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

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我最喜歡聆聽毛阿敏演唱的這首《三國演義》片尾曲,因為隨著她那優美動聽的旋律,彷彿就把我帶進了三國諸侯爭霸、硝煙滾滾的那個年代。我曾編寫過文史資料《姜維》,去過國內許許多多三國古戰場,也多次來到甘谷縣六峰鎮姜家村,在“薑母洞”中與薑母對話,尋覓姜維的少年時光;登上靴子坪,在招魂曲的吟唱中,頌詩跪拜,點香磕頭,祭奠這位諸葛亮的繼承人、蜀漢大將軍姜維。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探訪薑母洞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我興致勃勃地來到距縣城7公里的姜家莊,在老教師王柏林的陪同下,沿著蜿蜒曲折的小石子道,踏著當年姜維生活的足跡尋訪探古。從姜家村河堤公路向右一拐,姜維紀念館就在眼前,我踏上臺階進入大殿,只見姜維塑像身材魁梧,雙眼凝視渭川,看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彷彿還在追記當年馳騁疆場的歲月。離開紀念館,向靴子坪走去,忽然峰迴路轉,殺馬溝兩旁,山峰層巒疊嶂,將軍嶺氣勢磅礴,沿溝再行幾步,仰頭一望,“薑母洞”盡收眼底了。這個洞鑿在姜維洞峰中央,猶如懸掛於其間。通觀全峰,形似麥積,封面又如刀削一般。再看峰頂,順峰留有平行的兩條石縫,筆直筆直,將“薑母洞”夾在石縫中間,彷彿洞頂屹立著三根“擎天石柱”,觀峰底,花草鬱鬱蔥蔥,一條小石子臺階,蜿蜒向上與洞中相連。目睹至此,我們又加深了一層對姜維故里的神秘感。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薑母洞”距地面約10米,是一個石洞。我們沿臺階而上,只見洞深3米,洞高2米,洞內又連一小洞,坐在洞口,放眼莽莽群山,心裡禁不住想象著姜維少年時的生活情景。老教師王柏林說,這是姜維童年時與他母親一起居住的地方,姜維跟隨母親在紡線聲中度過了童年。相傳姜維出生之後就十分愛哭,他母親日夜愁眉不展,眼淚不時地滴在石洞裡,一天對面山上一隻野雞正在飛跑,他母親猛然轉過身去,快速取下掛在石洞牆上的弓箭,拉弓一射,“嗡”的一聲,野雞中箭倒下,恰在這時,姜維的哭聲停下了,他母親又喜又驚,心想姜維的不哭可能與弓聲有關,於是每當姜維一哭,她就射箭,果然奏效。當姜維長到三四歲時,薑母領姜維出洞,在殺馬溝一塊平地上,教他學文化,教弓箭,練武術,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冬去春去,風雨無阻。就這樣姜維在母親的教誨下,練就了一雙敏銳的眼力,高超的武功和堅強的毅力。姜維從軍後,還不時地來到洞裡看望母親,給母親講敘軍隊的情況,當母親有病時,又為母親上山採藥,熬藥、喂藥,體現了一個孝子愛母、敬母、養母的美德。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靴子坪上呼英靈

從“薑母洞”出來,沿著水泥硬化的盤山公路向上行走,一袋煙的功夫就到了靴子坪,靴子坪靠南向北,是一塊非常平整的土地,南面是一道高大雄偉的山樑名叫將軍嶺,高如雲端,蒼翠欲滴,是靴子坪的天然屏障,千百年來一直以寬大的胸懷守護著姜維大將軍之墓。這個面積大約幾百畝的南山平臺,猶如隴東的“塬”,坪上全部栽植了花椒,花椒在春風的搖曳中盡情的歡笑,彷彿在迎接我們的到來。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穿過花椒掩映的水泥硬化道路,我來到靴子坪的中心地帶——姜維墓,姜維墓在松柏的掩映下,顯得十分莊嚴靜謐。墓地分為上下兩個平臺,從下臺走向上臺,要穿過九臺石階,“九臺”取姜維九伐中原之意,石階中央,襯砌著“遠志”兩個篆刻大字,登上九臺石階,上臺中間屹立著一塊石碑,上刻“姜維墓”3個字。後面就是高大的姜維墓,我站在姜維墓前,雙眼凝視,心情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久久不能平靜,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跪倒在大將軍墓前,畢恭畢敬的磕了三個頭,點燃香蠟裱紙脫口吟到:

清明時節掃靴坪,祭祀壇前呼英靈。

九伐中原尋一夢,千年魂昭古冀城。

朗誦完畢,起身環繞大將軍墓,邊走邊仔細端詳,只見將軍墓的尺寸與將軍的年齡相吻合:墓高3.5米,寓意姜維35歲時就在諸葛亮的手下擔任主要職務,並屢立戰功;直徑6.2米,表示姜維享年62歲,舉義復蜀,事業未成而含恨九泉;石臺高1.2米,寓意姜維12歲時就聰明勇敢,結髮充軍。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在九臺石階中間,為什麼要襯砌著“遠志”兩個大字,西北師大文學院教授範三畏,給我講了一個姜維與他母親意味深長的故事,這就是姜維著名的《報母書》。他說,魏明帝太和中,姜維有感於諸葛亮愛才之誠,由魏投奔蜀漢,與在冀城(甘肅甘谷)老家的母親失去了聯繫。魏人令薑母修書幹維,使其歸魏。薑母無奈,於書信中自託有病,求維從蜀中寄些中藥當歸回來,姜維見書,明白言外之意,不是求藥中當歸,而是喻其應當歸來。這是因為當歸以出甘隴者為最佳,岷縣一帶產者為上品,所以母病若需當歸,不會遠求於川蜀;母病之由,顯為脅迫之下的託詞。於是姜維答書日“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意思是:家多戶田,不缺一畝半畝,足夠衣食之用;兒在蜀中但有遠志,無有當歸可寄。言外之意是兒子志向遠大,暫時不欲歸田。正是由於母親的教誨,姜維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也為他以後擔當蜀漢重任,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談起靴子坪,當地人說有一段精彩的傳奇故事,因為這裡是埋葬姜維靴子的地方,將軍嶺原名叫筆架山,因為她守護著大將軍,所以也就變成了將軍嶺。意味深長的姜維墓,真可謂表明了這位三國大將精忠報國,馳騁疆場,血染蜀地,含恨而逝的一生。楊成武將軍揮毫書寫了“姜維故里”,日本前首相後藤前正晴書寫了“姜維紀念碑”。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姜維招魂曲

我參加過多次中國三國文化與諸葛亮學術研討會,也知道全國有眾多姜維墓,那麼甘谷的姜維墓,是墓還是衣冠冢?相傳公元262年姜維血灑蜀地時,姜維的馬伕在慌亂中帶著姜維生前穿過的靴子,不畏“蜀道之難,難與上青天”的艱難險阻,冒著時刻被魏兵追殺的危險,日行千里,來到故鄉,告知一代英雄逝世的消息。隨著噩耗的傳來,姜家村人哭聲震天,淚流成河,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靴典禮,高照明燈,泣血招魂。而這一祭祀儀式,雖經1700多年的風吹雨淋,不但沒有消失,而且在姜維故里盛行不衰。

6 61· 6 5 3︱ 6 6 6 5 6 - ︱1· 6 1· 6 53︱

姜 家 莊(哩嘛)燈 籠 喲 靠 南 山(哩嘛)

姜 家 莊(哩嘛)燈 籠 喲 靠 南 山(哩嘛)

2 3 2 1 2 -︱ 5 3 3 5 6 1·6 5︱3 5 3 2 1 6︱

燈 籠 喲 南山(嗎)背 後 有個水盆 盆呀

燈 籠 喲 一棵(嗎)松柏 一 盞 燈呀

5 3 5 2 3 21︱ 6 ·5 6 — :‖

南 山 頂 上 燈 籠 紅。

靴子坪的燈火 萬 年 紅。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我們一同採訪的王柏林教師在吟唱招魂曲的同時,朗誦到

招魂曲,口口傳,將軍百戰終不還,

只留靴子筆架山。葬靴地,名靴坪,

後人登上靴子坪,似聞將軍馬蹄聲.......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說到《姜維的招魂曲》,她並不象省內一些地方的小曲、道情一樣,只在本地傳唱。長期以來《姜維招魂曲》與中國古代的祭祀曲牌《爹落親》、《黃草坡弔孝》、《大開門》,《升官圖》等曲牌一起,成為人們舉行懷念和祭祀活動的主要曲牌。其中《姜維的招魂曲》在甘谷鄉村已經流傳了1700多年。直到1992年由32名姜維後裔組成的嗩吶隊,吹奏著《姜維招魂曲》,在天水伏羲文化節上首次公開亮相,他們以其悠揚的祭祀旋律,獨特的裝扮一舉走紅,臺灣來大陸拍攝《八千里路雲和月》的著名導演凌峰對嗩吶隊進行了採訪,並稱贊到:文化、文化,真正的文化。同年又被選入中國蘭州首屆絲綢之路節,在隆重的開幕式上進行了表演,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了《姜維招魂曲》獨特的風采。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甘肅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都相繼報道了《姜維招魂曲》發展和傳承情況。中央電視臺7套節目《搜尋天下》欄目,詳細介紹了《姜維招魂曲》的演變和姜維後裔演唱的實況,引起了強烈反響。現在由64人組成的姜維故里嗩吶隊,每年吹奏著《姜維招魂曲》,成為天水公祭伏羲的固定節目,年年如此,雷打不動,已經成為天水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太陽偏西,朱圉晚霞映照在靴子坪上,形成了一道道絢麗的霞光,我靜靜的默讀著諸葛亮的一段話: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願足矣。向山下走去.......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甘肅甘谷李春:靴子坪上拜姜維

攝影編輯李春,甘肅省甘谷縣攝影家協會會員。喜歡攝影,攝像,旅遊,寫作。人生格言: 用腳步丈量大地,用鏡頭書寫人生,把生活過得與詩一樣,是追求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