异。

首先拍摄距离要近、焦距精准、调焦要稳定,拍摄过程可以在野外完成,也可以在室内完成。

不过拍摄昆虫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还需要花时间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这样才可以减少拍摄时间。

在野外拍摄时,要注意阴雨天气是不容易找到昆虫的,所以需要在温暖、晴朗的日子里去发现它们。假如,你想拍摄蜜蜂或者蝴蝶就可以带一些香水之类的东西作为诱饵。然后你需要做的就是在花群中找到一束花,对准它进行精准的调焦,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过程。如果你不想破坏环境就可以用一些轻薄的棉布把周围的花遮住就行。想要把快速运动的昆虫给定住,即使在阳光下也要使用频闪灯,但是不要忽略了在自然光下拍摄也可以使用慢速拍摄技巧呢。因为这种办法可以让昆虫的翅膀变模糊而产生动感!

在室内拍摄时,这种自然环境的布置是可控的——你可以找一根木棍供毛毛虫爬行,也可以找一些花供蜜蜂采蜜等等。 总而言之,掌控权在个人。当然,这种环境要密闭才行,不然昆虫可不会老老实实待着。专业的摄影者常常会使用一个小技巧——把昆虫放冰箱。对,没错,就是简简单单的让它冷静冷静!


然而最难的是调焦环节,静止的物体还好,但是遇到运动的被摄体就很难精确的调焦。这里要说的是——你没必要去追一个四处乱跑的昆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未雨绸缪才是正确做法,你只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场景然后提前对焦——比如一根树枝、一片树叶、一朵花等,最后等就完事了!其实很多好的以昆虫为主的照片都是在昆虫死后拍摄的,他们的翅膀以及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摄影者花大量时间精力去构思,然后用胶水固定之后摆出来的。

这里拍摄最好是使用反光板把阴影部分照亮。

那么不管是拍摄活物还是死物都一样,都需要摄影者巧妙地构思与老练的技术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蜉蝣摄影


稍慢且合适慢速快门+摇拍


付坨坨


我同意楼上的观点,动感效果其实真的没必要去摇拍,摇拍比较考验技术,随手拍也可以拍出动感效果的,昨日去街上扫街玩,带的感动5D4和小白伞,发现有路人横穿马路,于是举起来抓拍了一组,我是用的a档,对焦用的十字对焦,通过取景框看到合焦后瞬间按下快门,其实就出来了动感效果,当然我这种动感效果需要合适的时机,比如这张图就是靠行人背后的车辆突出动感效果的,没有车辆对比的话是达不到的,原理就是车辆比行人速度快,我快门在1/125的时候跟不上汽车的速度所以就拉出了拖影,然而路人的速度比较慢就正确记录了下来。

看参数,这种拍摄手法相对于摇拍要简单的多,小白应该更容易掌握到吧


麦克


这里有几点技巧:第一,用自动跟焦,在相里设置AI模式。第二,使用追拍,跟着移动的物体摇动镜头。第三,使用连拍。第四,最好使用独架,这样相机至少不会上下移动。第五快门速度至少1/800秒以上。


武汉的路人乙


快门速度调慢,如果你的手机没有快门调节,那就让光线稍暗一点,然后就是要么主体动、要么手机动、要么环境动 ​



一只会飞的鲸鱼


拍出动感照片有两种常见的表现形式,一个是慢门,一个是多重曝光,分享几个图






北京时光


图片是二维静态信息画面,但完全可以利用许多艺术手法来营造动感效果。如:用“追随法”拍摄被摄体,相机与被摄主体速度同步,让背景虚化。又如:用“运动趋势法”,借助被摄主体“不平衡”的姿态,给人一种运动趋向。再如:,用“陪衬法”,利用被摄者的“尘土飞扬”、“浪花飞溅”、“飘带、毛发舞动”等陪衬体来营造动感……





江南剑客传奇


慢门拍摄或后期


建武


其实动感并不一定要通过摇拍一种方式实现,人,动物的神与形都可以用来表现动感







nonamechilde


用手机拍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