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滿嘴仁義道德的人,往往信不過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阿漫,今晚給大家講點關於王莽的歷史。

首先,大司馬是個什麼官職呢?

有一種說法是講,在周朝的時候,位置最高的三個官職是司徒,司空和司馬。

司徒掌民事,司空掌水利、營建,司馬掌軍政。

到了漢代時,分別設置了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職,分掌行政、軍政和監察百官,這三個也被稱為三公。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廢除了太尉之職,而設了大司馬之號,一般是由大將軍加封大司馬之號,實際權力在丞相之上,比如大將軍衛青就是這樣。

王莽:滿嘴仁義道德的人,往往信不過

大司馬這個官職,一直延續到隋朝才消失。

所以,王莽任大司馬,等於說除了皇帝,全天下數他官職最大了。

王莽做上大司馬之後,那更是意氣風發,每天都不知疲倦地工作,並且聘請賢良之士為官,得了賞賜都分給士人,比之前更加勤儉節約。

王莽:滿嘴仁義道德的人,往往信不過

王莽

有一回,太夫人生了病,其他官員來探望,王莽的夫人出來迎接。

眾人一看,王莽的夫人長衣不及地,裙子僅到膝蓋,如果旁人不說,大家還以為這是打掃衛生的奴僕呢。

王莽做大司馬不久,漢成帝去世,漢哀帝繼位,從前的太后王政君,升格為太皇太后。

王莽:滿嘴仁義道德的人,往往信不過

王政君

做了太皇太后之後,王政君讓王莽辭職,以便讓漢哀帝家的親屬來主持大事。

沒想到,漢哀帝不幹了,他馬上命人給王莽寫了封信,信上說:“您是先帝的重臣,對社稷甚為重要,如果您離開,別人會覺得朕這個皇帝做得不對,不能繼承先帝的事業。您回來吧。”

漢成帝又發動朝中幾位重臣,一起去求太皇太后說:“陛下聽說您勸退王司馬,甚是悲傷,大司馬不回來做事,陛下也會不問政事。”

王政君此舉呢,並非真正地想讓王莽退休,而是做個姿態,表示避嫌,現在既然皇帝都發話了,那就把王莽召了回來。

當時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和生母丁姬都在,就有大臣建議為兩人加封尊號,王莽卻堅決反對。

王莽:滿嘴仁義道德的人,往往信不過

漢哀帝

不但如此,有一回,漢哀帝有次在未央宮擺酒宴,宮中太監把傅太后的位置擺在了太皇太后的旁邊。

王莽見了,即刻令人撤去另行擺設,這引得傅太后大怒。

“哎呀,哀家的孫兒是當今天子,地位和那王政君相差無二,憑什麼她坐得我坐不得?”

傅太后一甩手走了。

王莽見傅太后生了氣,又再次辭職,要求回家。

漢哀帝見祖母在氣頭上,也不敢違逆,派人送了一堆禮物給王莽,讓他回家了。

事情傳出去,朝中輿論還是支持王莽的,皇帝也沒難為他,還派宮裡的人隔十天半個月,就送一頓吃的來,以示優待。

沒過多久,漢哀帝就下了一道旨,給王莽一個給事中的頭銜,繼續參政議政,待遇參照三公。

聽到這裡,你以為,這王莽這是又要原地復活,滿血滿魔,可是沒那麼簡單。

兩年後,哀帝的祖母和母親就都封了尊號,這時就有人提起,這尊號早就該封了,都怨王莽當時從中作梗,應該嚴懲。

奏章上到哀帝那裡,哀帝想了想,道理是這個道理,但不能這麼簡單處理,就說:“王莽好是太皇太后的侄兒,這是皇親國戚,讓他保留職位,回到封地吧。”

就這樣,王莽回到了封地,遠離了政治中心。

這時,王莽的二兒子王獲殺死奴婢被王莽知道了,一向以名聲好著稱的王莽很生氣,最後讓二兒子自殺以謝罪。

眾人聽說了,紛紛唏噓又讚歎,說王莽真是嚴於律己,是人臣的楷模。

你以為王莽就這樣一蹶不振了嗎?

才沒有。

王莽在封地呆了三年,每年都有好多官吏上書,說王莽是冤枉的,請求皇帝開恩。

恰巧這一年,發生了日食,這在古人看來是不祥之兆。

一時間,人心惶惶,皇帝也要思考,自己有什麼事情做得不對。

有大臣就建議說:“王大人是冤枉的,不如請其回朝。”

哀帝聽後,深以為然,就把王莽召回朝中。

王莽回到京師一年多,漢哀帝就去世了。

哀帝沒有生小孩子,他的母親和祖母也早早過世了,這時朝中話語權的,還得是太皇太后王政君。

老奶奶那心思,一點兒也不亂。

先是命人從未央宮把皇帝的璽綬給收了回來,又命人把王莽叫來,讓他主持處理善後事宜。

王莽雖然沒有實職,但太皇太后的話,那就是尚方寶劍,這寶劍第一劍,就指向了時任大司馬董賢。

董賢是個沒本事的弄臣,但頗得漢哀帝喜愛,所以才當上了大司馬。

王莽:滿嘴仁義道德的人,往往信不過

董賢

王莽就以大司馬行為不合眾意為由,令其自殺。

然後,大家就推薦大司馬人選,有的大臣推薦了王莽,有的大臣還互相推薦。

太皇太后見此情況,想來想去,還是覺得王莽比較靠譜。

一者,王莽擔任過大司馬。

二者,王莽是太皇太后的侄兒,是自己人,有事好商量。

三者,王莽的名聲一直都不錯,讓他幹回本行,朝中群臣也不會不聽話。

太皇太后就封王莽為大司馬,這下子王莽又原樣不動當回了大司馬。

王莽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皇位繼續人,挑來挑去,就選中了中山王,讓他做了漢家的皇帝,史稱漢平帝,這一年,漢平帝才9歲。

漢平帝年齡太小,所以由太皇太后聽政,但大權實際上在王莽手中。

王莽這時又讓漢成帝的趙皇后和、漢哀帝的傅皇后自殺,這讓就為他主持政權掃平了外戚方面的道路。

有了大司馬的職務,有了太皇太后的支持,有了一個年紀還小不會礙手礙腳天子,王莽更加有信心了。

王莽:滿嘴仁義道德的人,往往信不過

漢成帝

憑在在朝中的多年關係,他聯合了王舜、王邑等人,有的負責給他出主意,有的負責幫他去下狠手,有的負責寫文書,有的負責幫他去四處打通關係,一時之間,順王莽者昌,逆王莽者亡。

大臣當中有一位比較有名,叫做紅陽侯,是太皇太后的弟弟,王莽對他一直有些害怕。

為了剷除他,王莽就讓手下人去告狀,說這紅陽侯和當年的淳于長一事有莫大的關係,應該予以嚴懲。

太皇太后覺得,不建議處置。

王莽就很誠懇地對太皇太后說中:“當今天子年紀尚小,由您臨朝聽政,倘若處事不公,會被天下人看不起,亂將由此而生。”

太后說不過他,只好治了紅陽侯的罪。

王莽能夠脅迫上下,幫他做事,聽他指揮,多是用了這樣的辦法。

到了這時,王莽的嘴臉開始顯露出來了。

他總是表面一本正經,出口都是引經據典。等到他想做什麼壞事了,也不直接動手,表情示意一下,手下人就去啟奏,王莽則假裝第一回聽到,一邊哭,一邊磕頭。

他這樣做,一是迷惑太后,一是做樣子給其他大臣看,顯示自己的仁德和寬厚。

當上大司馬的王莽在經歷了幾次政治風波之後,先是被迫回家,然後又成功地重新做上大司馬一職,大權在握。

這時的他,不再滿足於做個承平大員,而是主動出擊,剪除與己不和的大臣和外戚,而在表面上,他仍然是一副忠心仁義的表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