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張郃與太史慈,誰的武功更厲害?

張郃是曹魏陣營中“五子良將”之一,而太史慈則號稱是東吳“

第一勇士”。兩人都是難得的猛將,如果他們在兩軍陣前相遇,捉對廝殺,誰又能更勝一籌呢?

張郃與太史慈曾經有過一個共同的對手——張遼。他倆都與張遼有過廝殺。

三國中,張郃與太史慈,誰的武功更厲害?

張郃與張遼的交鋒是在《三國演義》第30回的官渡之戰中。曹操與袁紹各率大軍,在官渡擺開陣勢,相互對壘。曹操與袁紹一言不合,各自點兵派將,上陣廝殺。曹操“使張遼出戰”,而袁紹軍中“張郃躍馬來迎”,兩將在陣前一場惡戰,“鬥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曹操的表現是“暗暗稱奇”。隨後,許褚“揮刀縱馬,直出助戰”,被高覽挺槍截住廝殺。

張郃與張遼這次戰鬥算是打了個平手。

三國中,張郃與太史慈,誰的武功更厲害?

太史慈與張遼的交鋒是在《三國演義》第53回的合肥之戰中。周瑜在柴桑養病,孫權親率大軍來攻合肥。駐守合肥的張遼毫不示弱,派人來下戰書,孫權應戰,雙方在合肥城外各佈陣勢相對。張遼挺刀出馬,專搦孫權出鬥。孫權“挺槍方欲自戰”,也不知道這碧眼小兒哪來的膽量,還想“自戰”。

東吳陣中的太史慈當然不能看著孫權上去白白送死,“挺槍驟馬早出”,張遼揮刀來迎,兩將鬥在一處,“戰有七八十合,不分勝負”。隨後,樂進快馬輕刀偷襲孫權,刀斷雙戟,宋謙來追,被李典射死。太史慈見本軍中有人落馬,“棄卻張遼,望本陣便回”。

咱們來對比一下兩場戰鬥細微的不同之處:

三國中,張郃與太史慈,誰的武功更厲害?

1.張郃戰張遼,四五十合平手,曹操“暗暗稱奇”,許褚揮刀出陣“助戰”。

分析:張郃與張遼相鬥四五十合,曹操稱奇,許褚助戰,說明張遼絲毫沒有優勢。張郃這個人,熟悉三國的朋友都非常瞭解他的戰鬥風格,他自視甚高,特別自珍自惜,如果遇到武藝強於自己的敵人或者發現危險,張郃是見勢不妙,拔馬就跑,絕不肯戀戰。他和張遼打四五十合都不退,只說明一個情況,他認為自己完全能扛住,甚至有取勝的希望。

2.太史慈戰張遼,七八十合平手,樂進偷襲孫權,李典射死宋謙後,太史慈“棄卻張遼,望本陣便回”。

三國中,張郃與太史慈,誰的武功更厲害?

張遼與太史慈交戰,樂進並未助戰,而是趁虛直奔孫權,這說明樂進認為張遼完全能夠堅持繼續打下去。太史慈見本軍有人落馬,放棄與張遼糾纏,迴歸本陣。這次單挑是太史慈選擇撤出了戰場。太史慈是個好勇鬥狠之輩,當年在北海城單槍匹馬就敢衝陣突圍,神亭嶺一役,太史慈和曲阿小將兩個人就敢截殺“小霸王”孫策十三騎。太史慈與張遼單挑選擇了撤退,至少說明,他認為自己並沒有取勝的希望了。

三國中,張郃與太史慈,誰的武功更厲害?

再將兩人的戰績進行對比:

張郃對戰過的強手比較多:張遼、趙雲、馬超、張飛、黃忠、龐德、魏延、關興等。張郃斬殺過兩名敵將:張魯的大將楊昂、張飛的副將雷銅。

太史慈對戰過的強敵有三個:孫策、程普、張遼。太史慈沒有斬殺過一名敵將,在吳城曾經射傷過敵方一名禆將的手,他幹掉的嘍囉兵卻不少。

三國中,張郃與太史慈,誰的武功更厲害?

劉備一向有識人之明,這兩員猛將他都見過。北海救孔融,太史慈突圍見到劉備。當時太史慈還是個無主之將,劉備也缺兵少將,但他卻對太史慈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輕輕放過,並未招攬至麾下。

劉備在漢中之戰中與張郃敵對。雖然張飛三次擊敗張郃,而劉備仍然認為張郃的才能“勝夏侯淵十倍”。如果當時張郃來降,那百分之百會受到劉備的重用。

三國中,張郃與太史慈,誰的武功更厲害?

通過以上各方面的比較,張郃的武藝不會低於太史慈,領兵打仗的才能更是遠遠勝過太史慈,我們必須相信劉備的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