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的二重唱和三重奏之――柳宗元

當我們著《陋室銘》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句話時,瞭解一下他一生交往的幾個朋友,我們就明白了,這不是誰想寫就能寫出來的!看看他身邊的幾位大咖吧: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天哪!嚇人不?我們從小到大背了多少他們的文章?浪費了我們多少腦細胞?

這幾個人當中和他最早發生關係的就是我們的五柳先生劉河東了了,那我就先說說他們之間“好基友”的故事吧。

還記得咱們小的時候背的《江雪》嗎?對了就是我們戲稱“釣魚翁”的那位!他們兩個人793年同時登進士第,在唐代進士及第那可比現在的國考難多了,主要是那時候人家是真的年輕呀,劉禹錫22歲,而柳宗元21歲,主要是柳家世還好,出生京城長安,祖籍河東郡(河東柳氏、薛氏和裴氏並稱“河東三著姓”),祖上世代為官。後來又先後考上吏部的“博學宏詞科”。這又是什麼鬼?顧名思義那就是既要“博學”,淵博精深的知識;又要有“宏詞”,優美恢宏的文詞。再後來又同在翰林學士王叔文門下,又同在御史臺任職。那是那真是春風意氣須勁蹄呀。

他們不但一起春光得意,被貶起官來也是一樣一樣滴!偶買噶!這朋友那必須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了!

公元805年,唐德宗駕崩,皇太子李誦繼位,即順宗。改元永貞,“永貞革新”才施行三個月就夭折了,同年八月就被自己的兒子李淳(後改李純),即憲宗,給被迫內禪了,同年九月,劉禹錫被貶為遠州司馬,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王伾政治集團其他人也被貶,後稱“二王八司馬”),注:司馬在唐朝四個什麼官?就相當於現在一個偏遠地區的地方閒職官員。啥事管不了,天天自己閒的難受,所以才成就了柳宗元的《永州八記》。

轉眼到了元和九年(815年),兩人又一起奉召回京,可憐是僅僅一年劉禹錫創作了《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光看看題目您就知道,肯定會得罪朝政,這回不要緊,劉禹錫直接被貶到更遠的播州去當刺使,幸虧柳宗元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聖明的皇帝呀,劉禹錫家中還有八十老母,去播州實在太遠了,實在不行我給劉禹錫換,您看行不。”才改貶為連州刺使。而其實柳宗元同時也沒好到哪裡去,被貶到了柳州做刺使。

大家看,親兄弟是不是都不一定有這麼多深刻的共同經歷。因為關係太過密切,他們的思想甚至都是相似的。

柳宗元應對屈原的《天問》作了一篇《天說》,文中探索自然現象,提出一切現象都是自然存在的,並不因為人的意志而轉移,表現了樸素的唯物思想。劉禹錫讀了柳宗元的《天說》之後,進一步發展了他的唯物思想,作了《天論》三篇。這對愛尋根探底的兄弟,在當時可能只是都喜歡那種思辨的感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思想是很有進步意義的,但這放在今天來看,是可以讓我們吃驚的,是難能可貴的。

除了思想,他們在詩歌上也有表現。

在詩歌上,一向以劉柳並稱,他們都是中唐時期的代表詩人。當時白居易稱劉禹錫為“詩豪”,這可能就是他們私下裡交流密切的結果。

819年(元和十四年),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歲。可是他們的友情還在繼續。

他讓僕人帶一子二女和畢生文稿,去連州找劉禹錫,把自己的身後事都託付給她心心念唸的劉夢得,而劉禹錫也不負所托,編撰了我能現在見到的《河東先生集》,得以後世流傳。

有一種“好基友”叫做劉禹錫和柳宗元,他們的友情感天動地,感人至深!

劉禹錫的二重唱和三重奏之――柳宗元


劉禹錫的二重唱和三重奏之――柳宗元


劉禹錫的二重唱和三重奏之――柳宗元


劉禹錫的二重唱和三重奏之――柳宗元


劉禹錫的二重唱和三重奏之――柳宗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