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來說婆家,丫鬟梅香們為何就成了媒人?

梅香來說婆家,丫鬟梅香們為何就成了媒人?

媒婆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婚姻的締結必須有媒人的參與,媒人有很多別稱,媒妁、掌媒、媒婆、媒媽、媒官、伐柯人、冰人、月老等等。由於利益的驅使,原本成人之美的媒人名聲一直不好,甚至成了說謊話的化身。當然也不乏甘願為他人做嫁衣裳的良媒,紅娘就是其中的一個。


梅香來說婆家,丫鬟梅香們為何就成了媒人?

紅娘


  元代王實甫有雜劇《西廂記》,是著名的才子佳人戲,其中的紅娘是個伶俐可愛的丫鬟形象。張生張君瑞與崔鶯鶯一見鍾情,後來張生通過鶯鶯的丫鬟紅娘為之傳遞情詩,兩人私定終身。被發現後,老夫人拷問紅娘,紅娘機智地與之對答,說得老夫人啞口無言。最終在紅娘的極力斡旋下,張生與鶯鶯有情人終成眷屬。


梅香來說婆家,丫鬟梅香們為何就成了媒人?

張生與鶯鶯有情人終成眷屬


  家鄉有一首歌謠,念道:

  叭狗巴,你看家,我上南園撮紅花。

  二畝紅花沒撮了,聽見叭狗汪汪咬。

  咬什麼?咬梅香。梅香來幹麼?

  來給大閨女說婆家。

  說到哪?趙家莊。驢來馱,馬來將。

  大開櫃,大開箱,花緞子鞋十八雙。

  公一雙,婆一雙,兩個小姑兩半雙。

  留一雙給老大伯(大伯哥,丈夫的哥哥),

  老大伯不成材,挑著筐賣花鞋,

  賣兩個錢好看牌。

  這首民間歌謠敘事完整,頗有趣味,反映了曾經的婚俗。我們這裡只說“梅香”,很明顯,歌謠裡說的這個梅香是媒人,可是為什麼不直接說是媒人呢,梅香怎樣就成了媒人呢?梅香又是誰呢?

  梅香是丫鬟的名字,因為舊時多以“梅香”作為婢女的名字,所以梅香就成了丫鬟的通稱,也就是說“梅香”既可以指某一個叫梅香的丫鬟,也是所有丫鬟的代稱,在古典戲曲和小說中經常出現,據有人統計,僅《全元曲》162種雜劇中,就有38種劇將丫鬟稱為“梅香”,可見使用頻率之高。

  元雜劇裡還有一個如紅娘一樣的丫鬟,那就是鄭光祖的《梅香》,《梅香》模仿《西廂記》而作,差不多就是《西廂記》的壓縮版,演唐代裴度之女小蠻與白敏中的愛情故事,而主角則是婢女樊素,相當於《西廂記》中的紅娘。劇中小蠻與白敏中私期暗約,樊素傳書遞簡,最終也使有情人成了眷屬,這個梅香和紅娘一樣聰慧機智。

  至於為何單單是梅香,而不是春香或是秋香,明代李漁在《十二樓》裡說:“從古及今,都把‘梅香’二字做了丫鬟的通號,習而不察者都說是個美稱,殊不知這兩個字眼古人原有深意:梅者,媒也;香者,向也。梅傳春信,香惹遊蜂……”李漁認為是梅香將公子小姐“向裡向外牽合起來”,可謂一語道破。想那過去閨閣中的小姐,行動不得自由,貼身婢女就是最親近的人,生活起居一切都需仰仗這個貼身丫鬟,若小姐與丫鬟情同姐妹,這丫鬟自然是最好的牽線人;而作為奴婢,伺候好主子則是應當應分的事;加之古代大戶人家小姐貼身婢女的結局常常是成了陪嫁丫頭,做了填房,所以為小姐選得如意郎君,也關乎到自己的前途命運,焉能不盡心盡力。

  如此就可明瞭梅香們為何就成了媒人,也就明白了那首歌謠中的梅香是誰,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與民俗的關係就是這樣的密切交織。換言之,梅香就是媒人的代名詞,紅娘也是一個梅香,她做的不過是所有梅香都做的事,只不過由於《西廂記》太著名,這紅娘後來就成了使用最廣泛的媒人的代名詞。如今,“紅娘”還在做媒,卻已不是丫鬟,而人間的男女也不必一定通過媒人才能結為良緣,兩情相悅就可成了眷屬。


文 | 蘭玲

原文發表於《煙臺晚報 煙臺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