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哪些小胃病最容易变成癌,如何预防治疗?

a398181531


经过证实的与胃癌有关系的良性胃部疾病有以下几种(常说的胃癌的癌前疾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一般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癌前病变,特别合并了肠化生的表现(需要胃镜活检明确,如有肠上皮化生,属于癌前病变,病理学的改变),就是说癌变的风险比较高(注意:不是说一定会癌变,属于癌前病变,但不是都会癌变,只是其中部分患者会癌变,只是比普通人群癌变的风险高)。

预防措施:诊断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应该就诊消化科,积极治疗,包括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各种拉唑类药物和胃粘膜保护剂);药物治疗同时改善饮食习惯,少辛辣刺激饮食、注意饮食规律,忌暴饮暴食。然后半年或者一年再复查胃镜,同时在粘膜病变处多点取活检,明确病情是否好转,以及有无癌变。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是否感染这个细菌,简单的就是吹气试验。一般医院的内镜科都可以检查。检查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研究表明Hp是胃炎胃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因此,根除Hp就非常必要。根除Hp要规范、足疗程服药。不建议自己去药店购买,最好到消化科开药口服,服药结束后3-4周再复查看看是否杀灭。


胃息肉:胃内息肉发生率远低于结直肠息肉,癌变率也低。主要是看是否为腺瘤性息肉,如果是炎性息肉,并且比较小的话,有可能自行消失。

预防措施:如果活检是腺瘤性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


残胃状态:

既往因各种胃部良恶性疾病行胃部分或大部分切除的,都属与残胃状态。容易发生残胃癌。

预防措施:定期(3-5年)复查胃镜,如果发现胃粘膜改变,及时取活检明确是否有癌变,早期发现、早治疗。


北大肿瘤张成海医生


生活中得胃病的人不占少数,大部分人也不当回事,胃痛时觉得抗一抗就过去了。但事实上,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引发癌症。那么哪几种胃病会发展成胃癌呢?
第一、慢性萎缩性胃炎
经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酗酒、浓茶以及咖啡等等,这些都会诱发甚至是加重萎缩性胃炎,而这种疾病在民间甚至被认为是胃癌前期,因此患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要定时进行相关检查,以防癌变。
第二、胃溃疡
胃溃疡在当今生活中的出现概率很高,其中有百分之五的胃溃疡可能会演变成胃癌,因此当出现胃溃疡的相关症状之后,一定要及时吃中药治疗调理。
第三、胃息肉
这种疾病本身就是胃部出现的良性肿瘤,但是少数也会存在癌变的可能,尤其是当息肉数量较多,或者息肉大于2cm的时候更加容易癌变,因此一旦发现胃息肉一定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后患。
第四、残胃
既往胃部做过手术,手术后剩余的胃容易癌变,称为残胃癌。残胃可因炎症、黏膜萎缩、营养缺乏等因素而出现癌变,但癌变一般会在手术以后多年才发生。因此在进行相关手术之后的五年以后,一定要及时进行胃镜检查。
其实癌变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从浅表性胃炎发展到萎缩性胃炎,再到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最后发展成为胃癌,可以是几年时间,也可以是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
所以,这中间如果能及时治疗慢性胃部疾病,并避免这些不良因素,胃癌是可以避免的。

仟方本草堂


很多读者听过“十人九胃”的说法,人的一生要吃好几吨的五谷杂粮,胃病很常见!那么有哪些小胃病容易变成癌呢?

1.萎缩性胃炎 各种原因导致胃炎反复发作,腺体萎缩,肠腺化生,尤其是结肠化生之后,就要警惕癌变的风险。这种情况需要胃镜检查,病理确诊。很多患者的兄长或者长辈都有胃癌病史,是防治胃癌的重点人群。

2.消化性溃疡 因多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又称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病患者常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发生胃癌的几率要高于非感染者,所以建议此类患者进行HP根治术(推荐四联疗法)。笔者当年的一位师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年,每年进行肠镜检查,第三年因为疼痛加重特意做了活检病理,结果为腺癌,庆幸的是及时做了手术。

3.胃间质瘤 近年来发现胃间质瘤有较高的发生率,并且大于3厘米者恶性的不少见,虽然从病理上讲不属于胃癌,但也同属恶性肿瘤,应当引起重视,部分患者可以经胃镜切除。

胃病重在早诊早治,只要发现及时,长期存活率极高,很多老年人在二三十年前做的手术,现在依然很健康!而有些因为重视程度不够,常常在初次就诊时就已经发生肝转移了:

像这位患者,腹胀、腹痛伴食欲减退两个月,低分化腺癌广泛肝转移,已经没有手术机会了。慢性胃病的人很常见,倒也不必恐惧,定期体检,遵照医生的指导科学处置就好!


影像科豪大夫


多数的小胃病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到并最终发展为胃癌,世界卫生组织也在早些年间把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癌列为头号因素,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小胃病引起胃癌的例子。


就目前而言胃癌已成为我们国家第二大常见癌症了,胃癌患者占全球的40%以上。

1、我国20岁感染幽门螺杆菌几率为45.4%,

2、40岁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为至63.6%,

3、70岁以上高达78.9%。



查出幽门螺杆菌这个小胃病应该怎么办

这也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潜伏期比较长、有很多无症状,隐蔽性还比较强,多数的感染者不自己都不知道或是已经发现了已经胃部疾病了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所以我们在查出幽门螺杆菌后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可以自行的补充对抗益生菌舒克幽,如果已经引起了症状,就一定要引起重视。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除了是一个致癌原,它还是引起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胃萎缩等多种常见消化性大、小疾病的罪魁祸首。


(1)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为了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不管有无症状都应该补充对抗益生菌舒克幽或是用药治疗。特别是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更要及早杀菌。

由于抗生素的耐药性,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一般为80%至90%左右。所以目前很多消化科医生在治疗中都建议患者服用对抗益生菌,联合多种药物组合根除幽门螺杆菌。


生活营养师敏姐


胃癌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好发于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大概在2:1(这与男性朋友的饮酒等一些习惯相关)

我们都知道胃癌的发病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

一、地域环境:地域生活的一些习惯和环境对胃癌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

二、饮食生活因素:长期使用熏烤,腌制类食物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较高,这与十五中的亚硝酸盐真菌毒素等相关。

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引发胃癌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四、遗传和基因:胃癌病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的发病率较对照组高四倍。

当然还有一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常见的慢性疾患和癌前病变:容易发生胃癌的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前两者恶变的可能性较小,胃腺瘤的癌变率大概在10%-20%左右,直径超过20cm时机会将增大。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粘膜腺体萎缩、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可以发生癌病。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黏膜发生慢性炎症改变,可能在术后15-25年发生为残胃癌。

小科普:朋友们一定要谨记,发生了胃部症状后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切记不要自己给自己当医生,自己给自己诊断买药治疗。一旦耽误了病情就将延误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企鹅郭医生


一般的“胃病”似乎成年人很多人都有,每天不辞辛劳的胃,如何饮食不注意,很容易就伤到胃,这也是为什么胃病实在是太常见的重要原因。大多数所谓的胃病,其实基本是普通的胃炎,也就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也就是以前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多数不需要治疗,注意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作息规律,良好的心态等,一般问题不大。

但也有一些所谓的“胃病”可能是胃癌的“前奏”,将来存在癌变的可能。哪些“胃癌”有癌变的风险?

一是萎缩性胃炎,特别是如果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更要注意监控,并根据是否有症状,HP检测情况来决定是否要治疗。

二是胃十二指肠溃疡,这多数是良性溃疡,但也存在恶变可能,即所谓的恶性溃疡。

三是胃息肉。胃息肉有不同的情况,一般的炎性息肉,癌变机率极低,但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概率,要注意复查监控。

四是既往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也属于癌前状态,要注意监控,复查胃镜。

其实,即便没有这些情况,对于胃癌高危人群,比如家族史,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的人,长期吸烟酗酒的人,胃癌高发区的人,40岁以后也要注意主动进行胃癌筛查,可以先进行初筛,后进行胃镜筛查,也可以直接胃镜筛查。


肿瘤专科医生


先回答问题:几乎所有的小胃病不好好保养都会发展成胃癌的可能。比如每天没日没夜抽烟喝酒 熬夜,吃烧烤、三餐睡眠不规律、长期吃辛辣刺激腌制食品最后都会导致胃粘膜细胞反复损伤、反复修复最后导致基因突变胃癌发作。

所谓“十人九胃”意思就是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胃病,没有一个人敢说他这辈子没有急性胃肠炎过,没有偶尔腹痛过。

以前有科普过关于胃炎到胃癌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天就形成的。我的个人意见是:“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胃癌也不是一天就长出来的”,正常胃黏膜细胞变成为胃癌细胞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几天时间从正常细胞就变成癌细胞的!

一般过程如下:慢性浅表性胃炎没有好好保养慢慢转化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继续没有好好保养转化成不完全小肠型肠化!

如果继续没日没夜抽烟喝酒、熬夜、三餐不规律没好好保养变成不完全大肠型肠化然后异型增生最后慢慢恶化成早期胃癌,早期胃癌没及时发现变成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没有发现手术切除癌细胞就局部淋巴结转移继续没发现就全身多处器官转移。

上述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多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如果好好重视,好好保养定期复查打断其中一环就会明显延缓胃黏膜细胞向癌细胞方向发展。

所以所有胃病均需要综合性保养,正所谓“三分治、七分养”,没有好好保养几乎所有胃炎、所有胃病都有想胃癌转变的可能。

恩,大概就是这样。

配一张图片是我做胃镜时候发现的胃癌细胞图片,这是高清放大胃镜下胃癌细胞的图片。


消化内科叶医生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巨大性溃疡、肠腺化生、手术后残胃 都是胃癌的高风险因素,其中大部分都是癌前病变。

首先是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高达60%以上,hp感染会使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加重,加速上皮细胞增殖导致畸形突变致癌。所以呢,根除hp感染是防癌第一步。要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也很简单,直接做个吹气试验就可以啦!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是需要警惕的癌前病变,表现为胃粘膜上皮萎缩,腺体萎缩,肠腺化生或者不典型增生。患者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腹痛、食欲不振、贫血等症状。

不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还是其他的如胃息肉、胃溃疡,首选检查就是胃镜。

在预防上,毫无疑问,良好的饮食习惯会让你受益一生,毕竟胃是个消化器官。要做到戒烟戒酒,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不吃烫食,粗糙的食物也要少吃。细嚼慢咽,不要饥一顿饱一顿。每年做好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


阿卡酱医生


其实在小克看来,只要是病都没有大小之分,因为疾病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一些胃病确实是和胃癌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果不及时的治疗或者进行预防,很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

1.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胃黏膜细胞腺体萎缩导致,当腺体长期萎缩时就会有变性和增生的风险。所以当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有肠化和异型增生时应该格外注意,积极的进行相关治疗,并定期胃镜检查。


2.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虽然没有癌变的可能性,但是胃溃疡的癌变率大概在百分之一左右,而且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都有除了癌变外其他的一些严重并发症。如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所以消化性溃疡出现后就应该积极的进行四联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并抗溃疡。

3.胃息肉:胃部腺瘤性的息肉恶变几率较大,所以必须使用胃镜进行相应的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疾病诊断。进行相应的治疗。



以上就是小克的观点,欢迎各位提问和补充,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小克大夫


一些慢性疾患与癌前病变均可能发展至胃癌,慢性疾患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等。癌前病变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本身尚不具备恶性特征,如胃粘膜上皮的异性增生。

简要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溃疡。

先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胃黏膜萎缩,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的胃炎,预后良好。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黏膜已经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基本病理改变为胃黏膜萎缩,腺体减少。分自身免疫性胃炎(A型胃炎)和多灶萎缩性胃炎(B型胃炎)。前者少见,多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常内因子抗体阳性(75%),抗壁细胞抗体阳性(90%),往往伴贫血。后者常见,主要病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累及胃窦。治疗上A型可以考虑用糖皮质激素,贫血者补充维生素B12,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炎可使用三联或者四联根治用药。适度使用胃酸抑制剂与胃黏膜保护剂。胃部长期慢性炎症可以使胃黏膜表层上皮和腺上皮被杯状细胞和幽门腺细胞取代,称为化生,化生范围越广,癌变可能性越大。胃黏膜多灶萎缩同样增加胃癌发生风险。异型增生属于慢性胃炎所致胃黏膜组织学损伤,分轻,中,重三度,重者易演变为胃癌。化生、萎缩、异型增生都是慢性胃炎向胃癌进展过程中的癌前状态。

胃溃疡主要是胃黏膜保护因素减弱导致,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容易发生在胃窦小弯侧和胃角,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诱发胃溃疡,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70%-80%。胃溃疡可能发生癌变,几率较低,不同文献报道分布在1%-5%。治疗以内科治疗为主,主要原则为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根除幽门螺杆菌。当胃溃疡出血、穿孔、梗阻、怀疑癌变时,则考虑外科治疗。规范有效的内科药物治疗能够使大多数溃疡缓解、愈合。溃疡反复发作多年未愈,随经严格内科治疗症状不改善,寻求迅速根本治疗方法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有发生残胃癌的可能,发生率约2%,多数发生在手术完成10年后,胃镜可以确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