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巨鹿之战以扬名,终局却令人唏嘘

项羽,名籍,字羽,以字行,是周王族姬姓的后代。楚国下相人及经江苏省宿迁宿城区人囗战国末期军事家,政治家。

项羽,巨鹿之战以扬名,终局却令人唏嘘

关于项羽,我们首先来说一说他的姓与氏,有记载项羽性为芈,但却从无考据,现今依旧是个迷,至于氏倒可说上一说。项羽因其先祖受封于河南项城,加之齐桓公尊王攘夷,称霸伐楚,所以在楚国国破后便以国号为氏。再来说一下这西楚霸王的家庭,关于项羽的父母并没有相关资料明确记载,我们最熟知的便是他的季父,季父也就是叔父也就是项羽父亲的弟弟。这一点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明确记载。所以这项羽便是从小由他的叔父养大,并跟着他的叔父开启了他短暂却又传奇的一生。

项羽,巨鹿之战以扬名,终局却令人唏嘘

有记载表明公元前210年,项羽因季父家仇,逃亡到吴中。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项羽的叔父项梁因故杀人,为躲避仇家而带着项羽逃亡到吴中,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吴中区。然后二人就在吴忠聚了下下来,咱们都知道项羽长于秦朝时期,所以在秦王政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会稽郡吴中的时候,当时已经二十二岁的项羽与其叔父一起观看时,便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之",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此话一出,便吓得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由此对项羽另眼看待。我们上面有说到项羽自小跟从他的叔父生活,所以这教育也是项梁管着。因为项羽小时候读书不成而放弃,教他学剑术又半途而废,项梁便对他不满,而项羽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反驳,话说的理直气壮却也颇显自大。于是项梁便改教其兵法。项羽自小便有主张,现又有其野心,我想项梁面对此刻的项羽应有"此子非池中之物"的感慨。

自公元前209年,项羽便踏上了铸就他传奇一生的道路。起兵反秦,担任裨将。

项羽,巨鹿之战以扬名,终局却令人唏嘘

在秦二世元年七月份,陈胜,吴广起义反秦,项梁与项羽趁机杀了找齐商议的会稽郡郡守,另行起义。项梁在吴中举兵反秦,招募八千精兵,俗谓"八千江东子弟"。项梁取代郡守封项羽为裨将,带着这八千子弟兵,勇渡长江,兵力一步步增至六、七万余人。在公元前208年获得范增相助,建议项梁找到楚怀王嫡孙熊心,并立他为楚王,以取得楚地民。然而在攻打成阳,破濮阳之后,定陶之战中项梁不幸阵亡,秦军大胜。然后秦军主力张干大败赵军,赵王赵歇退至巨鹿。这时楚怀王便封项羽为次将,命其救赵,同时封他为长安侯,鲁作为采地,所以项羽又称为鲁公。此时的项羽失去了亲人,仕途上又受到加封,悲喜之中更坚定了反秦之心。上面有讲到楚怀王封项羽为次将,而上将军为宋义。楚怀王命二人率兵救赵,定下"先入关中者为王"的承诺。而宋义到达安阳后,便停止前进,在安阳停留有四十六日,项羽建议进兵却无果,加上当时天气寒冷,项羽便矫诏杀了宋义。军中不可一日无将领,楚军便拥项羽为上将军。这里有一个词叫矫诏,何为矫诏呢?就是我们知道的假传圣旨。由此可见项羽虽有勇,却也并非无谋。而后来楚怀王得知这件事后却也被迫任命他为上将军。斩杀宋义,晋升为上将军,让项羽威震整个楚国,在各诸侯中也是名声大噪。伐秦之战依旧在进行,项羽便一路进兵巨鹿,即今河北平乡县西南。

项羽逐鹿中原,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率领楚军五万人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率军九战九胜,战胜秦国四十万大军。

项羽由此一战而扬名,据记载,当时带领援兵诸侯仅作观战,今留下一成语作壁上观。然而,当项羽辕门召见,诸侯皆跪行,不敢仰视。于是项羽便成为各路诸侯部队的统帅,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而后项羽带兵继续前进,西进函谷关。得知刘邦已提前入关,且阻止项羽等人入关时,项羽然后大怒反击。刘邦知其不敌,便退出咸阳,驻军灞上。之后便引出了著名的"鸿门宴",因项羽妇人之仁放了刘邦,也让他今后的称霸之路更为艰难。项羽此举虽说仁义,实则是放虎归山,为今后留下了致命隐患。

项羽,巨鹿之战以扬名,终局却令人唏嘘

虽说巨鹿之战使其扬名立万,但隐患也随其滋生,都说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巨鹿一战虽显出其神勇,无人能敌,但也折射出他残暴的一面。西楚元年,项羽进咸阳,杀子婴,焚秦宫,所经之地"无不一片废墟",关中之人对其大为失望。颠覆秦朝之后,项羽拥楚怀王熊心为楚义帝,而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后楚义帝熊心死,项羽便成了真正的诸侯之王。若说项羽放走刘邦是他的一大错误,而他错失良将韩信更是错中之错。项羽入关中为王后,进行分封个有功部下,而韩信曾多次进献却不得项羽采纳,此时也未获得封地,直觉在项羽手下没有未来,便弃项羽而去,投奔刘邦。而后来也正是韩信在楚汉之争中助刘邦赢得垓下战役,使得项羽由盛转衰。所以说韩信可谓是决定楚军生死的一个关键人物。

项羽,巨鹿之战以扬名,终局却令人唏嘘

西汉二年,项羽进攻城阳,烧毁齐国房屋,坑杀降卒,死伤者无数,因而齐国人上下一心反抗。项羽久攻其国不下,进入僵持阶段。而此时刘邦抓住时机攻占彭城。项羽得知后率兵南下,向数十万汉军发起进攻后,大破汉军并追至汉军睢水上,淹死十余万人,"睢水为之而不流",可谓极其残暴。此战役史称彭城之战。此战役使刘邦陷入困境,也创造了古代中速决战的典范,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许是项羽这一路走来太过顺利,加上他自大又残暴,不懂得收拢民心。公元前203年,项羽的称王之战便开始走下坡路。项羽在西汉四年,攻下荥阳后前遭刘邦阻挠,后受彭越袭击,腹背受敌,粮草告急。不得已之下,与刘邦签订盟约,即《鸿沟和约》,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但刘邦有张良,韩信等良将相助,又逢处将周殷叛楚,于是率汉军近60万围困楚军,项羽被迫退守陈下。当一个人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所有的不幸都会跟着来临。陈下之战大败,项羽被迫东撤垓下,此时楚军受重创已是强弩之末。受困垓下又遭四面埋伏,楚军军心涣散,爱姬也自刎身死。项羽身处绝境,渡淮水进行逃亡。因其不得民心且杀戮成性,在逃亡中,受农夫谎报路径遭到汉军追杀。项羽斩杀数将领脱逃,到最后部下仅剩二十八骑。逃至乌江边,项羽此时已是油尽灯枯。虽知回江东,可东山再起卷旗重来,而他却拒绝东渡。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乌江边上自刎。至此,楚汉之争结束,项羽也结束了他短暂而传奇的一生。

项羽,巨鹿之战以扬名,终局却令人唏嘘

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多为褒义,但项羽虽神勇无敌,却也显露了他残忍霸道的一面。在他的一生中,曾六次屠城,杀人无数。也许正是因为他过于残暴,不得民心,在楚汉之争中失去百姓支持,所以他的结果只能是巨鹿之战以扬名,腹背受敌为终局,不禁让人扼腕。

参考文献:

《史记·项羽本纪》

《读〈史记〉之项羽》

《古文观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